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届戛纳电影节将于
北京时间5月15日凌晨开幕
一直持续到25日
作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之一,戛纳电影节历年来都备受瞩目,她选片的独立性和小众性,使电影节具备了超高水准的艺术性。她把舞台提供给每一个边缘小人物,把视角聚焦在人们可能未必关注的世界。
这也是戛纳电影节的独特与魅力。比如去年获得金棕榈的日本影片《小偷家族》。导演是枝裕和就用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特殊家庭故事,讲述了爱与犯罪的双重纠葛。影片里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问题,反倒充满着细腻和温情。
而伴随着电影节产生的话题更是源源不断,从评委、嘉宾到参赛影片,从开幕式红毯到近几年蹭红毯的明星造型,到金棕榈大奖,最佳男女主角,最后闭幕等。每年的五月,对全世界电影人来说,都是一场狂欢。对爱好电影的人来说,也是一场梦想不灭可以短暂逃离现实的美梦。
然而,我今天并不是要推荐由书改编的影片什么的。
想要推荐的是5本关于「电影」本影的书,不是讲怎么拍摄怎么剪辑或者怎么写剧本的专业书籍,而是比较通俗有趣的讲电影的故事或者影评,希望能通过这些小书,让你了解更多不错的好影片,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为了报仇看电影》
作者:韩松落
豆瓣评分:7.7(9530人评价)
严格来讲,这系列本不是影评,而是电影随笔。所谓“电影随笔”,是介于影评和生活随笔及时评之间的边缘文体,以电影为素材和话题的因由,着重考察我们的生活在影像中的映射,以及影像对我们生活的渗透。所以不必被韩老师的几百部影单吓到,即使没看过,看了这系列书,也对好多片子了解的差不多了。人有智慧,文字也不错,剩下的就是跟你的共鸣了。
当年我看了之后,发过一个小短评:看韩松落的《为了报仇看电影》,常有看王小波书的那种无法回应你隐密的让人读到会心一笑的暗号的沮丧,因为他们都是引用高手,不仅看过的东西多,用起来又简直像大厨抓菜下锅一样随意,比如魂断蓝桥般的信任。他肯定为每篇文里的小亮点得意呢,如果不懂,就可惜了那些灵光呢。不过本来就是写给知音看的呵。
《香港有个荷里活》
作者:於远芳
豆瓣评分:8.2(718评价)
如果你小时候是看《英雄本色》《监狱风云》《大话西游》《青蛇》《无间道》……这些电影长大的,或者你很爱这些电影,你很难对这本书不动心。这本书差不多是描写香港电影三十年辉煌最好的一本了,以历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为时间线索,穿插了很多随手拈来的趣事。经过这些年的变迁,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味道,港人风情已经渐渐单薄了。作为曾经香港某娱乐报记者,入行二十年,亲历谭张争霸,当面采访过“四大天王”,被同行称为香港娱乐圈“活化石”的於远芳(笔名),从他写出的书里还能找到残存的昔日港人风采。
《贾想》
作者:贾樟柯
豆瓣评分:8.9(2997评价)
《贾想——贾樟柯电影手记1996—2008》,看书名就知道大概要讲什么了。贾科长作为最早踏上国际电影节收割大奖的导演之一,作品也同样一直聚焦于小人物和城市的变迁。从《小武》《站台》到《三峡好人》《山河故人》《二十四城记》《江湖儿女》等,他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从这本书里可以看到贾科长的真思想,了解一个电影人的拍摄路程和理想。
《蛤蟆的油》
作者:黑泽明
豆瓣评分:8.4(11648评价)
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外表,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只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这油的结晶就是这部《蛤蟆的油》。
从孩提时代一个孱弱的“夜哭郎”,如何痴迷于绘画和电影,如何幸得启蒙而踏入电影界,最后如何执导《罗生门》等影片而成为世界级的导演黑泽明坦然直面过往的一切,人生的甘苦,艺术的感悟,流露于字里行间。他的文字直率,浓烈,勾勒出一个喜怒哀乐都毫不掩饰的依然怀有赤子之心的老人。
《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作者:水丁木
豆瓣评分:7.1(4174评价)
「看完电影,有人极尽脑汁去讥讽,赞叹导演的弱智或机智,自以为是地告诉大家什么叫电影。有人触影生情,聊赋一格,极尽暖意,延伸人生,善意地倾诉此情此景的感受。比起好为人师来,我更喜欢后者。因为,这是朋友。」
这是一本温柔的书,又同样是一本充满力量的书。讲述女性与电影,与爱情,与人生。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这本书,记录的是生活的绝望和生命的愿望,记录了那些对我影响深刻的电影是如何让我在生活的黑暗之中看到了生命的美丽”。作者站在每个电影角色背后,说他们想说的,以及她自己想说给读者的话,其实讨论的是关于情感、人性、生死等具有普世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