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几本书,建议所有想获得正确思考能力,进而表达清晰的人阅读。 Thought and Knowledge: 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 4th edition, by Diane F. Halpern Thinking and Deciding, 4th edition, by Jonathan Baron Argumentation: The Study of Effective Reasoning by Zarefsky David (Audiobook) Craft of Research, by Wayne C. Booth,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Good Reasoning Matters!: A Constructive Approach to Critical Thinking 3rd edition, by Leo A. Groarke, Christopher W. Tindale
2. 综上所述,我说主张的口语习得方法不过是“把自己想说的先写下来,然后不断练、不断改”而已。
3. 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英文是科技文献量最大的语言,在这方面它全面超越所有语言。所以,一旦你需要查阅科技文献,基本上只能去用英文。
4.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的主旨再展开一点,是这样的: 我们必须主动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我们的操作系统由概念和方法论构成。
5. 从某个角度望过去,《把时间当作朋友》,其实只不过是一句话: 一切都靠积累。 《新生 —— 七年就是一辈子》,其实也只不过是一句话: 我们必须主动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写书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无聊: 把一句话写成一本书。 当然了,若是一定要如此总结的话,那么人类史上的绝大多数小说,其实都是一个字: 争。
6. 第四,抗风险能力的高低本质上就是总赌本的大小,尤其是在面临同样概率的风险的时候。
7. 第二,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8. 第三,衡量风险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赌注的大小。
9. 第二,一旦未知存在,就有风险存在。
10. 为了了解风险、研究风险、回避风险,甚至控制风险,人们鼓捣出一个数学的分支 —— 概率统计
11.另外,还有三本关于文风(Style)的书籍也一定要看: A Plain English Handbook (1998), from Security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Prefaced by Warren E. Buffett (http://www.plainlanguage.gov) On Writing: A Memoir of The Craft by Stephen King (with audiobook) Style: Toward Clarity and Grace by Joseph M. Williams 另外,还有一个TTC (The Teaching Company)的视频教程,是我所见过最好的写作课程: Building Great Sentences。
12.首先,要平静地接受第一个事实: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
13. 不做没用的事,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导致的选择 —— 因为无用功是一种浪费,是不好的。不淡定没用,淡定却好处多多 —— 起码不影响心情,也不影响身边的人的心情,不是吗?
14.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性格是由他的价值观决定的。而所谓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一个人分辨好坏主次的思维体系。
15. 成年之后,生活的一切几乎都是选择的结果。
16. 转移注意力是抵御诱惑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手段,
17. 特朗博的策略,其实并不是他独有的,细看历史上所有从逆境中走出来的人,大抵上都差不多: 他们就是很有才华;才华这东西,一点点不够用,必须很多很多;他们因为有才华而更为勤奋,更不愿、不敢、不甘浪费一点点生命; 他们热爱家庭,那是生活的希望; 他们善待朋友,那是他们生存于世的关联与证据; 他们专注于做能做的事情,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最好; 他们与之斗争的,不是哪个人、或者哪群人,而是那个把所有人都变成受害者的历史漩涡; 他们最终从逆境里走了出来……
18. 对已经发生的麻烦,认了! 检查一下根源究竟在哪里,自己的问题究竟在哪里? 为了将来不再出现同样的麻烦,自己需要改正、改进的是什么?
19.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是莲花,那不是人;而人想要摆脱反向塑造 ,不仅不可能天然做到,而且需要很多努力、很多挣扎。 人要真诚热爱自己 —— 然而,很多人其实没有这样的勇气。
20. 人是很容易被“ 反向塑造 ”的。你跟什么样的人打交道,哪怕你“高高在上”,你还是会反过来被他们塑造。再比如,同样是做销售,卖奢侈品的、卖高档商品的、卖中档商品的、买低档商品的,各自都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样子,不信你就观察一下。
21. 既然改变是个过程,那么就可以把“改变”理解成一股势力,最初相当弱小的势力,它需要时间,需要投入,需要持续投入才能逐步壮大起来。它就跟花儿一样,上来就浇了太多的水,会被涝死的!
