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发展和0-7岁孩子的意志教育

亲爱的们,以下内容为美华老师个人学习和经验分享,籍此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发展。愿我们都能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相互学习和探讨教育之路。

当我们提到如何养育0-7岁的孩子,我们不得不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整个0-21阶段的发展规律,在大的发展图景下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因为孩子总是面向未来的。

儿童发展

我们说万物皆有时,孩子出生如同种子刚开始发芽,到他长成一棵直立挺拔的大树真正能去独立应对自然的挑战,这需要漫长的时间。当然,如果在前面扎根的时期没有提供适合的土壤让他们去发展强大的根系而急于催花结果,那么可想而知,风雨一来,这棵树就会摇摇晃晃,花和果也就显得无意义了。所以,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也有顺应自然的说法,孩子的成长有他的自然规律,支持他按照他自己的内在规律去生长,他自然就可以长成一个健康的人。而我们的生态自然教育,就是匹配孩子的生长规律,给予他一个合适的成长环境,帮助他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

当我们去观察出生的孩子,可以看到他的头和身体都很软,新生儿连脖子都抬不起来。这个身体对他来说就像一个新司机有了一辆车,他首先要学会开车,然后才能开车上路。所以他在本能的驱动下会不断去练习使用他的身体,一开始只有小手小脚可以动一动,脖子转一转,然后学着抬头,翻身,坐,爬,站起来,走…他要用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让自己站起来走路,这是让人欣喜的一刻:他成为了一个直立的人。而语言的发展,从开始的无意义的发音,模仿环境的声音,到渐渐变得清晰有意义的对话,同样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自主练习。在生命的头7年,孩子的生命力主要都用于身体的生长,这个身体就是他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也是整个生命的基础。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体这个一生的工具必须要准备好,很多孩子为什么注意力缺失,无法专心听课,因为他的身体没有准备好,而不是他不想做到。所以0-7在这个时期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练习掌控这个身体,特别是头3年。所以我们会看到小婴儿会把手和脚放在嘴巴里,他在感觉这些身体的部位,这是孩子认识自己身体的方式。然后他也会把其他东西放进嘴里试试,这也是他们刚开始认识世界的方式。他们通过各种自主的运动,来练习掌控自己的身体,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翻滚,爬行,扶着东西站起来,推着走,渐渐的,他们越来越能灵活的使用自己身体了,最终可以达到收放自如,就是古人所说的:静如处子,动如脱兔。

现在有很多的孩子,被过度的照顾,小时候大人怕脏不允许吃手,也不让在地上玩泥沙,一天到晚被抱在怀里,要么总是长时间坐在各种椅子、推车、汽车座椅里,他们的身体大多时候处于不自由的状态,或者提前被提起来走路等等,现在的大人总是很着急让他们快点学会一样技能,其实也是干预到他们的自然规律,让他们没有机会自己去反复的练习,以至于上了幼儿园甚至小学,都不能很好的掌控他们的身体。要么对身体比较无意识,比如总会不小心撞到别人,走路做事情身体可以看出不协调和僵硬等等,有些看书看黑板会跳行,读写困难甚至社交困难,包括语言发展不好、情绪管理困难等等大都与孩童时期的身体自主运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有关,比如小时候没有经历爬行期可能就会对日后的读写有一些影响。

还有很多孩子到了可以自己吃饭穿衣的时候也由成人代劳,这也让他们没有机会去练习如何使用自己的手来照顾自己的身体,这也是手眼协调发展所需要的练习。重要的是:所有的这些运动都需要是孩子自主自发的,而不是由成人来主导的,这是人体自带的系统程序,如果给予孩子时间空间和足够的自由,他们会通过模仿周围自发的去做这些练习。正常一个孩子要自己站起来走,是需要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才能做到的,而经历这个过程对他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当一个孩子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站起来时,他们的小脸上那种光彩让人非常感动和喜悦,这也是人生第一个重大的里程碑。通过一次一次练习最后成功了,他们的自信心也一次又一次的增强,好像对世界说:我可以!如果是大人扶起来走的,孩子习得的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而且我们要知道,当孩子自己准备好时,他就能做到,在他做不到时成人的“帮忙”,这也是干预了他的身体的自然发展。在身体发展这个层面,信任孩子很重要。

