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角色:化育孩子的精神胚胎

玛丽亚·蒙特梭利(1870-1952年)曾说:“教育不是为教育制度而服务,而是为生命服务”。几年前,香港教育学院宗教教育与心灵教育中心举办《生命的领导:品德/生命教育与学校领导》系列讲座,我获邀就我校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将蒙特梭利理念本土化以实践中国教育家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进行演讲。

在座的都是幼教的资深同道,过百位的校长、老师聚于一堂,学的不是以知识为本位的崭新教学理论,而是看似抽象的品德教育,可见很多学前教育工作者,都渴望对婴幼儿的精神层次有更多认识。作为幼教中人和家长的我,实在感动,也提醒我们应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和实践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从婴儿开始

有人会问:“零至六岁的幼儿哪里明白和接受得了絮絮不休的说教来培育品格?!”事实上,生活即教育,品德的启迪从孩子呱呱坠地一刻起就开始了,不过,对于幼儿来说,感知的途径当然不是靠言教,但对不懂语言的幼儿来说,生命教育怎么做?

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曾四度获提名诺贝尔和平奖。她自己的故事本身就是由医治人身体到关注人精神生命的转化历程。她以人类精神生命需求作为其教育的目标,透过观察婴幼儿建构出举世瞩目的教育法,其纤细无遗的程度从人类的婴儿期已开始。

蒙特梭利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协助人类从婴儿期开始,以生活行为教育的方式,建构其精神生命,使之进入人格(实体化)的过程。

她说:“人是有两个胚胎的”。一个是肉体胚胎(physical embryo),眼睛可见,手可触摸,是具体的;另一个是精神胚胎(spiritual embryo),眼不能见,手不能摸,是抽象形而上的。由于太过抽象,一般人只会照顾肉体的胚胎,而忽略了培育精神胚胎。两个胚胎皆为人的根本,其影响之大,自不言而喻。

幼教目的

生命是发展的、动态的、自主的。这是一种活力过程,是建立人格的媒介。人感受到自身生命存在之必要,主动用动作去发展出行为,内化到心灵的精神层次,便形成人格。换言之,只有把自身经历内化成体会及经验,用直觉顿悟、了解世界,才能成就完整的生命。对孩子来说,缺乏活动代表没有生命,因为欠缺途径去体会自己的存在。人类早期生命要靠活动(生活)来理解或进入意识世界。如何让孩子透过动手、动脑、从做中学,带领他进入人类意识世界(入世),这才是幼教的目的。

蒙氏认为教育应尊重宇宙规律为本,这符合中国的天人合一理念,是宇宙(大整体)和谐的实现。让教育回归自然,认同孩子本能、父母本能的同时,结合演化心理学、环境生态学、生命哲学等发展出一门《生命教育学》。

蒙氏早在一百年前已研发及实践这一方法,期望日后有更多有心教育儿童的人一起合作,惠及教育。“如果希望教育能成生命的助力,成为提高生命价值的方式,我们必须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展开教育”我不单把蒙氏这百多年前的佳语送给幼教校长们,也送给尊重孩子的每一位家长,互勉之。

作者简介


刘咏思老师(Ms. Daisy Lau)

·师从已故香港幼教之母陈淑安院士

·拥有16年蒙特梭利婴幼教前线工作经验

·中华教育改进社副理事长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发展学会创会人及前任主席(2015-2019)

·香港蒙特梭利研究及发展学会总干事(2010-2015)

·香港亚洲蒙特梭利会议2017筹委会主席

·美国蒙特梭利协会教师课程培训师及视学顾问

·美国蒙特梭利协会国际执照教师(0-3及3-6岁)

·香港天水围妇联义务婴幼儿发展及家长教育顾问

·香港教育大学客座讲师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蒙特梭利家长教育课程导师(12年)

·前陈鹤琴「活教育」香港研究中心创办人及主任

·吉林省教育厅科学育儿研究中心成员

·大连红梅教育顾问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早期幼儿发展研究学术顾问

·中国大连美国国际学校幼儿教育部蒙特梭利教学顾问

·美国南加州首都教育学院(南宁分校)蒙特梭利教师课程培训师

·英国伦敦蒙特梭利国际中心实习导师

·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九龙东分区第二联队长期服务勋章副会长

·香港黄金海岸狮子会(公益慈善团体)永远荣誉会长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金梓艾德维儿幼儿园教学总监

·香港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美国蒙特梭利协会教师培训中心发起人,已于华人社区累计培训老师逾两千人

·为内地二十多间幼儿园作蒙特梭利教育顾问,为各幼儿园做公益家长讲座,已指导达两万华人家长,并持续向本港多间大学及学院提供幼师实习场地及作导师、举办研讨会及交流,做义务工作

·《蒙教在华史》作者,已为各报章、杂志撰写教育文章逾十年

·现重点在于研究汉字幼教法、幼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西教育共通、家长教育、婴幼儿观察技巧及中国幼教发展史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长角色:化育孩子的精神胚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