《“草木有本心”与“观海者难为水”两方印章的现实意义》冬冬撰文与篆刻 2021-07-06

《“草木有本心”与“观海者难为水”两方印章的现实意义》

                    冬冬撰文与篆刻

                        2021-07-06

      (一)白文印章“草木有本心”

冬冬原创白文印面释文:草木有本心

        1. “草木有本心”诗文的出处。 

          《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首诗是诗人遭受奸党李林甫、牛仙客的迫害,罢相被贬之后所作的 《感遇》组诗,凡十二首。“感遇” 者,有感于遭遇之谓也。“之一” 选自组诗的第一首。此诗以春兰、秋桂自比,以喻“本心”,表达自己立身修德,恶邪守正之高尚品德。

        2. “草木有本心”诗文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草木有本心是指由本性所致,诗人张九龄在这句诗中却独为草木立意,这世间的一草一木都怀有一颗高洁之心。就春兰秋困秋桂而言,欣欣向荣,它们都有自己为之骄傲的馥郁芳芬,何必盼望着美人的攀之玩赏呢?诗人在这里。是以方向的草木自闭,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下,都会坚守美好的品德,毫不动摇,而这一切完全是出于自己的本心,并不为了要求得着他人的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立与傲岸:既时刻保持自己内心的高洁,又丝毫不趋附权贵,令人赞颂与敬佩!我们应当谨以此“草木有本心”之诗句来自明心志。

        “草木有本心”以当下的现实意义在于它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态和人的行为举止,均是由其本性所致,并非想求得他人的好感或赏识。而野草野木每开一朵小花,却旨在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即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默默地消失于众 人之中,不求“赛牡丹”,安闲舒适,得其所哉。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持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地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事,任凭狂风骤雨,草木从不弯腰,有道是“疾风知劲草”……

        故“草木有本心”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对于人类来讲,生命力应该源自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人的内心充满着生命力,那么就一定拥有着生命力。它可能是一份信念,一种坚守,一句承诺。

      (二)朱文印章“观海者难为水”

冬冬原创朱文印章释文:观海者难为水

          1. “观于海者难为水”原文出自《孟子》一书的《尽心章句上》一文。意为观看过大海的人,难以被其它的水所吸引。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介绍: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2. “观海者难为水”对当今的现实指导意义。

        它是告诫世人说:“但凡见识过真正博大的东西的人会产生敬畏之心,而少有自以为是之行。”

        犹如那个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非山见水非水“再到”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的三重境界。

        意思是“见仁见智……”应该说正是因为它对各个境界的人都有意义才会流传如此之广吧。

        “观海者难为水”在这里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另一方面,基础要扎实, 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这是胸襟的拓展,境界 的升华。

登山如此,观水也如此。所以有“观于海者难为水”一说。既然大海都看过了,其它小河小沟的水还有什么看头呢?

        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境界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提高的。

        由此看来,我们还真不能小看了“游山玩水”的积极意义呢。 关键是看你怎么“游”?怎么“玩”?因为大自然中依山傍水的绝美景观本就成存,倘若人人都有能够拥有 “登山”则“小鲁”,“小天下”;“观海”则“难为水”的心智,思想境界必真正得到提高,得到升华,那也就“不虚此行”。既然“在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既然“观海者难为水”,那么,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所以,登山就要登泰山,观水就要观海水,做学问就要做于圣人之门。这就拓展胸襟,升华境界的启发。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

      而“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是因为,光有本,水有源,太阳和月亮的光辉从不会放过任何连人眼都不可极之暗处,那怕只有一丝缝隙光必直射于黑暗,送去光明。水同样在其流淌的过程之中,也从不会放过任何路遇的一个个坑坑洼洼,必耐心等待所有水将这些坑坑洼洼被填平,才缓缓继续前行……由此光与水之自然现象中的本心品质,可推及我们做学问,立志于道该怎样行呢?我们当效法“光与水”同样应该不马虎,不敷衍,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因为与“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同样的启发是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既然如此,我们怎能不打好基 础,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向前呢?

        总起来说,“观海者难为水”这是一段激励人立志向学和提高思想境界的绝妙好文,深富哲理,值得我们把它当作座右铭来读,并铭记于心,而践行之。

你可能感兴趣的:(《“草木有本心”与“观海者难为水”两方印章的现实意义》冬冬撰文与篆刻 2021-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