所以,我们需要提供给孩子安全适合的环境,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去自主活动,用身体做各种运动和探索,如果周围有成人进行健康的日常生活,孩子的运动和语言是可以自己发展的,不需要成人刻意去教什么。如果大家有兴趣,也可以了解关于原始反射相关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人从一出生就自带有很多的原始反射,孩子在生命的头几年会通过自主的运动去整合自己身上的反射,如果没有充分的机会去做整合的话,这些反射就会一直处于未整合状态,也将影响后面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然,后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慢慢调整。

孩子在0-21岁的发展过程中,有两股力量在身上作用。一股就是生长的力量,是从上往下的。当我们去观察孩子头身的比例,会发现不同年龄段是不同的。0-3岁孩子头通常大而圆,身体小小软软的,此时生长的力量是从头开始作用于孩子的身体,在他们的内部去建构他们的各个器官。3岁前,生命力大部分在头部进行工作,构建头部的神经元等等物质基础。3岁前,孩子基本上可以完成大部分脑部的生长。3岁左右,头的内部基本完成工作了,生命力被释放一部分出来用于其它方面了,可以看见孩子他开始有想象力了,他们就可以运用想象力去玩耍了,他们会拿起木头打电话,会过家家,把自己当成小狗,用木板搭一个农场或者火车站等等。而在3岁之前他仅仅是模仿周围人的动作,他是无法将一块木头想象成汽车的,所以此时听故事也无法自己生成内在的图景。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在亲子班我们不会直接口述故事,而是都是借助偶来讲故事。而到了幼儿班,老师就会有口述故事和偶戏穿插进行,因为孩子们已经具备想象的能力,口述故事可以帮助他们运用更多的想象力去构建内在的图景。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建议不要给孩子看电视或电子产品,或者用卡通图案的物品,这些固化的图像对孩子的想象力都是一种破坏。而想象力又是如此重要,是孩子未来一生的宝贵财富,我们看到很多人类的创造发明还有各个行业里的大师们,都是具有非凡的想象创造力。

3-5岁左右,生命力开始向下垂直塑造孩子的躯干。5-7岁就会来到四肢,所以我们会看到,孩子到了6、7岁,他们的四肢开始拉长了、变得有力了,身体和手指也更灵活了,并开始换牙了。所以,孩子如果可以按照他的自身规律去生长的话,在7岁左右生命力已经大致完成了身体的构建,他们已经准备好可以开始学习了。而在0-7这个阶段,我们要尽可能去保护他的生命力可以好好的做打地基和扎根的工作,而不是过早抽离出来做其他事。比如进行读书识字,教授各种知识和道理等等,这都会让他的生命力过早的抽离用于思考了,导致身体这个工具就无法完全准备好,影响往后的学习工作,得不偿失。现在的很多研究也证明,在0-7岁早早的进行智性的学习,长远的角度来看并不能真正帮助他学得更多或学得更好,反而会真正输在起跑线上,影响其它重要能力的发展。

