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敦煌 再思苦旅

金刚怒目 不如菩萨垂眉

※ 莫高窟17窟 王道士的藏经洞(1907年发现)

小时候的同学汪佳借过我一本书,文化苦旅,大概前面就写到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了莫高窟17窟里的五万余经书然后卖给了外国人,让人痛心疾首的故事,那本书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太气愤,就看不下去了,然后就觉得王道士好讨厌。学而不思则罔,一晃很多年过去了,如今我有幸来到这个书里记载的神奇的17窟,在听到这个故事更详细的版本,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我有了更多一些的想法。

[caption id="attachment_2877" align="alignnone" width="1024"]
敦煌

nhluoj / Pixabay[/caption]

首先,非常值得欣慰的是,所有被卖出去的经书都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当初民国的时候,莫高窟基本已经被荒废了,没有人愿意守着这个破败的石窟,只有王道士一个人兢兢业业的搞卫生,如果他搞卫生搞得不仔细,也不会在炮轰之后,发现17窟的小小裂痕。他当时把经书卖了200两银子,那些银子也确实用来维护整个莫高窟了,他也不是我原来想的贪图富贵的。
在看又见 敦煌 的时候,也夸张的用抹红来运经书,飞天 菩萨 对王道士说,孩子,我不怪你!
当初的信息闭塞让王道士没有用最优解来处理这些宝贵的经书,但我觉得我们也并没有权力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斥责一个兢兢业业守护了莫高窟一辈子的人什么。
又见 敦煌 里说,你见我一瞬间,我见你已1000年!
对于喜欢却又得不到的人,我多少曾经都会有过,希望他/她幸福,即使这个幸福不是我给的。
那对于人类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什么我们不能开阔一些,不要拘泥于这些经书究竟在哪里?只要他门安好就行了呢?
对于隐藏的17窟的也有两个版本的解释,一个是小和尚们把经书放在17窟当作储物间,可能忘记告诉后来的人了。
还有一种是我自己觉得比较合情合理的版本,是说当时为了避祸,把重要经书藏了起来。因为外面了还画了壁画,如果单纯的储存间没有必要在外面再画一层壁画做掩饰。

image

晚上我们看了歌舞剧又见 敦煌 ,里面还是有我最爱的王维,还有王道士的故事。
还学了大唐归义军张义潮10队信使只有一个和尚到长安的悲壮史诗....
我喜欢这个节目的立意,它把王道士的故事演出来,不像文化苦旅那本书里或者主流文化里对王道士的一味的指责。 当然王道士的行为不光彩,为我们研究敦艺术缺失了好多材料,但是它结合的了当时民国的大环境,点睛点在经书里的飞天 菩萨 说,你是我的孩子,我不怪你,我原谅你
坐实了佛经里的:金刚怒目不如 菩萨 垂眉

p.s 莫高窟小知识:

莫高窟有735窟,492个窟里有壁画,分南北区,南礼佛,北生活。名字两种解释,
一种是相对直白的解释:说此窟在沙漠至高处,所以叫漠高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演变为莫高窟。
还有一种人文关怀的解释:为了纪念乐尊和尚看到鸣沙山的金色佛光在此开窟,所以功德莫高于此僧!
乐尊和尚开的窟就是第一窟 366 年,之后开窟络绎不绝达千年之久,五代,隋唐宋元明清包括西夏都多多少少在莫高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当然最后还有民国那个的王道士。
我一开始不知道莫高窟的神奇在哪里,但现在想来,它是我的认知里唯一 一个把所以1000多年历史朝代串联起来的流动的文化遗产,莫高窟里能看见隋的大头 菩萨 ,唐朝绝美飞天,宋代装饰 ,五代的曹家家族窟,元代的密宗踪迹, 明代的游人题记和清代的雕塑重建。
窟里不能照相,我就赶快写的笔记。
里面有个人一直打电话,我就想以后莫高窟卖票要像bilibili 那样注册回答问题才能让大家买票,不然买了票的不想看不想听还影响别人学校,想看的买不到票!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见敦煌 再思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