22. 下个决心,是瞬间的事情,瞬间的决定,行动才是填补后面非瞬间的整个过程的实际内容。若是真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直接把 “下决心的这个瞬间决定” 直接跳过 —— 它没必要存在;直接开始行动就好,这才是关键。
23. 想改,却最终失败,大抵上都是“误以为改变是瞬间的事情”造成的。
24.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色欲、暴食…… 抛去这些罪名定下来的历史时间因素,仔细去看,我得到这样的结论: 若是今天的我们身上有这些特征的话,基本上都是不尊重知识、放弃了进步的结果。 核心理由在于,我们天生都是无知的,我们需要挣扎才能进步 ,若进步是有可能的,那么我们终将变好,不是吗?
25. 很多人会以为这样的生活一定很枯燥,这样的生活一定过于苛刻,可事实上,我相信会有一定数量的人群会和我一样,没多久就会发现 这实际上是一种格外刺激的生活方式 ,因为在这种方式之下,多巴胺的分泌明显是高于平均水准的 —— 这其实就是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幸福”这个词的量化定义。 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件事情可做: 提前成为未来的你。 多花点时间想想自己未来的样子,多花点时间预演一下,多抬高一点点的标准,多做足一点点的功课,就这样,差异应该就一点点地积累形成了。 我想,这世上其实没有圣人 ,顶多只有强者和弱者。
26. 按照未来的你所需要的标准去学习、去工作,将会构建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
27. 绝大多数人好像一辈子永远只靠临场发挥 —— 这并不令人羡慕,因为“临场发挥”的结果常常并不好。进而,我开始对那个朴素的建议越发地重视起来: 做好你的功课。 (Do your homework.)
28. 凡事都可以预演。
29. 信逻辑。 用逻辑去判断明天会发生什么。
30. 超越绝大多数人的窍门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办法活在未来。准确地讲,活在不久的未来。
31. 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一旦想到这些,后面的决定其实就很自然了,因为我们永远不要在容易和艰难之间选择,要在错误与正确之间选择 。
32. 学习就是用自己免费的时间与精力再加上少量的金钱去投资自己的未来。 有人开玩笑,人丑就要多读书;事实上,我认为没有巨额继承资产的人就应该多学习…… 可惜,大多数人被“ 重力加速度”限制住了,因此,在他们的世界里,反智才是主流。
33. 有价值的信息才可以算作知识。即便是在有价值的信息(即,知识)当中,也有应该价值高低之分,这也应该很明显是吧? 在我眼里,知识有两种: 无繁殖能力的知识 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34. 这个概念、这个方法论、这个道理、这个知识,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这是让你真正培养融会贯通能力的方式。所谓的聪明就是这么来的:脑子里有足够多清晰正确的概念与方法论,然后它们之间还有正确应有的关联…… 所以聪明的操作系统总是有更多的想法、更多的方案、更多的可能性。
35.分享,不仅需要能力支撑,也是培养能力的最重要手段。知识分享,没有成本,只有收益——双方都有的收益。分享的技巧很简单:真诚,只分享自己确实觉得好的东西;也是真诚,绝对不能居高临下地装蛋;还是真诚,对方完全有可能不理解你。
36.暂时用不起来怎么办?教!我总是重复这句话: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37.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 这是最基本的理解技巧。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刚才输入的东西都有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预期下一步的内容是什么……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输入处理的过程。很多人懂得向后总结,却不懂得也应该同时不断向前预期,于是他们只有输入与处理这两个部分。当然绝大多数人除了输入之外什么都没有,连处理都没有。最终只有少数人的阅读理解过程是不断循环地“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尽管这里的“输出”某种意义上不过是“伪输出”……
38. 大多数情况下,我的阅读并没有功利性。完整性阅读,是没办法有功利性的,因为其实完全没办法知道所读、所学的东西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核能量。 还有另外一层原因是,还没读完(输入),还没消化完(处理),当然也完全没有开始行动(实践),所以,别说发挥核能量了,连发挥一点能量的可能性都很少。
39. 阅读,是为了理解,而理解这事儿,慢,即是快;快,便是无。
