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直球”还是“搞暧昧”?

“打直球”还是“搞暧昧”:浪漫关系中的请求不确定性

直球式发言:“今天晚上跟我去约会吧。”“你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看电影?”
暧昧式发言:“你今晚还会来学校吗?”“最近上映的那部电影看起来不错。”

今年社区心理学专委会年会的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分会场,来自西南大学心理部的王雨薇同学分享了《浪漫关系中“含糊其辞”式请求行为的心理机制》的研究报告。这个选题其实是很有意思的题目,也比较符合我先前感兴趣的方向(关于”爱“,从关系到本质,从内涵到外延,做过一系列的阅读与整理),所以整场论坛我着重关注了这个研究。

这个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请求明确性,具体而言是“浪漫关系中个体向伴侣发出低明确性请求的行为,特征是请求者的请求不及时、意图表达不清晰“,也就是所谓的含糊其辞式请求行为(这里的请求行为的主要目的是寻求用来调整评估关系的依据的行为),已经明确的是,关系的不确定性(分为伴侣不确定性、自我不确定性、关系不确定性)、关系资产评估目标与结论合理性三个变量会对含糊其辞式请求行为产生影响,该研究则试图明确具体的影响路径,是否存在一个带调节的中介作用在这一心理过程中起作用。

自我不确定性:我会一直爱ta吗?我对这段关系未来的目标是怎样的?
伴侣不确定性:ta对这段关系的看法是怎么样的?评价如何?
关系不确定性:我们现在的关系状态是怎样的?这段关系是朝什么方向发展的?

通过两个量表和一个情景想象任务,发现浪漫关系中含糊其辞式的请求行为比一般关系更普遍;在研究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结论合理性评估的过程,然后发现伴侣不确定性更高的个体更有可能发出低明确性的请求,而关系资产评估目标在二者间起中介作用,结论合理性调节了关系资产评估目标与请求明确性的关系。

路径模型

这个选题不仅有趣,而且还很接地气,聚焦的是浪漫关系中的“暧昧性“(与之相反的一个词便是”打直球“),暧昧本身指向的就是模糊,所以第一个因素,关系不确定性就很容易联想到(或许存在一个更基础性的问题,浪漫关系与亲密关系的区分,不过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容易找到)。这个不确定性既指向自己,又指向对方,还指向关系本身。这就很容易让我想到心理咨询中的一个技巧,关系即时化,同样包含了这三条(咨询师即时化、来访者即时化与关系即时化),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澄清咨访关系,明确当前的位置,减少其中的模糊性以避免进入误区。所以我们能看到,咨询这一尤为关注“关系”的过程有着与浪漫关系相似的议题。如果说第一点是我们在关系中不能清晰地把握一些信息在进行行为决策时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模糊化以降低”误判风险“,那么第二点就是在说,如果关系不确定性较高,那么我们在评估对方在自己身上投入的关系资产就会比较低,就会提出模糊的请求行为(但我觉得其实反过来理解也行,也就是谁影响谁的问题,通过评估对方在自己身上投入的关系资产多少来判断关系不确定性,这一点可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想了想,作者所谓的关系不确定性应该指的是实际不确定性,而反过来理解的话那就是存在于认知中的不确定性,还是有微妙的区别)。最后,针对特定事件的认知判断会在关系资产评估目标的基础上决定到底是“打直球”还是“搞暧昧”,也就是结论合理性调节作用。

另一个容易让人混淆的问题是“不确定性”和“亲密度”的区分,这一点这个研究其实是没有涉及到的。它可能有一个倒U形的曲线在,就是说普通关系的确定性是很高的,然后亲密度中等时会出现一段高不确定性区间,亲密度再增加时就会重新回到低不确定性区间(当然这里面肯定也有很多其他变量的影响)。但就直觉来讲,亲密度与请求不确定性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或者说这个关系需要通过关系不确定性的中介?)。

总的来说,这样一篇研究挺适合作为我们理解关系中不确定性/暧昧性行为的入门,去具体地探讨背后的心理机制与路径图,来调整关系不确定性背景下的沟通行为。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导向一些消极的无效的沟通(Theiss,2011),当然也有可能产生一些正向效果,包括说一些神秘感所制造的人际吸引,又或者是某些可以提高关系满意度的回避行为。

在这个入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探索个体在关系中请求不确定性偏好及其影响因素,来进一步完善整个心理行为路径图,因为事实上在人际吸引中有些人喜欢直来直去而另一些人则需要一个相互试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括性别、年龄、人格特质、既往经历、家庭环境、依恋类型等等变量都可以考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打直球”还是“搞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