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爱被条件绑架

    妈妈爱孩子按道理说,孩子就应该感到非常幸福,对妈妈也应充满感激之情。然而,多项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多数学龄孩子的心目中,妈妈往往既不是他们最亲爱的人,也不是他们最崇拜的人,而是最不了解他们、最不讲道理的人。很多孩子不但不觉得自己幸福,反而认为自己是最辛苦的人。

    诚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比如传统中国式的家庭教育习惯、现行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等。但从根本上讲,还是因为这种爱的附加条件太多,令孩子在享受来自父母的爱的同时,也背负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承受了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果这种形式的爱得不到改善的话,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必然就会开始抵触,甚至是反感婴儿也就自然与父母隔阂疏远,严重时还会出现敌对的现象。

      也许妈妈们并不觉得自己给孩子爱的同时强加了条件,但仔细反思自己的行为,就不能找到一些线索。例如,你是否对孩子说过如下的话:

    “听话!妈妈只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你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孩子,妈妈才会爱你!”

    “妈妈养大你这么不容易,你一定要好好争气,不然我就不再爱你了!”

    “为了你我天天这么辛苦。”

    “你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只要你好好学习。”

……

    妈妈是否都对孩子说过此类的话呢?这些就是有条件的爱。当妈妈说出这句话时或者心里有这种想法时,就证明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了。这样的条件存在于如下的潜台词中:你必须服从我、遵照我的指令去做、按照我的设计去成长,否则我就不爱你。乖乖的听话、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给妈妈蒸的脸面和荣耀……不满足这些条件,妈妈就不爱你,甚至将你逐出家门。

    例如,当妈妈说出“你是我们的希望,我们愿意为你做任何事,只要你好好学习”时,好好学习,就成了妈妈爱孩子的条件,也是孩子得到妈妈爱的前提。如果孩子不能取得令妈妈满意的好成绩,就会受到妈妈的责怪,或者在心理上给孩子给自己备上沉重的压力。长此以往,孩子就会迁怒于学习,而学习也就成了横在妈妈和孩子之间的一座高山。这座山不搬走,孩子和妈妈的关系就很难融洽。

      在心理学上,这种条件式的爱被命名为“非爱行为”,即指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这非但不会令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对你产生感恩之情,反而会令孩子感受到莫名的压力,令孩子对你越来越反感。

      爱孩子是不需要任何条件的。所谓无条件的爱就是全盘接纳你的孩子。美国亲子教育专家盖瑞 .查普曼和罗斯.甘伯认为:“无条件的爱就是无论孩子的情况如何,都爱他们。亦即不管孩子长相如何,天资、弱点或缺陷如何,也不管我们的期望多高,还有最难的一点是,不管孩子的表现如何都要爱他们。但这并不表示我们喜欢孩子的所有行为,而是意味着我们对孩子永远给予并表示爱,即便他们行为不佳。”

      不过,对于有这种习惯的妈妈来说,要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最重要的是,妈妈不要再把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的表现符合自己的要求,作为按孩子的条件,而是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给予他确实需要的帮助和爱,不用自己带有附加条件的爱,使其窒息。只要妈妈在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再表现出这些“非爱行为”,那么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会渐渐消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让爱被条件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