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高温,再加一连几天暴雨,家里琐事多,也走不开。今早一睁眼,枕边无人,开心哦!立马整装待发,看展去喽!
烈日炎炎,但明显好很多,虽也灼热,但地面不再滚烫如蒸板,不过,回家时候,明显感觉脸还是稍稍有灼伤感的。
言归正传,我要去看博物馆的“遇见毕加索:天才的激情与永恒”展,票子前几天就订好了。
可惜噢,展馆里实在太吵太吵了,人头攒动,小屁孩虽不乱跑,但是大声喧闹啼哭的不少,我没办法静心,只能走马看花一番。
毕加索嘛,大名鼎鼎,有着无穷无尽的天赋和艺术创造力。他的灵感进发于远古文化和他的个人生活,喜欢创造性地简化日常物品,并将其转化为艺术。
展览按照艺术家的成长轨迹,分这几部分,不是特别清晰,我且粗略归画。
一、巴塞罗那初露锋芒的马拉加少年:
毕加索的童年基本在父亲的画室和美术馆度过,他的父亲荷西·布拉斯科是马拉加工艺美术学校的美术老师,也是他进入艺术世界的领路人。小时候,他除了绘画有天赋,别的科目成绩都在及格线边缘游走,性格也不太合群。18岁以后的毕加索非常有主见,为了艺术,他不惜和父亲发生争吵,决定去见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这里重点介绍两幅作品《小丑》,当时毕加索为西班牙利塞奥大歌剧院设计服装和舞台,在那里结识了他的第一位妻子,也结识了他的编舞家朋友里昂尼德马辛。画中男子短寸头的金发、眼神忧郁、身着蓝绿粉相间的舞台服装,以他为原型,画家之后打造了一系列题为小丑的作品。
另一幅作品《两个男人》,是典型的古典主义油画,做此画时毕加索才15岁,作品展示了他高超的绘画技巧和美校基本功,他以古典艺术的方式描绘人体临摹的学习成果。
二、圣费南多家美院不安分的青春:这个展厅展示的是《公牛与斗牛士》,这一系列绘画是毕加索与斗牛士多米吉恩合作完成的同名书籍的插图,毕加索对斗牛表演非常迷恋,他不仅坚持创作斗牛主题的绘画,而且将观看斗牛表演视作他生活的一部分。即使生活在很难看到斗牛表演的法国南部,他也会想尽办法观看表演。
作品极多,有些只是草稿,有些着墨浓重,单说骑在马背上的女斗士吧!画家一画就是好几幅,我最喜爱的是其中一位冷艳的女士身穿紫色的宫廷华服,头上带着夸张的羽帽,神采飞扬地骑在马上,而白马前蹄腾空,一跃而起,马上美女豪不惊慌,似入无人之境,虽是侧脸,但身姿傲娇,舍我其谁的表情无人能敌。
这一组马上女子各有千秋:有些白衣白马,象征纯洁;有些上衣变成黑色,帽檐也夸张了;有些蒙着黑纱;有些涂成彩色;有些又染满鲜血…全看画家当时心情。
据说除了艺术,毕加索坚持了一生的兴趣就是女人,情人无数的他可谓是真正的“情圣”,这一组姿态万千的美女形象,也许就是画家心中一缕缕涟漪,情圣乎?就是渣男一枚吧!他用了太多的女人做他创作的灵感。
三、蒙马特高地漂泊忧郁的生活:
《女招待》与《侏儒舞者》两幅画作的笔触和色调近似,都是浓艳的色块,画中有美丽的舞者,咖啡店的昏黄灯光,当然你也可以想象拿着响板的西班牙舞女,只可惜她是个侏儒,没有健美的身材,表情诡异且奇怪。
《母与子》是已拍卖的毕加索蓝色时期作品申最为昂贵的一件。但却创作于毕加索经济最窘迫的时期。那时他刚刚前往巴黎发展自己的绘画事业,他的好友也自杀去世,一系列窘迫的遭遇使毕加索倍受打击,创定了这一时期以忧郁的蓝色为基调。画中母亲脸型瘦怯,眼神里充满惊恐和无助。
《简单的一餐》是毕加索“蓝色时期”末期的重要作品。画作塑造了一个孤单可怜的场景:一对消瘦虛弱的贫穷夫妇坐在桌子前,其中丈夫是一位盲人,他呆呆地望向房间远处的一角,伸出瘦长的手臂亲昵地抱住妻子,妻子托着下巴望向另一处,他们面前的盘子空空荡荡,一小块面包和半杯红酒就是他们的“简单的一餐”。
《卡纳尔斯夫人》也是本次展览的主打作品。卡纳尔斯夫人是毕加索好友的妻子、画家以古典主义的方式塑造了妇人丰富的表情及光洁的皮肤、用印象主义的方式塑造了妇人华丽的服饰。他似乎对卡纳尔斯夫人充满了复杂的感情、画中的女士骄傲且充满魅力、她穿透性的目光令人不由为之震撼,有人将这件作品评价为“艺术史上最傲慢性感的女性肖像。”
