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电影故事之《雌雄大盗》

《雌雄大盗》1967年

经过 “沉默的50年代”,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好莱坞暴力黑帮电影出现了大变化。大变化的主因是美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分裂,左派兴起,反对传统以及反对种族主义的运动此起彼伏。美国电影人也开始趁着这股潮流,开始挑战电影审查制度。其中著名导演库布里奇与希区柯克表现得异常活跃。

库布里奇1962年将一部美国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长篇小说《洛丽塔》改编成了一部电影。这部还被译为《一树梨花压海棠》的电影,其内容主要是继父对未成年继女的欲望。内容如此大胆,可以想到,必定遭到了社会一些人士的猛烈抨击。

希区柯克在1960年拍摄了一部对后来惊悚电影影响深远的影片,名叫《惊魂记》,又名《精神病人》。希区柯克当时为了能够通过审查,在浴室发生凶杀的过程中,不停地快速剪辑,极力避开电检法中 “禁止凶器伤害身体” 的规定,从而让这部电影顺利上映。希区柯克的做法也给后来的导演处理棘手的审查找到了一条出路。

《惊魂记》1960年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暴力电影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不再纠缠于外在,而是逐渐开始强调心理活动。如果说从前电影里滥施暴力,杀人抢劫为了钱财,那么从那时开始,电影里的杀人犯罪,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变态的表现。这种变化,其实与美国60年代出现的反思传统有极大的关系。美国人开始更注重个体感受,更加关照自我。二战烽火远去,社会丰厚富裕的物质生活让新一代思想变得大胆和独立,曾经50年代时的“国家至上”主义被个人主义所取代,左翼思想虽然依然被政府严格控制,但已经不是洪水猛兽,麦卡锡不得人心的主义大家都已经看穿,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黑,只是颜色有的可能更深,有的可能浅一些罢了。

1966年正式废除《海斯法典》,电影分级制设立,暴力电影迎来了新的黄金时代。1967年,《雌雄大盗》上映。这部暴力电影,用现在的眼光看,并不算是一部非常血腥暴力的电影,甚至有些桥段显得孱弱和做作,但是在当时,它非常轰动。因为,观众早已厌恶了审查制度下,装模作样、虚假做作的黑帮暴力电影。

导演阿瑟·佩恩的这部影片描写了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以抢劫银行为乐的一对情人到处作案、杀人如麻的故事。从原来的两个人的团伙,最后发展成一个匪帮,就在女主人公 “邦妮” 和男主人公 “克莱德” 在他们的抢劫 “事业” 达到高峰之时,他们被追捕他们的警官设下埋伏,用机枪打的满身是洞,死在作恶的路上。

这部电影中最有名的桥段有两个。一个是 “雌盗邦妮” 五个人被警察围剿时,女匪 “布兰奇” 被子弹打中眼睛,血流满面,男匪 “巴克” 被警察击中头部,临死之前痛苦地在地上翻滚挣扎。另一个是“邦妮”和“克莱德”最后遭到伏击,阿瑟·佩恩故意用慢镜头拍摄机枪子弹把这对强盗情侣打成筛子的惨状,似乎非要给观众看到过瘾不可。不过阿瑟·佩恩对于这样的处理,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之说以这样干,就是让人们反对暴力。这就像《红海行动》中血腥战斗镜头被一些人质疑,导演林超贤解释时的说法一样:这就是真实的战争,只有知道战争的惨烈,才会渴望和平。

这些镜头,彻底冲破了美国电检法曾经的所有规范,毫无遮掩地直接送到了观众的眼中。虽然芝加哥30年代黑帮盛行时,真实的杀人远比这更残忍,虽然美国历史上的犯罪案件远比这更震撼,但是,观众是第一次在影院里看到如此真实残酷的镜头,这样的震撼,让这部电影从上映的那一刻就注定会大卖。而此时,曾经所有的卫道士们再也不能靠着薄薄的几页法律条文就可以将暴力电影逐出影院了,电影人在电影里反映的暴力,似乎开始用报复的方法来回应曾经审查的荒诞。

你可能感兴趣的:(暴力电影故事之《雌雄大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