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名师课堂”教研体会

本堂课李超老师执教四年级的《声音的高与低》,有很多的干货和技巧,需要再次学习。

一、课堂设计方面

1.开课出示了古筝、吉他、钢琴、扬琴几种乐器,然后引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样的声音是高的声音?什么样的声音是低的声音?”

2.用自制小琴、口琴、铝片琴探究长度与高低的关系,验证是不是长的声音高,短的声音低;

3.声音由振动产生,继续用钢尺探究不同长度产生的声音高低,验证刚才的结论,同时慢速播放录制的钢尺振动微课视频,得出钢尺长度与振动快慢上的关系,进而得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

4.拓展环节编钟的应用,以及编钟实物的出示,竹笛的长度演奏同一首歌曲,歌曲选择了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歌等,这些都是学科融合的好方法;

5.在学生做钢尺实验时,李老师给学生细致的强调了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时要观察发出声音的位置,保证了实验的严谨性;

6.板书的设计具有特色,不是纯文字,将琴弦抽象画,结合文字,学生就明白长的琴弦发出高音,短的琴弦发出低音。

二、材料方面

1.将自制小琴的三根琴弦改为一根琴弦,同时用一张纸片滑动来改变琴弦的长度,既解决了三根琴弦弹奏结论出现误差分辨不清的情况,又解决了因橡皮筋粗细带来的影响。学生自己用纸片滑动更改橡皮筋的长度,能更直观的感受长度与高低的关系;

2.口琴簧片、编钟等实物的出示,比起图片,学生能更真切的感受实物带来的冲击,也更容易理解结论的内容。

三、个人思考方面

1.微课视频制作得非常不错,想知道是用什么录制并剪辑成了这样的效果;

2.微课视频中出现的小方块,从视频里是想让学生知道振动的快慢,但是视频中小方块的高度对比尺子的振动,学生会不会看到的是振动的幅度,而不是快慢?个人想法是在尺子上写一个有颜色的字,如果尺子振动得快,那字就会出现看不清的状态,根据看不清的时间学生就知道尺子的振动快慢,想法来源是我们看生活中速度快的物体就会出现看不清重影的状态。

3.本堂课在长短、振动、快慢的三个部分有比较强的推导过程和逻辑思维关系,要多学习推敲总结;

4.到底是用同一个“哆”音展示长度不同引起的声音高低不同?还是用不同的音展示高低与低音的对比?需要求证音乐教师;

5.本单元学生和教师都需要认真梳理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与振动的幅度、快慢,物体长短的关联,做到教师自己心中有数,才不会被绕进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1.18“名师课堂”教研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