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读书随笔

疫情让我们的假期一再延长,现在的新闻说差不多要到四月底。整个期间除了最开始享受春节的吃喝不停,追剧不止,到后来吃不下看到吐的时候,我拾起了书本。大约看完了这些书。


有俗有雅

不得不提的是,我最喜欢的是叔本华的《孤独通行证》和刘慈欣的《三体》,两本看似毫无关联的书,却给了我很多震撼。叔本华的代表作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本有些标题党是书,看起来在讲孤独,其实是在讲人类世界的孤独,所有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关系。而《三体》则是通过对洪荒宇宙外存在三体星人的故事讲述人类当前所有的认知很可能都是一定时间段内的有限认知,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究竟从何而来?要走向何处?我们一向妄自尊大,认为人类是地球的主宰,却不知地球之外还有多么宏观的宇宙。人类何其渺小,外星人看来不过是个虫子,是否还能按以往的信心在往后数亿年间继续建设我们的文明呢?届时地球还存在吗?人类不会被其他物种、星球人取代吗?相较于漫长的历史,从宇宙大爆炸产生的地球,一切都在变化中,相较于宏观宇宙永恒的变换,我们数十年短暂的一生比羸弱的萤火虫又有何差别?那天拿着小侄女的儿童绘本给她介绍地球,那些我们熟悉的“常识”,在遇到三体的宇宙观和哲学的形而上之后拥有了新的视角。是否我们看到、认可的永远都只是这一阶段我们能够认知、仅限认识的呢?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再到“地球是一个球”,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一直在变化。至今物理学界的认知是我们基础科学的基础,还有很多定理、真相有待发掘,我们有什么自信能够完全、彻底的认识世界、认知自我呢?

分享叔本华的一些金句:

1、一个人品质高的主要标志就是他无法与别人的交往中得到乐趣,他越来越倾向于独处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逐渐明白:除了少数例外,在这个世上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2、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幻想着自己生命中的重大事件和其中的重要人物,会大张旗鼓、闪耀夺目地一一出现。但到了老年,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会发现,他们的到来都是悄无声息的,仿佛是从侧门悄悄溜进来,几乎无人发觉。

3、而最奇怪的事实是,也只有当生命将要达到终点的时候,一个人才能认知和理解真实的自我,明白他生命中追寻的目标和发现,尤其是他与别人及世界的关系。

4、欢愉和享乐本身都是虚幻不实的,即使得到了他们也如此。到最后伴随欢愉和享乐而来或者由他们而产生的痛苦和烦恼,也会将得到他们的喜悦完全抵消。相反,痛苦与悲伤却是如此真实,并且常常超出了我们全部的期望。

5、人生只是一面镜子,一个人凝望着这面镜子,不是为了看到自己的身影,而是为了能够通过这种影像来理解自己。

6、为什么总是专注于从当下得到最大的快乐,而这当下是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所有,是愚蠢的呢?我们的整个生命,不过是一个放大了的“现在”,其本质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

     另有威廉·格纳齐诺的话自勉:

我告诫自己:你的话说得太多,你听别人倾诉得太多,你咖啡喝得太多,你在陌生的房间里坐的时间太长,你的睡眠质量太差,你醒着的时间太长,你平庸的事情想得太多,你希望过多,你安慰自己太频繁。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