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3 佳豫
《得人才者得天下》(解读论语第118天)
日经第423篇(泰伯第八)
经典原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
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
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多的。但是武王的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舜当年能把国家治理好,除了倚仗自己的德行外,主要原因是他还有另外五个得力的贤臣,这五个人就是:大禹、伯益、后稷、契、皋陶。
第一位:大禹,姓姒,名文命,号禹。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黄河当时发大水,禹的父亲叫鲧,用堵治理黄河没有成功,那禹继承父亲的事业用疏治理水患,结果治理成功。
大禹还把当时中原的国土分为九州岛,所以现在我们讲九州岛就是指中国。
第二位:伯益,在舜的时候,伯益是东夷部落的首领。相传伯益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绩。当时大禹想让位给伯益,但是伯益不愿意接受,选择隐居深山,所以最后启继承了禹的帝业,开始了夏朝。
第三位:后稷,后稷可以说是周朝周家的始祖,听过“后稷有人”这个词吧。
相传后稷的母亲叫姜嫄,到郊外祭祀的时候,踩到巨人的脚印,就怀孕了,后来生下了后稷。
姜嫄觉得这种生育非常怪异,觉得不祥,就想把后稷遗弃掉。结果他怎么都不死,据说牛马避他,不踩他;把他放到山林里头,他也没死;放到沟渠冻冰之上,飞鸟居然飞下来用翅膀保护他。
姜嫄就觉得这个孩子非同小可,怕是有神人在保护,就把他收养了。
因为整天想着要把他遗弃掉,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弃。
弃从小就很喜欢植物,所以他长大了,他就学着种植。他酷好农耕,从他开始就等于学会了种植五谷,很多的农民跟着效法。后来尧帝知道了就请他出来做农师,教导人民去种植,所以他可以说是种植业的始祖。
舜继承帝位之后,就给了弃一个封号叫后稷,是一个农官。
后稷之后,他的第三十四代孙就是周武王,叫姬发。武王灭商朝,建立了周朝,后稷是他的始祖。
第四位:契,契姓子,名契,叫子契。他是尧帝同父(帝喾)异母的弟弟,子契是商汤的祖先,他的第十四代孙就是商汤,商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所以,禹是夏朝的祖先,子契跟后稷,一个是商朝的祖先,一个是周朝的祖先。
第五位:皋陶,相传他是在舜禹时期的大理官,相当于司法的长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他长得清脸鸟嘴,嘴像鸟一样,铁面无私这么一个人。
那武王的十个贤臣是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南宫括)、还有一人是文母。
第一位:周公旦,孔子一直仰慕的人,姓姬,名旦,也称周公,他是武王的胞弟,制礼作乐,辅佐武王。武王死后,他又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
第二位:召公奭,也称召公,姬姓,是武王和周公同父异母的弟弟,他也参与辅佐武王灭商。
在《诗经》里面有两篇,一个是“周南”,一个是“召南”。“周南”就是记录周公在南方治理国家的时候的业绩,还有当时那些地区的诗歌。“召南”就是记录召公的。
第三位:太公望,就是有名的姜太公,叫吕尚,姓姜,字子牙,也叫姜子牙。
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相传他八十岁才出山,当时,他到了西伯文王的所在地,在一条叫渭河的河流旁边钓鱼,他是直钩钓鱼。有句话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他钓到了文王,文王请他出山,拜他做大将军,结果他辅佐文王、武王得到天下。
武王封给他的封地,就是齐国;鲁国是周公的封地。齐、鲁是相接壤的。
第四位:毕公,姬姓,也是武王同父异母的弟弟,他这个公,不是爵位,是在成王继位以后,他做为成王的老师,属于天子三公之一,所以叫毕公。
第五位:荣公,也是三公之一。
那文王属下还有四位亲信大臣,分别是:太颠、闳夭、散宜生和南宫括。
闳夭曾经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的时候,解救过文王。纣王好色,于是闳夭就献美女、宝物给纣王,把文王给营救了出来。
当时跟他一起做这个事情的还有散宜生和姜太公。
南宫括,是孔子时代的人物,当时,孔子想让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的人就是南宫括。
南宫括也是辅佐周文王兴国之人,最后帮助武王灭纣。
第十位是文母,文母是位女性。
有人说是武王的母亲(文王的夫人:太姒);也有人说是武王的夫人:邑姜。
根据武王有乱臣十人,推算文母是指臣子之一,那就不应该是母亲,所以推断是武王的夫人邑姜。
我们说好女人可以旺三代:文王的祖母太姜,生了王季,王季还有两个哥哥:泰伯、仲雍。他们三个都是圣人。
