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说,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圣经》说,不要坚持虚妄的事。都在劝人放下、放下执念。
你说,我既不信佛,又不信教,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好这一生。
《思考,快与慢》说,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依然是“放弃你自己”。
《思考,快与慢》深度解析了一个人的决策过程,以及在决策之路上,你将遇到的重重障碍,以及尽可能地帮助你做更好的决策,过上更好的人生。你以为到此为止了吗?作为一本又絮叨又晦涩竟然又很畅销的书,它给我们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方法论这么简单。往下看吧。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一个传奇人物,以心理学家的身份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就是行为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你之所以觉得书中很多概念都非常眼熟,那是因为后来的人在不断地解读与消化他的思想。现在84岁高龄的他,仍然工作在学术一线,我想,不仅是因为工作,也更是因为他心心念念、书中屡屡提到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教授吧!看,在书扉页,他只写了一句话:“In memory of Amos Tversky”(为了纪念阿莫斯·特沃斯基)。
很多人吐槽它的逻辑主线,我在阅读过程中也常在脑海里呐喊:“好复杂看不懂,说人话啊!!”
所以,我试图对《思考,快与慢》的逻辑主线做出“说人话”的整理:
《思考,快与慢》的逻辑就是围绕“系统1”和“系统2”进行的。
系统1指的是“自动运行、无意识”的用脑过程,可理解为“管都管不住的小妖精”;
——代表直觉
系统2指的是“自我控制,相对理性”的用脑过程,可理解为“懒得要死的审判长”。
——代表理性
那么,我们的直觉准吗?我的理性真的够理性吗?这就是丹尼尔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第一部分主要描述“系统1”和“系统2”理论的形成;第二部分详细探究决定系统1运作的启发法;第三部分以案例描述系统1做决策时的局限;第四部分探究用系统2做决策时的局限(行为经济学);第五部分告诉我们“所见一切,皆是虚妄,人生如戏,开心就好”。做过学术的就知道,这明显是学术论文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建立理论、做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立意升华。
不过,作为一个“既不信佛,又不信教,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好这一生”的普通人,我想从《思考,快与慢》中看到一些能够真实帮助到我们的思维和方法。
所以,将以一个普通人小瓶子的角度,从她的生活决策开始、到工作、婚姻、投资决策、再到人生决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试试到底能读懂并应用《思考,快与慢》。
生活决策
1、小瓶子早起发现洗面奶快没有了,决定再买一支。买什么牌子的呢?她的脑海里飘过了很多广告、广告词和广告牌。最后,她决定好好对比一下洗面奶的成分,因为她知道,那些频繁出现的广告、朗朗上口的广告语,只是为了让你放松、让你觉得对它熟悉、然后购买它。
——曝光效应。重复出现的、好记忆的、熟悉的都是系统1(直觉)喜欢的。
正面使用:在买东西时,记住避免曝光效应,不轻信广告。
反面使用:如果你有喜欢的人,就多多出现在TA面前吧!对领导也适用!
2、今天,领导要她到北京出差。她不想去,因为最近马航出事被媒体翻出来,她担心飞机失事。这时,她想到了《思考,快与慢》曾经说过,站在概率统计的角度,飞机失事的概率极小,而她之所以担心,是可得性启发起了作用,应该排除这个担心,从概率的角度上选择坐飞机去出差,毕竟不去出差损失更大。
——学会用统计型思维打败可得性启发。可得性启发指的是人们根据自己知道事情的程度来判断该事情的真实程度,小瓶子因为经常听说飞机失事,就以为飞机经常失事,但其实不是。
正面使用:判断一件事情的对错,不要从你眼前出发,而要从统计数据出发。
反面使用:如果你想说服别人,不要用统计数据,用鲜活的案例更有效!
3、中午听到同事在讨论买车,她也很困惑要不要买车。不过她很快反应过来,她本来的需求是“冬天起不来害怕上班迟到,怎么办?”,不自觉地就被替代成了“要不要买车?”这个问题,其实偏离了她原本的需求和解决方法。
——系统1善用启发性问题(简单问题)替代复杂问题,但要注意,这样得到的答案往往不是最优解。
正面使用:面对生活中的重要决策,一定要注意是否问对了核心问题。
反面使用:如果你想影响某些人,不如从巧妙的简化他们的问题开始。
工作决策
1、小瓶子做的是技术工作,不对外活动,但她每天依然漂漂亮亮上班,因为每天都有可能接触新的人,第一印象真的很重要。甚至,当树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以后的过错都有可能被谅解。
——光环效应。
正面使用:一定要努力给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
反面使用:当别人给你的第一印象不好时,不要着急去下结论。
2、小瓶子的领导很开明,允许他们工作时唱歌、吃零食甚至遛狗。因为领导说,好心情有利于创新。
——好心情让系统1处在放松的氛围中,通过无限联想迸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增加。
正面使用:如果你需要创新创造,不如从舒服的沙发和甜甜的橙子开始。
反面使用:想做一项艰难复杂的工作,挺起腰杆,不要让自己太舒服!
