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铃》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mixly中程序分支结构;
2.理解mixly中的数字输入;
3.理解门铃的工作原理;
4.学会门铃电路的连接。

过程与方法

1.掌握程序分支结构的应用能力;
2.学会数字输入在程序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Mixly的基础操作中,体验编程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学情分析

本知识针对四年级学生,大部分为9、10岁的孩子,已具有基本的抽象思维能力,之前对Mixly界面模块部分有一个初步理解,能够初步认识mixly的各个模块的作用以及所在位置;运用简单的模块结构进行简单编程。课程安排时间为90分钟。

三、教学资源

1.电脑win 7;
2.Mixly编程环境;
3.Arduino套件;
4.课件。

四、重、难点

教学重点:程序分支结构、数字输入、Mixly编程使用、门铃的电路连接
教学难点:程序分支结构、数字输入;

五、教学方法

采取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任务驱动法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min) 老师展示提前连接好的“门铃”电路,在按钮按下的时候,门铃可以发声,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老师按下按钮就会发出声音呢?” 回忆老师的展示,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 引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30min) 1、知识普及阶段:打开mixly界面,再一次介绍输入/输出的数字输入输出模块以及所对应的功能,配合门铃的电路图,讲述数字输入与开关的连接关系,数字输出与发声装置的电路连接,同时对分支结构if.....else......的使用进行进一步的讲解。2、实验演示解读:实际操作电路连接,使学生明白外部连接原理。 认真听取老师对知识点的讲解,观察老师所连接的电路,尝试思考对应的代码 知识积累,为真正的操作打下基础
布置任务(7min) 1.教师再一次展示所使用的各个模块,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所讲解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连接的电路图,运用mixly为门铃编写代码,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门铃增加外部修饰。2.让学生自由结组,每四人一组,推举出组长。3.分组后,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仔细听取老师的任务,并根据老师要求进行操作,对于不明白的地方,积极寻求帮助 锻炼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自主探究(33min) 教师巡视学生的课堂操作,及时解答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化辅导,指导学生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热烈讨论,积极探索,发挥每个成员的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集中小组的智慧进行操作 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以及创造力
展示评价(15min) 主持学生小组对所做的门铃进行展示,引导小组之间互相评价,最终老师总结并给出相应的指导与表扬 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突出自己的亮点与特点,学习其他小组作品的优点 锻炼学生的总结与表达交流能力

七、教学评价

评价要素 等级A 等级B 等级C 自我评价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知识掌握情况 能够牢固掌握知识,理解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基本掌握所学知识,对知识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对知识的掌握还不牢固,对知识的理解有一定困难,需要老师指导
课堂参与情况 认真听课,独立思考,对学习有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能够比较集中注意听课,注意力比较集中,基本可以参与课堂活动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课堂活动没有热情,不能积极参与
动手操作能力 能够积极动手实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够在老师或同伴的帮助下动手解决问题 不愿动手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情况 能够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具有良好的合作能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在讨论中较能发表意见 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缺乏合作精神
作品展示情况 展示语言流畅,作品有创意,具有一定难度 作品正确,能够展示出想要的效果 作品展示中出现错误

你可能感兴趣的:(《门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