前面我们说到一股力量是身体的生长力量从上而下的,而另一股力量:就是意识的力量,也可以称之为唤醒的力量,这股力量是从下往上走的。也就是说,孩子最先有意识的是他的四肢。0-7岁的孩子四肢是最活跃的,我们可以观察到小的孩子总是动个不停,好像除了吃饭睡觉,他们总是一刻不停的在动,这就是他们这个阶段的特点。此时他们的情感是梦幻的,思考(头脑)是沉睡的。所以为什么小小孩子都不太“听话”,因为此时他不是靠头脑在生活,他们的头脑在这个阶段通常比较“无意识”,他们是用身体在体验这个世界,经由体验他们会自己习得经验。比如班级一天的节奏,我们不需要告诉孩子我们今天的流程是先晨圈点心,再户外玩耍…而是我们就是每天日复一日带着他们这样做,他们就知道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身体就有了记忆,老师一唱洗手和喝水的歌,他们就会自己洗手喝水坐下来了。其实成人也是这样的,如果只是头脑知道,而未曾通过做去体验和吸收,也未必真的能理解和做到。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有很多家长上了各种课程,但孩子的状态还是不好的原因之一。因为知识还是知识,并没有真正与他的身体合一,是一种分离的状态。知道和做到,中间的距离不是一点点。所以,孩子也是一样,他所学习的必须是他能消化的,不然就像吃进了一些难以消化吸收的食物一样,可以排出来还好,如果排不出来那么这些东西就会变成他身体里的垃圾,影响他的健康。

到了7岁左右,这股唤醒的力量向上走到了中间情感的区域,他们开始对情感有意识了,此时我们的课程大纲也是围绕着这一块而设置的,开始与他们的情感去工作了。此时的学习会带入各种的艺术去滋养和平衡情感这部分,音乐,绘画,手工,泥塑等等。有很多人回忆自己小学的学习,学到什么知识大都没记忆了,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这个阶段,就是情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们很多的喜欢不喜欢,有很多感受要表达。而到了14岁高中部分,唤醒的力量到了头部,孩子真正可以去运用思考和理性思维了,这时候我们的课程才会真正与他们的思考去工作了,这时候可以跟他们好好讲道理了,因为他们已准备好去理解这些了……

所以万物皆有时,在0-7岁这个阶段我们唯一可以教育的就是他们的意志,而意志和习惯是存在于身体之中而不是头脑里。这也是为什么不要太早跟孩子讲道理谈感情,因为这会过早的唤醒他们的情感和思考。其实你说的道理其实他们也听不懂,当真的被 “教导”得好像得有点懂的时候,孩子就变成小大人了。结果就是:一来抽离了他的生长力量用于这两个本来应该沉睡的部分,二来孩子的头脑和情感变清醒了,就难以发展意志了,也难以进行自由玩耍了。所以,让孩子成为孩子,而不是小大人。我们可以去观察3岁的孩子,如果不是被成人过早的教导,他们的头脑是不会懂得什么是伤心难过,他们的情绪大多也都是浮在表面的。当然,孩子的情绪是需要被看到和关注的,但不用过多的语言沟通,而是观察和倾听。

我们有位老师是这样描述小小孩的生活的:小小孩就像小鸭子一样,小鸭子总是懵懵的跟着鸭妈妈,鸭妈妈每天也总会带着他们,该干嘛干嘛。(其实这也是孩子在幼儿园里的图景,老师总是带着他们,从一个流程流到下一个流程)。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孩子是“跟着”成人的,而成人总是“带着”他们。现在我们很多时候是成人围着孩子转,凡事征询他们的意见,宝宝你要吃这个吗?宝宝你要不要去那里玩?……现在的宝宝都很累压力很大呀,他们还这么小,却要做这么多的决定。以前我们家奶奶出门买菜前就会问孩子,今天宝宝想吃什么呀?奶奶给你买。孩子一本正经的想了很久,答:红萝卜。而且每次回答都是红萝卜。其实想想我们成人要决定每天吃什么经常都有点头疼,这让孩子来决定,这不是增加他的头脑负担嘛。有时候看似是在尊重孩子,其实是过早的让孩子承担太多,而成人也没有负起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我们大人活了几十岁,应该比3、4岁的孩子知道得更多的,也需要去为他决定吃什么会对他更合适(当然,可以观察爱吃什么),什么时候应该睡觉,而不是让他们来决定,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跟随,当他们慢慢的长大时,就可以有能力去做一些决定了,这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之前我在做招生时,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观园,就会问孩子:宝贝喜欢这里吗?我们来这里上学好不好?让这么小的孩子做这么重要的决定,他是承担不起责任的。有一位国外老师也分享过一个她的故事:有一次天很冷她女儿不肯穿多衣服,妈妈一气之下就直接带她出门,心想让她冻一次她下次就知道了。后来在车上孩子各种叫冷,妈妈开始责怪她不肯听话穿衣服,女儿说:“可是你才是妈妈呀,你为什么不坚持让我穿上。”我们要为小的孩子负起照顾者的责任。要知道,做决定是要费脑筋的,这也是消耗他们的生命力呢。有些家长深怕养育上犯错误,所以才会凡事问孩子,其实孩子更不知道什么才是对的,需要成人来帮他们做决定。