王季娶太任,太任生的文王也是圣人。
文王娶太姒,生的武王、周公,也都是圣人。
为什么她们能生出圣人?因为她们自己就是圣人。
据说,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很注重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说傲言。
文王娶太姒,《诗经》的那首「关雎」就是赞美文王的夫人太姒的后妃之德。
武王的夫人邑姜也是圣女,根据《大戴礼记·保傅》记载,邑姜怀成王的时候,站立的时候,两脚稳稳的,不会翘脚,不会把腿分开,不会坐没有坐相把脚伸长,独处的时候,依然能做到谨慎不放肆,慎独;即使有让她不高兴的事情,她也绝对不会骂人,也就是说她的口业很清净。
中国古人重视胎教,从周朝初年就开始,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中国人是最懂教育的,教育从怀孕的第一天就开始了。
周朝能有八百年基业,离不开这几位女性。
我们中华民族的形成、壮大和发展同样离不开三人:商人、周人、秦人。
从商、周到秦代,许多民族被合并起来,汉代以后才叫中华民族,当然这其中包括了许多少数民族。
大家都知道甲骨文出现于商朝,那当时商朝的版块,东面是鸟夷人,他们把鸟作为自己的图腾,他们所占地域极为广大。
大概以山东为中心,最北到东北地区;南到江苏;西到河南,这些都是有考古根据的。
鸟族文化就是黑陶文化,黑陶在山东、河南、东北、江苏等区域发现很多。
黑陶的特点是薄,上面都有鸟头,这些都是近几年才发现知晓的。
那版块的西边是羌人,羌人所在地区大概是陕西、甘肃一带。
版块的南边是越人,依据甲骨文的考证,当时商朝与南方、北方的关系较少,而与东方、西方的关系较多。
版块的北面是夷狄人,夷狄人沿海而居,以犬为图腾。
商朝之后为周朝,周人是羌人。羌人分为两大支,一个是姬姓(值得兴奋的是,姬姓也是我的姓氏源头),另一个则是姜姓。
他们都起源于渭河流域,陕西一带的地方。当时姬姓同姜姓联姻,羊加男人为羌,羊加女人为姜,以羊做为图腾。
周人所在地区是西方,后来他们向南、向东扩展。
周向南方扩展的就是这篇说的泰伯,他沿汉水向东南发展到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建立了吴国。这当然不是他一人之力、一次行动所达成的,而是慢慢地,逐步形成的,吴国为周所统治,那个地方原本是越人。
周向东扩展到了山西,再往东南到了河南。这样一来,周人便同商人起了冲突,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周灭了商。
最初周武王时候,他们扩充到河南、陕西、山西三省,地域就已经很庞大了。周武王死后,他的子侄起叛乱,这就引发了周公(孔子最仰慕的人)的东征。
东征名义上是平叛,实际上则是大大开拓了疆土,河北、山东都被吞并了。这个地带原本是鸟夷人的居住地,于是鸟夷人被迫分散,有的留下,有的逃到南方,有的逃往西方,有的跑往北方。所以周公东征的地方愈大,鸟夷人的分散也愈广。
后来的秦人,姓嬴,也是鸟夷人的一族。周公把秦人从东方赶到了西方,也就是后来的秦国。
夷狄,即犬戎。周朝时,夷狄在西北方势力很强大,地域很广。西部大概在陕北地区,北部在山西、河北地区,内蒙古全是夷狄人。战国以后叫匈奴,历史上的匈奴,都来自夷狄人。
春秋时期,狄人分为白狄和赤狄两支,用旗来划分不同。赤狄占地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白狄在河北的定县一带。
晋人灭掉了山西与河北的很多白狄和赤狄。到战国时期,秦又灭了陕西的白狄,于是,狄更往北去了。
所以从战国到秦、汉,狄人都在长城以北。这就是为什么,战国时期,晋国灭亡之后,赵国、秦国、燕国全都去造长城了,为的就是防御狄人。
那秦、汉以后,匈奴的力量逐渐变大,地域比中原还要大,占有了蒙古和新疆。匈奴人善于骑马射箭,善于打仗。所以秦朝特别派了大将蒙恬去抵御匈奴,可是仍然被匈奴人抢去肥沃的河套地带,直到汉武帝的时候才又夺回来。
秦、汉时代,在北面以长城阻挡匈奴的战马。在南方,就开拓越所在地区。西周时泰伯已到了越,这时又到南海郡和桂林郡(即广东、广西),还到了闽中郡(即福建)和象郡(就是越南)。
越南的越人,在古代原本和浙江的越人是相同的。浙江的越有瓯人,东瓯人在温州,西瓯人在广西。
南方的越人,用船向南方去,十分便利。如同北方的匈奴用马,能开到远方。越人,由于其身子矮小,皮肤黝黑,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马来种族,因为体格和马来人相同,这一种族,也许是中原人。
再往南,则到了东南亚,好像匈奴人之后还去了西伯利亚。
由此可见,周朝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
我们说这世上不缺人才,缺的是识人才的人,用人才的人。正所谓,得人才者得天下。
商朝时也有人才,如:比干、微子、箕子等等,但是商纣王却留不住他们,这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优秀的人才,杰出的人物,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
那么,为什么舜能留住人才,武王能留住人才,而商纣王却留不住人才?!值得我们细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