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之——工作状态

如果说本科那场毕业,我迷茫的是工作种类,那么这次毕业,我迷茫的一定是工作状态。

我实习了很久了,每场实习的投入程度,都在87%以上,所以在我这里我把它们都当作了“工作”。

临近大四毕业时,我超前完成任务的习惯让我有了大把的光阴躁动,一个小小外包快餐饮品店拴住了我。那是我至今为止最最最喜欢的一份工作,早上骑小车向着阳光顺着车流,下午余晖推着我,车轮也悠悠闲闲在转。到了店里就是在准备配菜,打开制冰机,煮好鸡蛋,备好最容易被点的饮品配料,偶尔有点早餐的订单也不慌不乱备好,然后就能坐在小沙发上改改论文,发发呆。发呆累了,论文毕了,起来切好面包边,面包边还是留下,老板不是浪费的人。老板看看监控觉得不能太闲时候,也会布置些把培根片一片片用保鲜膜包好冻起来,方便拿的任务。

我至今在回忆那段工作的日子,觉得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吧。学业有着落,心里有底气,氛围轻松,还是我最喜欢的餐饮相关,每天最多要学习的内容是记住饮品或套餐的搭配,这又简单又实用的任务太适合我不发达的头脑。嗯,我不适合科研可能从这时候就有预示,我没懂而已,哈哈。

第二份“工作”,是读研第二学期,主要是去学习,为日后论文、实验打基础的。去了以后其实听的最多的话是“理论和实际是不一样的,学校那套东西在这里不一定适用。”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脑细胞,在想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区别,并且理论到底怎么才能运用于实际。在那里“工作”的日子我也是很感激的,学到了不少东西。理论上的,实际上的,人情世故上的,种种种种。在那里我对自己提了一个大问题:以后我想要的工作是什么样的?是像公务员似的稳定,还是风风雨雨但会苦尽甘来的money?

接着,我转战到了另一个城市。因为个人原因,也因为学业,但最大的原因还是我想提前知道我想要什么。换了一个城市我立马慌了,各种信息袭来的时候我突然又开始选择逃避工作,我居然花了2个月的时间考虑联系读博。在联系了12位导师6位无回音6位婉拒后,第13位导师欣然邀请我面谈,给我了巨大的信心。面谈的结果竟然很积极,他选择我去他的项目组先学习,一年后见分晓。因为他常年各个城市奔波,把我交给了合作公司的一个主管。主管看我的各项经历和学业成果,显然没有导师那么有信心。他首先在经济上给我了消极打击,说学习就是学习,不可能给我任何补助。刚刚换了一个城市的我,听到这话向上的劲儿立马减了50%。接着他问我读博的原因。我语气中透露的迷茫被他捕捉到,便说给我2周的时间,如果还是很坚定,那就过来做项目。

我用一天想明白了,我又是想通过升学来选择忽略这份迷茫。打电话致歉。

这次抗疫让我对医生护士这个职业充满敬佩。母亲是护士,没让我觉得有多特殊过。但当时严重时看见他们的请愿书和有可能随时派上严重地区的几率时,心里那种感觉说不出,又心疼又害怕又敬畏。想起来老妈工作时接一个电话都是奢侈,和我做那几份所谓的“工作”时看手机的时间之多相比,她这样工作的状态是让我觉得有意义的。同样的工作可能还有教师吧。

小时候我最想做的职业就是教师,现在满是不敢。

当教师就会有喜好。做家教兼职的时候,我发现了自己这个致命点:我对学生之间居然有喜好之分。这个乖巧,那个沉静,我喜欢跟我互动多的,不听话的我会撇撇眼瞪一下。这让我想起了以前自己的老师对我们有区别之分时我表露出来的不屑,以及后来明白更多事理后对那些老师不专业做法的愤怒。但是我自己也这样!一个班几十个孩子,有可能性格,有可能语言,甚至有可能家长,都会让你有区别之分。这个震惊的点让我现在拿起教师资格证的书,都觉得沉啊好沉。

但是我是那么喜欢投入到一份工作里的感觉。经历了几份实习工作,我充分感受到了喜欢这份工作和不喜欢这份工作的感觉,当然我觉得全心全意的喜欢工作是不可能的,但是我想要那份投入感。投入进去专心做一份饮品,用自己专业的只是配好药品给病人注射,尽心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教给学生,获得那份应得的成就感和被尊重。若是不投入,每天去单位只会早上数着时间计划着中午吃什么,午休时间能拖就拖,下班能多早溜就多早溜,回家后还要给自己记个备注——明天要带上充电器。

得工作状态者,得幸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茫之——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