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我一般是不敢接的...

副标题想用《关于来电恐慌和呼出障碍的致郁成因,及其背后的心理轨迹》。

大概也就这两三年,发现自己不爱打电话了,甚至有冲动挂断任何人的来电,就算是最亲近的人,除了见面,如无必要,都尽可能文本交流。

呼入的电话,让我不知所措,本能想要回避,以及莫名恐慌。

打(接)电话(语音聊天),就像是没有彩排的现场直播,透过声音,把浑身上下的破绽暴露在对方面前。那种需要时刻保持专注、情绪饱满,及时做出回应的临场感,实在太令人窒息了。

“该用什么话语作为寒暄的开场白?”

“如何不显生硬地切入本次通话的重点?”

“怎么礼貌地拒绝,又怎么体面地妥协?”

“语气轻松或沉稳,语调舒缓or热情?”

...

这大概是每一个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更不想被别人麻烦到的社畜,在面临打或接电话时的灵魂N问。害怕表现地冷漠,更害怕显露出不合时宜的热络,给别人及自己带来困扰和不必要的麻烦。

虽然即使深思熟虑,自己也经常会在回复信息时说错话,但至少在信息发出前,甚至一直到信息发出后的两分钟内,那糟糕的一切都还没有发生,还能在自己即将表现得还不错的虚妄里待上一阵子。

最怕铃声忽然响起,手机振个不停,更害怕刚准备接起这通来电的同时,身边有别的人努力表现出没在听的样子。

于是在确认完此时这个世界上到底是谁如此需要我后,又把手机塞回了兜里,用心里默数的这5分钟打完腹稿,解锁手机,微信回复“刚在忙,没注意手机...”,又5分钟后接起另一通同一个人打来的电话,顺畅地沟通完原本10分钟前接起来那通电话就可以沟通完,但可能没有那么顺畅的所有事...

是的,我们也许可以和任何人面对面自如交流,但正在丧失和其他人打电话的能力。只通过声音交流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必须给予反馈的紧迫性,让这种交流不但缺乏文字沟通的留白朦胧美感,又剥夺了彼此主观注意力分配的自主权。沟通方式,即沟通行为的障碍。

我们惧怕的应该不是交流本身,而是经交流场景、对象、特定事项而衍生的厌恶联想,进而引起的生理不适。其实有缓解症状的法子,也绝不是不打电话...

比如:

1)在每次呼出电话前,预先做好时间管理,目的及沟通要点的耗时比例分布,在正式交谈开始前就让自己和对方知悉这次沟通的大概时长,以增加彼此的耐受阈值;

2)电话沟通只解决最棘手紧迫的事务,日常情感需求的交流,请移步见面或视频;

3)对于争执不下或悬而不决的事情和观点,可以待该次通话结束后通过文本方式继续探讨。

当然,如果都能做到,也就不存在什么来电恐慌的心理障碍了。所以,在这些基本共识没有大规模普及之前,电话,我一般是不敢接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话,我一般是不敢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