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高尔基
相信台剧《想见你》带给了大家很多惊喜,整个剧情悬疑反转,又饱含种种细腻深沉的情感,最关键的是还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问题。通过里面的角色表达了自己与世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一、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黄雨萱对陈韵如说:你现在会这么想要消失在这世界上,并不是你对这个世界太过失望,而是你对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期望。
这个世界很多时候是让我们失望的,但别忘了我们也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虽然我们平凡,但也可以尽我们微薄之力为我们想要的世界出一份力。
就像王全胜在剧中说的: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不管我喜欢谁都不再奇怪。
平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
如果5年后,你的家人、朋友会因为你而改变,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如果10年后你所住的城市会因为你逐渐发生改变,那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如果很多年后,这个世界会因为你有什么可能?
二、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像你这样的人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努力,就可以得到我想要的一切。你根本就没有资格说你懂我的心情,你更没有资叫我努力一点。你根本就不知道完全不被人需要,不被在乎,不被爱的感觉是什么。--陈韵如
最后几集时,我看到弹幕很多人都在讨伐陈韵如,表达自己对她的讨厌。
一开始我也觉得她怎么这样,假扮她人偷走别人的幸福,明知道会发生什么还想要自杀。
后来发现作为观众,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站在上帝视角、站在道德最高点去批判他人。
仔细想想,陈韵如敏感孤独纠结、对自己否定,并不只是她个人的原因,和她所处的环境、身边的人也是非常有关系的。
陈韵如的父母闹离婚,想到的是自己,妈妈为了赚钱没有多少时间照顾两个孩子,弟弟也没有直接表达对姐姐的爱和关心,而是用欺负姐姐的方式想让妈妈给姐姐更多的关心。
陈韵如很缺乏爱。她身边的人没有真正去了解她,没有站在她的角度考虑,这时她很容易选择放弃生命。真正把陈韵如逼到绝境的,除了她自己的不认同外还有身边人的不认同。
包括王全胜,也是因为他人的不认同选择了自杀。
相比之下,莫俊杰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李子维。
这位阳光男孩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使其他同学不再对莫俊杰投去异样的眼光。莫俊杰更加接纳自己,也变得更勇敢,保持了内心的善良。所以当他发现陈韵如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李子维时,没有妒忌怀恨,而是选择默默保护。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陈韵如们、莫俊杰们、王全胜们等,是否可以多一些理解和陪伴,少一些虽然出于善意但最终可能成为利刃的“鼓励”和”劝慰“?
在我们不知道他人的遭遇以及事情的全貌时,是否可以放下道德最高点的那份傲慢?
在遇到与我们不一样的人时,哪怕再怎么不认同,是否也可以给对方足够的尊重?
在与他人交往时,是否可以始终抱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态?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善意的话都能改变另一个人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三、我们与自己的关系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是黄雨萱和李子维,他们家庭幸福,自信开朗,像阳光一样让大家觉得很温暖,忍不住想靠近,也是很多人想要成为的样子。
但生活中还有一群人,是陈韵如、莫俊杰和王全胜,他们不认同自己,孤僻敏感自卑,活得很压抑,认为自己不被人需要、不被人在乎、也不被人爱。这也让身边人不理解,甚至想要逃避。他们会苦苦寻求社会认可,在得不到社会认可,并被贴上不合群、怪咖的标签时,很容易一蹶不振,甚至选择放弃生命。
我们都希望像黄雨萱、李子维一样阳光开朗,而在现实生活中,17岁的我们很可能是陈韵如、莫俊杰、王全胜、甚至是谢芝齐。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课题是寻找身份认同!尤其是在15-25岁这段青春期时需要完成自我认同。这段时间对“我是谁?”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答案,才能真正参与到成人社会,否则就会一直迷茫,一直是依赖他人的长不大的小孩。
这个阶段需要突破的是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和对他人评价的过分在意。
一个人做到自我认同,概括来说是做到自信、自尊、自爱!标志是对自己负责,并且学会容纳矛盾。
自信、自爱和自尊是相辅相成的。
自信是指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取得所追求的价值。一个人必须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才能相信他人,他人也才会相信他。
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自信,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爱,即爱护自己。一般来说我们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的爱护程度取决于对方带给自己的价值。自信是指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追求的价值,自己越有能力就越爱自己。
在剧中,黄雨萱的自信来自于父母对她的爱,来自于她为人处世的能力。27岁的黄雨萱事业有成,魂穿到17岁的陈韵如身上,能轻松地解决陈韵如的问题,比如能理解母亲做着不体面工作背后的那份对家庭的付出,能看到弟弟变扭行为背后对姐姐的关心,能主动与同学交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因为她的这份自信,这份自己对自己的爱护,也获得了李子维的关注和喜爱。
有了足够的自爱,才能培养出足够的自尊,即尊重自己。一个人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尊重他人,而别人也才能尊重他。
自我认同感低的深层原因是:过往经历形成的限制性信念。
常见的模式是:“我不会......”、“我不能......”、“我不配......”
最快建立自我认同的方法:
001、找到自己内心的假设--验证内心假设--换一个假设
我们会有“我不会......”、“我不能......”、“我不配......”这些想法是因为我们过往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的,但我们是不断发展的,对于阻碍我们发展的这些信念需要换一种解释。
找到内心的假设可以问自己下面3个问题
第一,那些和目标相反的行为,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
比如,陈韵如逃离身边人,给她带来的好处是保护自己
第二,如果做不一样的行为,最担心别人会怎么对我们?
比如,陈韵如害怕与他人交流是担心他人对自己不认同,所以选择主动疏远。
第三,如果没有这些行为带来的好处,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
这里会发现我们害怕发生的事很多时候并没有发生,它们只是我们内心的假设。
比如,在最后一集,陈韵如最终选择走出自己的世界,与身边的同学交流, 大家并没有觉得她不好,而是和她一起玩,而且她也看到了默默守护她的莫俊杰。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换一种解释:如果......就......。
我们可以在平时生活中记录自己内心的限制性信念,然后换一种积极的解释,再去体验,在不断的体验中加深对这个积极解释的感受,直到完全替换了过往的模式。
002、言出必行,言出必准
这指的是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而且说出来的话要和自己内心的认知和情绪感觉是一样的,即心口一致。这样他人会觉得你比较可靠,愿意相信你,这反过来又让你感受到自信,内心的力量也会不断加强。
003、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接纳自己的本质是:舍弃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己”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不能控制的事情。
相信我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有一个很讨厌的人“别人家的小孩”。不管我们做得多好,都比不过别人家的小孩。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习惯以否定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他人的尊崇。这久而久之就导致我们习惯性只会看到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而忽略我们已经做得很好的地方,容易否定自己。
否定自己的人,对自己比较苛责,也容易否定他人。
突破点是:我们必须肯定自己的能力,看到并肯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坚信每天都会有进步。
当我们带着成长型思维看待自己时,那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变成了我们需要提升的点,让我们感觉每天都有收获,都有提升。那些消极否定词汇也变成了中立积极的词汇,而积极语言无形中也给了我们前进的力量。
成长型思维用公式表达出来是:
想去尝试--最小步尝试(专注当下能做到的事情上)--获得成功体验--肯定(及时肯定自己的行为)--自信--自爱自尊
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被爱的前提是要先爱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珍惜那些守护我们、爱我们的人。
即使现在暂时没有,也要相信会有那么一个人愿意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一切阻碍地想见你!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爱我们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