关于意志

刚刚说到0-7岁发展孩子的意志力,那么意志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简单理解为意志就是未来的行动力,其实我们成人每日的生活一举一动其实都受到自身意志的影响。比如起床困难,一看手机或电视就停不下来;做事情难以坚持到底或者光构想没有行动;过于跟随自己的欲望去做事,还有拖延症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所有伟大的有成就的人都是意志力非凡的人,而犯法的通常都是意志力不受控的,无所作为的人通常也是意志比较瘫痪的。

关于意志的发展,人类的意志发展有七个层次:

1、 本能

2、 驱动

3、 欲望

4、 动机

5、 愿望

6、 意图

7、 决定

0岁出生时,意志混乱的,无法控制。慢慢的,通过自主的练习,学习通过身体掌控意志,希望当孩子成年后可以很好掌控他的意志,很好的做想做的事。

刚出生时,意志通过本能去行动,吃奶,哭。动物与我们分享这个本能,森林里的狮子看到你的本能就是当成晚餐。

而驱动让孩子找到妈妈的乳房,当孩子稍大一些,就有欲望了,想要各种东西,小小孩无法掌控自己欲望。他们即便刚吃完一个冰琪淋,还想再吃一个。

动机在幼儿园6岁左右的孩子身上可以看到,他们想要小小孩手上的玩具就不会直接抢了(当然,有些孩子前面的过程没走完还会这样做),他们就会想办法,会拿另一个玩具跟他交换,告诉他这个更好玩。

本能、驱动和欲望是人类与动物王国共同拥有的。所以小的孩子的意志是无意识的,是冲动型意志。而到了成人,是要对自己的意志完全负责了。成人要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意图,在愿望、意图、决定这三个层面。我们可以去观察,不同的人意志所处的层面是不同的。强大的意志是可以驾驭自己的欲望的。而孩子的意志是无序的,混乱的。我们要帮助他去驾驭他的意志,让他的意志从动物的意志变成人类的意志。肖老师曾经在讲座中举例说:孩子的意志如同一匹野马,孩子就是被马牵着跑的,我们要帮助他们慢慢去驯服这匹野马,变成那个骑马的人,想去哪就去哪,想走就走,想停就停。

而意志的行动,不同于情感或思考,是存在于身体之中的。所以,发展意志不是教育他的头脑,这也是为什么小小孩你跟他说道理不太管用。举个例子:有很多时候你叫孩子来吃饭或洗澡,你喊得噪子冒烟了他都没过来,还在继续玩,他的意志停不下来呀,而你用语言与他沉睡的头脑工作,当然很难了。但是如果过去牵起他,直接与他的意志(身体)工作,通常会比较有用。