40. 人无非分为两种: 有一类人做什么事儿都是为了自己而做,即便在某件事儿上做得并不好; 另一类人做什么事儿都是为了别人而做,即便在某件事儿上做的还不错;
41.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发现自学真的很简单,简单到什么程度呢?若是一个人竟然在成年后依然没有掌握这个基础的技能,那么他就注定一生只不过是个低级动物。 自学很简单,其实就是不断习得、积累、研究、打磨、升级那些概念和方法论。进一步来看,
42. 其实,这些都是老生常谈,无非是在说这么几件事儿: 逻辑很重要、概率学很重要、统筹学很重要 —— 这些明明原本就是应该在学校里就搞定的事情,却基于种种原因,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误解了、稀里糊涂地放弃了而已。
43. 在《把时间当作朋友》里,我曾经提到过学习的时候不要问有什么用,因为不一定在将来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会用到。本质上来看,这也是一种放弃直接因果判断,利用一定的随机性创造惊喜的方法论。、
44. 在我看来, 所谓“尽量不做可能倒霉的事情”,其实只不过是打磨自己的逻辑思考能力,使其完善,乃至于你不大可能去做未来可能产生恶果的事情。
45. 为什么小的时候倒霉事儿相对较多呢?在我看来有两个主要的原因,没能力和实力做出 主动的选择,没有足够完善的逻辑思考能力。
46. 一方面,专注于自己的进步,让自己成为能解决更多问题、更大问题的人—— 只要时间足够久,进步是一定的; 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给解决了,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 另一方面,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量帮助那些可能解决很大问题的人。但必须牢记,解决那些问题,可能并不是此人的责任,也不一定是此人能有的运气。
47. 与其控制情绪,不如继续求知,学识才决定人的品行和生活的品质…… 外语发音不好,甚至说不流利又怎样?我使用外语的最大用途是阅读。
48. 学习本来是并不困难的事情,但起点上偷懒了,起点上不扎实,后面才因此变得困难起来,问题不断,直至寸步难行。
49.光环效应之所以存在,并且能量巨大,本质上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无能力判断,甚至不知道自己其实完全无能力判断。于是,光环效应是迷惑人的,但创造者要抵御这股力量,不能被自己的光环晃瞎了自己的眼镜,灼坏了自己的脑子,要想尽一切办法继续做出更好的东西。
50. 让大家变成一个起码有一技之长,追求进步,真诚热情的人,一个值得被交往的朋友;而后,在成长的路上,每个人都应该进一步变成战士,成为一个真正有战斗力的人,甚至应该找到战友,还要进一步成为战友们的领导……有能力创建团队,为了目标共同战斗,荣辱与共,实现追求,达成理想。
51. 有一本书,The Leadership Pipeline,中译本叫《领导梯队》,是《新生》社群成员必读的书籍。
52. 有些人别说战友了,连朋友都做不得,尤其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他们总是毫无主张(就是其实没脑子),遇事总是各种纠结(还是没脑子),要么唉声叹气地抱怨,要么无能地暴跳如雷(反正就是没脑子)……遇到这种人,一定要当机立断地断舍离,顶多偶尔为他们打开一个虚拟机,应付一下,但有一扇大门一定要直接关掉,让他们绝对没办法进入属于你的那个领域。
53. 其实,我觉得人们常说的情商,在我这里的定义就是这样: 所谓的情商,指的是一个人有多大的能力去创造共赢局面。
54. 不要说多人,就是两个人交往,也最好尽量避免求人的状态,这样的关系没办法长久。最好是能够创造一个两人共赢的局面,各自都开心。这不太容易做到,但肯定值得为此多花时间做功课。
55. 所谓的大牛,就是那些有能力构建自己的世界的人。
56.一技之长追求进步真诚热情
57. 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58.依附独立共生
59.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60.朋友就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61. 朋友就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而这里所说的付出,常常是我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的那些人。
62.所谓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描述,就是这样的:学会了哪些原本不知道的概念和方法论?哪些已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被进一步打磨了?
63. 所谓的“独立思考” —— 少有人真正拥有的高级能力 —— 对其最朴素的描述无非是: 能够独立地、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