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者、通音律、绘画的赵子昂唯美楷书《大学帖》47页完整版(由手机网络图文下载编辑制作)

        赵孟頫(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赵孟頫被行台侍御史程钜夫举荐,赶赴北京,受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四朝礼敬。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累官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

        晚年逐渐隐退,延祐六年(1319年)借病乞归。至治二年(1322年),赵孟頫逝世,年六十九。获赠江浙中书省平章政事、魏国公,谥号“文敏”,故称“赵文敏”。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頫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其诗清邃奇逸,书画尤为擅名,篆籀分隶楷草书俱佳,以楷书、行书造诣最深、影响最广。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赞誉很高。

      【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王世懋称:“文敏书多从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中来,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姿态朗逸,则得之大令;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岳麓》、《娑罗》体。”此外,他还临抚过元魏的定鼎碑及唐虞世南、褚遂良等人;于篆书,他学石鼓文、诅楚文;隶书学梁鹄、钟繇;行草书学羲献,能在继承传统上下苦功夫。诚如文嘉所说:“魏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虞集称他:“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度其形。”】

        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认为他的书法直接晋人,评价其书法“因熟而俗”。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力。

      他在书法上的贡献,不仅在他的书法作品,还在于他的书论。他有不少关于书法的精到见解。他认为:“学书有二,一曰笔法,二曰字形。笔法弗精,虽善犹恶;字形弗妙,虽熟犹生。学书能解此,始可以语书也。”“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在临写古人法帖上,他指出了颇有意义的事实:“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专心学习,便能闻名于世。何况《兰亭集序》是王右军(王羲之)满意的书法。如果不停地学习,怎么会担心书法胜不过别人。”这些都可以给我们重要的启示。

      《大学》,很多学者认为实际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讨论古代汉族教育理论的极其重要著作。《大学》的地位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好与不好,评价的标准很多,但有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标准,那就是首先要具有美感。你自己感觉写得再好,如果十个人有九个看不出美在哪,或者直接看不懂,也不能称之为上品。

     什么样的书法才是美的?有的古朴,有的飘逸,有的挺拔,有的沧桑,这好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别的咱们先不谈,今天主要来欣赏一下赵子昂的唯美楷书《大学帖》,不管你懂不懂书法,看了之后,你都能感觉到满满的唯美气息。正像有些网友说的那样:这种美,上过大学,也写不出来。

  有的朋友看了这篇《大学帖》后肯定会有疑问:这是楷书吗?怎么看着像是行书呢?你别着急,赵子昂的楷书就是这个特点,字里行间笔势连贯,虽是楷书,但在其中大量的运用了行书的笔意,特别是在有些笔画的连带上,时常会有游丝的出现。不光《大学帖》如此,赵子昂的其他楷书经典也是这种风格,你把他理解成行楷书也是可以的,界限并不明白。

        通过这篇楷书《大学帖》你能看到,不管你把他归类为楷书或者行书,有一点你都不能否认,那就是实在太美了。赵子昂作为元代书坛的领军人物,他的书法很明显的特点就是精且熟。所谓的精,就是笔画的精到,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用笔的精细华丽是一般书家不能企及的。所谓的熟,指的是行笔过程中的流畅感,在精准的前提下一气呵成,很少有败笔出现,也展示出了赵子昂过人的天分和努力。

      一般书法爱好者在临写赵子昂楷书的时候,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写的比较浮漂,流畅有余骨力不足。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写的过程中,速度要保证,但是骨力也要体现。就像滑冰一样,在冰面上急速前行的同时,还要有想停就停的控制力,否则就容易失控。写字也是一样,要时时留意那种笔锋和纸面摩擦的感觉。好了,别的就不说了,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去慢慢品味其中的美。无论是谁的书法,自己喜欢才是最重要的,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慢慢发现,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过程。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书法这片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供文/手机网络下载】

【原文全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儒家学者赵孟頫】

        赵孟頫一生以儒家学者自居,他在书写儒家经典及历代大儒作品时,必定会恭恭敬敬地署上“后学赵孟頫书”。所谓“学者初心”,“学之于家”,“用之于国”,就是要追求“使圣贤之泽沛然及于天下”,因此选择出仕,赵孟頫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还是主要因素。

        北宋的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大学》,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大学》遂成为儒家经典中重要的篇章,最终和《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宋元以后,《大学》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收藏有赵孟頫小楷《大学》拓本,其落款为“后学赵孟頫书”。

      《东铭》《西铭》是张载《正蒙》中的一部分,张载曾将其录于横渠镇学堂墙壁两侧作为学规。后来程颐来到关中,对这两篇文字大为赞赏。《西铭》因是程颐改名,朱熹又单篇作注,所以影响很大,后世都视其为张载的代表作。赵孟頫楷书《东铭》《西铭》如今都有碑帖或拓本存世,在《西铭》拓本的落款处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后学赵孟頫书”。

        赵孟頫行书《朱子感兴诗》,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全诗共二十首加上序文,此卷书法用笔清秀苍劲,行书中多含楷书笔意,结字大小相近,肥瘦参差,体势奇宕多姿,妩媚秀丽,书于皇庆二年(1313),是赵孟頫60岁晚年时的成熟之作。其落款依旧是我们熟悉的“后学赵孟頫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家学者、通音律、绘画的赵子昂唯美楷书《大学帖》47页完整版(由手机网络图文下载编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