如何帮助孩子驯服他的无序的意志呢,就是有序的生活,一日安排合理的节奏,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就像班级的流程一样。而不是任凭孩子被野马牵着走,他何时能成为骑马的人呢,当他在自己混乱的意志里出不来时,我们是需要帮助他的。但是不是语言说教讲道理,因为这不是与意志工作,而是与头脑工作,不在同一频道上。对于小小的孩子,提前一点告知他,然后到时间了就牵起他去到下一个流程。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一些艺术的有图景的方式:比如小鸭子到了洗澡的时候啦,诸如此类可以自由发挥。这样一次又一次,孩子的意志就被教育了,他可以跟随一日的流程,他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有序,也就越来越好带了。孩子的内在也会觉得很舒服、很安定,一切是有序的,可预期的。0-7岁也是好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时间段,习惯与意志相关。我们知道,成人要改变一个习惯相当的难,当孩子要养成一个新习惯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所以,在0-7岁就是建立好习惯的最佳时机。有时候就是成人也被孩子的意志带跑了,所以生活就会越来越混乱无序。比如吃饭时,他们想吃就吃,想玩就玩,边吃边玩。那到底是在吃还是在玩呢?这不是一个好习惯,吃就认真的吃,玩就好好的玩。结束一个环节再开始下一个环节,结构是清晰的。点心也最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这样孩子的行为才会越来越有序了,也越来越健康。父母还有老人有时候就过于在意孩子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担心孩子饿着,所以,也总是不忍心让孩子等待片刻,深怕孩子受苦,从小一要什么就马上满足,没有及时满足孩子就哭闹。后来上了幼儿园,稍稍没被及时满足就哭闹,社交上也存在困难,因为他想要的东西别人如果不给他,他就受不了啦,好像受到极大的痛苦。可见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是比较弱的,无法等待。可想而知,他这方面的意志从未被教育过。有时候孩子哭闹除了想要什么也有可能是累了或者一天之中有情绪的释放,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闹。通常孩子的情绪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是浮在表面的。但也有些孩子因为过早的在情感这块被过多的唤醒,反而会容易卡在情绪里较长时间。

我们理解接纳但也清晰什么才是对她好的。而适当的等待可以帮助他成为有韧性的人,让他的生命力更强健。

那么意志如何学习呢?

过有韵律节奏的生活,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节奏帮助孩子内在的安全感。

支持孩子的自主运动和玩耍,邀请参与家务劳动(成人需要做榜样值得他们模仿)

在孩子意志混乱或欲望爆发时,成人平静坚定清晰的帮助

周围环境与人的善与温暖,没有这一点,孩子也无法学习。

以上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的意志,而我们的幼儿园所做的,也正是这些。另外,要避免给孩子看电视电影,玩手机IPAD等,当我们去观察孩子在看电视和玩手机时,都是身体一动不动的。而当成人关掉电视或拿走手机,即便平时很乖的孩子,情绪都会比较大,有些还会出现激烈的对抗,而且通常看完之后是很难进入玩耍的。

之前有个国外老师分享电子产品对孩子的危害,他用了一个词我印象特别深刻:电子海洛因。想想成人也是,当你看电视或玩手机时,通常是需要强大的意志才能停下来,电子产品对意志力有极大的摧毁力,直接可以让意志力瘫痪。而且在0-7岁,不光破坏孩子的意志发展,有研究结果证明对孩子的大脑也是有损害的。在幼儿园我们会发现,别看孩子只是周末看了一小会电视而已,这个印象却很难抹去,好像消化不了就卡住在那些东西里面出不来了,要么呆呆的不会玩了,要么玩法单一刻板,身体呈现不可控,话也说个不停。所以,电视产品严重影响孩子的想象力和意志力发展,请保护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最后,我们可以观察我们的孩子,看看他们意志的发展。以下仅供参考,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达到的也不同:

这个孩子有能力模仿吗?当今很多孩子已失去了模仿能力。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可以模仿的。

可以排队吗?可以开始一件事吗?开始了可以结束吗?可以等待吗?受到小的挫折的反应如何?

包括长大后的坚忍的品质,自省、可适应性、应变的能力,遇到变化可以做调整和灵活改变,这些都与意志相关。

在幼儿园,老师大多时候正是在与孩子的想象力和意志力工作的。通过我们小学甚至高中老师的反馈,通常从小就开始在这个体系上学的孩子,相比其他体系转来的孩子,这两种能力会更加突显,还有社交和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才是真正一生受用的。所以,在我们的幼儿园,孩子并不是什么都不学。,我深深的相信这个教育所带给孩子的,是真正可以支持到他们的一生的宝贵财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儿童发展和0-7岁孩子的意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