四、艺术漩涡中心的巴黎左岸:
这一展厅相当多的陶瓷作品,比如“脸谱系列”。在来到巴黎不久,毕加索就结识了当时巴黎艺术圈的风云人物马蒂斯。马蒂斯的作品特立独行,他吸收非洲原始艺术的特点,线条粗犷,色彩鲜艳,他的创作风格被称为“野兽派”。在马蒂斯的介绍下,毕加索开始接触到以非洲木雕为代表的非洲原始艺术,原始艺术中变形的张力和无拘无束的表现形式,深深打动了毕加索,特别是变幻莫测的非洲面具,令毕加索眼界大开。毕加索也开始创作脸谱,这些画在盘子上的非洲脸谱,虽然寥寥数笔,但表情夸张,极具原始之美。
五、马杜拉的陶瓷的痴迷:毕加索是个行动派,当他产生了新的想法,他就会马上去实践,特别强调动手能力。在陶瓷创作中,他既采用绘画的方式,也采用雕刻的方式,亲自动手在陶瓷表面刻画。画家生来敏感,能灵敏地发现陶与瓷表面的细微差别,就会考虑用更合适的工具来完成创作,亲自动手的习惯伴随了他的一生。马杜拉是法国瓷都,毕加索在这里最终掌握了整套陶瓷技术,开创了他作品的另一番新天地。
比如作品《和平鸽》和《猫头鹰》。作品很漂亮,可惜展览人太多,不管怎么拍作品,都奉送我几颗陌生的人头。
《和平鸽》是毕加索蜚声世界的代表作。从小他最喜欢的两种动物就是牛和鸽子。在他13岁时,他已经能够随手画出许多不同形态的鸽子。1949年,毕加索的版画《鸽子》被选为巴黎保卫和平会议的海报,看到矫健飞翔的白鸽,人们祈愿它象征的和平也能平安地降临。1950年,他的作品《飞翔的鸽子》又出现在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海报中。自此鸽子被全世界公认为和平的象征。和平鸽也促成画家成为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先锋。
《猫头鹰容器》,猫头鹰是毕加索钟爱的题材之一,在毕加索的作品中,常常能见到形态各异的猫头鹰造型。他的陶瓷作品《猫头鹰女人》,便是以猫头鹰为三维造型,在上面绘制脸谱及女人头像。毕加索曾经收养过猫头鹰,他对于这种自由、智慧而神秘的物种充满了深深的认同。他曾开玩笑说猫头鹰是自己的祖先,可见毕加索对于猫头鹰的情有独钟。不过,我有点不屑啊,看看画家的一生情史,做他女人真可怜,他把猫头鹰与女人相提并论,甚至女人被绘在容器上和猫头鹰的形态融为一体,还形神兼备呢,瞬间,我对画家已无好感。
六、戛纳海边的田园生活:这里主要是摄影师拍的毕加索生前在一些照片,有他和妻儿们的日常生活…
毕加索作为名画家要介绍的实在太多了,说实在展厅展出作品实在有点乱,人声又喧哗,你根本不能静静地欣赏一副画。
最后再介绍一下主打作品《自画像》:毕加索的自画像作为创作主题贯穿了他的一生。从他15岁的1896年到他离世前的1972年,他间断地创作了十几幅自画像,虽然数量不多,但这些自画像展示了不同阶段毕加索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这次展出的作品是毕加索1967年创作的自画像,此时的他已85岁高龄。相比早期的自画像,毕加索的画风越来越稚拙,但看似天真的形象却饱含着艺术家对自己八十多年人生的反思,以及对不久将至的死亡的恐惧。所以,整张画作的面部表情狰狞又可怜,有对生命即将逝去的妥协。
看完展后,我匆匆而去,不过在纪念品店买了些小玩意,一套筷子,筷头上有毕加索的名画;一大一小的文件夹,绘着紫色华服女士骑马跃身;展览结束还送了明信片和敲章,我很专一啊,还是选了那紫色华服的女子…
展览太吵了,小孩子从三岁到十八岁不等,现在的父母好卷啊!再说,毕加索作品的怪诞风格我并不感冒,只是看过了。我还是喜欢先前这里办的夏加尔展,夏加尔的画充满了爱和温情,而毕加索的画是怪而诡异,和这里零乱的展风,熙攘的人群倒也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