3、做技术的人都想成为专家,小瓶子也是。不过她心里清楚,能成为专家的工种,一定是“可习得的”,即能在稳定的环境和训练中,不断获得反馈并找到规律的。比如教师,可以实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麻醉师,可以从病人那里获得反馈。小瓶子在确定未来职业方向时,也会往这个方向考虑。
——环境有规律可循,专家的直觉才可相信。
正面使用:努力寻求一份真正可以积累的工作。
反面使用:不要相信股票专家,在不稳定无规律的股市里,说啥都是瞎
有关婚姻
1、小瓶子的男友最近突然不怎么理她。闺蜜担心是不是有外遇,小瓶子说,没关系的,他的事情就不需要解释,过阵子就好了。果然,过阵子男友回到身边,小瓶子才知道原来最近他爱的球队在赛事期间,所以忽略了她。
——系统1习惯于为每件事情找解释,但因为联想过度,你的解释通常不是真相。
正面使用:遇到感情疑惑,可以问,可以考察,不要瞎猜。
反面使用:如果真的要想,那就多往TA好的地方想想吧!
2、小瓶子的闺蜜跑过来抱怨自己的老公,说结婚前和结婚后大变样,以前非常体贴顿顿做饭,现在懒得要死。小瓶子说,“那是因为你的参照点被提高了,觉得他应该这么做。你和其他家庭比一比,就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啦!”
——消灭相处的“常态效应”:一样的场景刺激系统1多次之后,就变成了常态,但在亲密关系中,消除常态效应,有助你发现TA的美好;参照点是体验幸福感很重要的因素,你幸不幸福,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绝对的好处,而是多少相对的好处。
正面使用:就算TA一如既往地对你好,你也要一直认为这是“惊喜”,不要当做“应该”。
反面使用:如果你是在觉得不幸福,不如想象一下当初那个要求很少但很开心的自己吧!
3、有时候小瓶子和男友也会翻天覆地的吵架,但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关系一直挺好,正在准备走入婚姻的殿堂。
——人都是损失厌恶的,一次负面情绪用多次正面情绪都无法挽回。
正面使用:健康的婚姻应该避免负面情况的出现,或者良好的正面互动:不好负面互动次数至少要大于5:1。
反面使用:不要轻易承诺,因为一旦承诺但不履行,就会让别人觉得“损失了什么”,从而开始讨厌你。
投资决策
1、小瓶子的妈妈在玩股票,她从来舍不得卖掉亏损的股票,而亏损的股票通常跌了又跌。小瓶子劝妈妈,你卖掉股票的这个决定,不能因为它是否亏损,而要是因为它在未来是否能获得收益呀!
——排除禀赋效应,像商人一样做交易。
正面使用:不要把自己手上的东西看作是自己拥有的(因为这样就很不情愿出售),而是要看作未来获得收益的交易。
2、最近妈妈每天打电话来和她抱怨股票的涨跌,小瓶子耐心地安慰妈妈,妈妈,聪明的投资者是不会天天看股票的。连XX证券公司出了大数据年报都说,收益率最高的投资者都是每月才交易2次的那一批。
——统计型思维,一定要注重统计数据带来的真相。
正面使用:善用统计报告来帮助决策。
反面使用:如果你想说服别人,一定要用案例啊!
3、妈妈不信,小瓶子又说,那您每天看股票跌了,频繁的心情不好,会导致您不断地做出不理性的买卖决定(一味地规避损失)。不信您一个月不动股票账户试试,保准被您操作来操作去收益还要高。
——损失厌恶和窄框架的结合的代价就是不断地做出不理性的决定,导致投资损失。
4、小瓶子的妈妈也有一名银行理财经理,经常推荐一些基金、黄金、理财产品。而小瓶子倾向于用网络理财、相信计算机给出的投资组合。
——人的理性决定总是有框架、有偏见的,这时候需要计算机、人工智能来帮助人们排除偏见。
人生决策
以前,小瓶子在做艰难决定时的原则是“不后悔”。现在她知道,人不能因为怕后悔而做决定,因为人们更容易因为“偏离默认行为”而后悔。比如考虑跳槽,就不要再去想自己在原公司呆的那几年多么不容易,要狠心舍弃“沉没成本”,学会从未来收益的角度看待此事。
——别因为“怕后悔”而做决定,要学会忽略沉没成本。
小瓶子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做决定之前总要权衡多方因素。但事实上,一个重大的决定,应该是“适当的考虑+果断的行动”。
——因为考虑越多,你越会觉得此事不可行,而在事后别人成功了,你又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做。
结
如果说前面讲的都是“方法论”,那么《思考,快与慢》的最后来帮助我们做好人生决策的。
它告诉我们,人生如戏,很多事未必和自己想的一样发生与结束,你需要一颗平静接受的心。而这颗平静接受的心,来源于对自我局限的深刻认识和对万千事物的敬畏。
如果实在有小瓶子无力解决的事情,她也会选择认命。上帝是掷骰子的,未来真的很难预测,很多事物就是没有解释,认命也是一种态度。
因为她心里清楚,真实的幸福感,与这些大大小小的决策关系都不大,而是来源于最简单的事物:健康的身体和相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