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读书随笔1

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开篇之作,在这部作品中,讲述了一个名叫宋焘的秀才,有一天因为得了病,所以躺在床上休息,忽然有公差来接他去参加考试。

他随公差来到官衙,在大堂上坐着十几位官员,其中有一位是关帝,而别人,他都没见过。考试的地方就在官衙的殿廊,有一位秀才已经坐在了那里。不一会儿试卷发下来,宋焘打开一看,上面有八个大字‘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他们俩把文章作成后,便把考卷呈交上去。宋先生的文章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有的人故意去做好事,虽然是做了好事,但不应给他奖励;有的人不是故意做坏事,虽然做了坏事,也可以不处罚他。”各位官员在传阅中不住地称赞。他们便把宋先生召唤到殿堂上去,对他说:“河南那个地方,缺一位城隍,你去担任这个职务很合适。

这个时候宋焘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但考虑到母亲无人奉养,便求众位官员,等母亲过世之后,再去赴任。

关帝被宋焘的孝心感动了,于是决定,先让那位秀才去代他上任。

临别时,那位姓张的秀才拉着宋先生的手,一直送到郊外,并自我介绍说:“我是长山地方人,姓张。”还将自己作的诗赠给宋先生留作纪念。但宋先生把诗中的大部分词句都忘记了,只记得其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两句。

九年之后,宋焘的母亲去世了。料理完母亲的后事,宋焘洗了一个澡,走进屋子里也死了。

这篇小说的中心,其实就在那个考题之上,一人二人,有心无心。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看咱们蒲松龄老先生的生平,为了博取功名,几乎一生都在考试。而小说中宋焘的那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其实,这应是他的断案理念。

而另外那名张秀才,依我看来,他与作者更加相似,那句‘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灯无烛夜自明!’不正是老先生在屡屡落榜的情况下,为劝慰自己,而写出来的心境么?

可惜啊,老先生为了实现理想,考试了一辈子,却一直到七十多岁胡子花白了也没有成功。

虽然他在聊斋中塑造了一个自己--宋焘,但宋焘在死后着实风光了一把,小说中是这样写的:宋先生的岳父家住在城中西门里。这天,他忽然看见宋先生穿着一身新的官服,身后跟随着许多车马,走到厅堂中拜了一拜,然后起身便走。岳父家里人都非常惊奇,不知宋先生已经成了神,做了城隍。

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梁宏达老师讲的好,我们国家去掉一千个当官的,社会丝毫不受影响,但如果少了科学家、文学家与各种学者,一个民族都会凋零!

由此看来,蒲松龄老先生以一部《聊斋志异》足以快慰平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白话聊斋》读书随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