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二元偏误,复杂的才是高级的

本文灵感源于精英日课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多元化多维度的,我们不能按单一、线性的思维去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做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有只有现代人才可能有的“智识”--智慧和见识。想要理解这个现化世界,或者与人打交道,就得有这种智识。

01

二元偏误


有智识的人,是一个复杂的人,而人有一种基本倾向,总想把事物分成黑白两类,叫做「二元偏误」(binary bias)


比如一说到全球变暖,我们就爱把人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全球变暖学说,一派反对全球变暖学说。但事实是这样吗?人们对全球变暖的态度只有这两种吗?


我们来看耶鲁大学的2019年的统计 —— 


按照对全球变暖的态度不同,研究者把美国人分成六类 ——

26%的人认为全球变暖是一个强烈的警报

28%表示担心

20%认为应该小心

7%不在乎

11%表示质疑

只有7%的人坚决否定全球变暖


你看,从坚决拥护到全盘否定之间,它是有灰度的,它是一个连续的光谱,随便一分就能分出六种立场。这个道理简单吧?


可是二元偏误使得人们常常以为只有两种立场。媒体最关注的是只占 7%的那最后一种人。有人统计了 2000 到 2016 年间十万篇关于全球变暖的文章,全盘否定者的出镜频率比科学家还高 49%。那中间那些沉默的大多数呢?全都被极端派给代表了。


事实上,人的观念不但可以分成很多类型,而且各个分类的人数在不停地变化,人们的观念是流动的 ——


这就是二元偏误的问题所在。明明是一个连续的、流动的、复杂的东西,把它分成黑白两个阵营,这是过度的简化,这是对思想的封闭。


02

高难度对话实验室


哥伦比亚大学有个“高难度对话实验室”(Difficult Conversations Lab),负责人叫彼得·科尔曼(Peter T. Coleman)。这个实验室专门研究人在什么情况下谈绝交话题还能达成一致。他们招募受试者,选一个比如说堕胎这样的绝交话题,按照对立观点两两一组,进行 20 分钟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双方共同写一份联合声明,说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共识。如果受试者做到了这一点,就能获得金钱上的奖励。


怎么才能促成共识呢?心理学家的手段都是先帮人建立一种“意识”。对话之前,受试者要阅读一篇文章。文章跟要聊的话题没有直接关系,两人要谈堕胎,而文章是关于禁枪的。但是文章的写法,对谈话结果很有影响。


如果文章观点是单方面的,比如强烈要求禁枪或者强烈要求不禁枪,那对谈话只有坏处,两人会更加激烈地对抗。


如果文章平衡地论述两种对立观点,比如说分别谈到禁枪和不禁枪的利弊,那么两人达成共识的可能性就能达到 46%。


但是最厉害的是第三种文章 —— 复杂的文章。同样的素材,但是这个文章说禁枪是一个连续的、复杂的问题,中间有很多灰度,那么双方达成共识的可能性,是 100%。


研究表明,读了二元版本的文章,受试者会更愿意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可是读了复杂版文章,受试者会更关注双方的共同点,会问更多的问题,会坚持更少的观点,他们最后形成的联合声明的理论质量会更高,双方对谈话也更满意。


仅仅是在对话之前读这么一篇复杂式的文章,意识到自己没必要非得采取极端立场选边站队,就能有这么好的效果。


人可以理解复杂,也可以变复杂,而关键就是要克服二元偏误。


我们要克制把问题简单化的冲动,不要陷入二元偏误。对话的目的不应该是对观点做取舍,而应该是寻求更好的观点。

 

复杂的才是高级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破除二元偏误,复杂的才是高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