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金思维圈”


看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里面的学习方法有很多种,我总结出来需要看的大概有11种。

第一、到底哪些知识值得学习?第二、底层思维和方法。第三、临界知识。第四、如何发现自己的临界知识?第五、如何应用临界知识?第六、用临界知识构建自己的能力圈。第七、复利效应。第八、概率论。第九、黄金思维圈。第十、进化论。第11、二八法则。

我今天想学习这11种方法当中的一种方法:黄金思维圈。以前听说过黄金思维圈,具体怎么用还不知道。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一书中做了详细的介绍。什么是黄金思维圈,怎么运用。我就着重对我最感兴趣的黄金思维圈看了几遍,明白了黄金思维圈讲的是什么,怎么运用。

黄金思维圈——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

在黄金思维圈这一章节,成甲老师首先提出,黄金思维圈是迅速看透问题本质的利器。在他的公司在帮助员工成长的过程中,会传授很多思考工具和方法,他不止一次听到同事们的反馈,对他们而言,印象最深,影响最大,帮助最立杆见影的方法是,黄金思维圈。

所谓黄金思维圈,其实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我们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第二个层面是how的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第三个层面是why的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

黄金思维圈的最基本应用是,你遇到每件事情,首先问为什么,也就是问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绝大多数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很少有人能够从how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站在way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人就少之又少了。

营销的最高境界是营销你的价值观,也就是营销你的why,你为什么存在。

黄金思维圈的具体应用,成甲老师举了一个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个例子。是一个员工到高校贴海报,运用黄金思维圈的思考过程。她是这样写那天经历的工作日志的:

周二下午要去各院校下发海报。

这看似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跑腿活了,如果换作以前,我肯定不加思索,什么准备都不做,就直接出发了。

可是关键是在公司呆了一段时间后,我养成了做任何事情之前先问自己why的习惯,每件事不管大小,都要思考其意义。

下发海报,是为了给我们的专场宣讲会和参加的校级双选会预热,让每个学院帮忙宣传,而且海报张贴在展板上,就会有路过的同学关注,因此我发海报的工作不是发了就完成了,还要达成宣传的效果。

那么这个过程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一、部分学院不了解我们公司,可能不愿意配合,所以我可能需要准备一段简短又有重点的公司介绍,然后再说明我的来意。

二、我事先查了每个学院的就业处办公地点。有一些在三四层的地方,这些地方经过的人少,宣传效果不大。

所以最好能说服就业处的老师,在QQ群里帮我们宣传一下,或许能把我们的海报放在一楼大厅的展板上。

三、思考除了发海报,还能不能找到其他更具宣传力度的宣传方式。

带着这些准备和思考出发,我觉得派发海报都变得非常有学问了,而我也的确遇到了一些上面考虑到的情况,还好自己早有准备,所以进行得很顺利,没有遇到应对不了的突发状况。

当我经过主楼时,看到那醒目的宣传栏,我突然想到双选会,可是学校牵头的大事儿,这海报不应该只给学院发,如果能在主楼宣传栏张贴,那效果可比单独发学院大多了,于是就又跑到校就业处找老师。

事实证明,当天的效果非常好,整个双选会现场,我们是学生排队进行自咨询最多的公司,收到了很多优质简历。而宣讲会上,大家也坐的满满当当,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满意度很高。

今天看《第五项修炼》书中说每个人不能只局限于自己的岗位,觉得只做好分内之职就可以了,要对职位之间相互关联产生的结果负有一定责任。

我觉得如果我只是简单的去发海报,也可以完成任务,但是那样就仅仅是完成我的发海报的任务,对其他人来说,没有任何用处,而从思考why入手,就能对整个公司的各个环节起到帮助作用。

这就是发海报这一件小事,一个运用黄金思维圈,从中学到的东西,获得的成长和收获。成甲老师说,如果你想要和别人不一样,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那么你一定要比别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抓住问题的关键。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看透问题的本质,你应该培养问为什么的习惯。查理芒格曾经说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为什么”,你就能更好地思考问题。通过问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你开始获得普世的智慧,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黄金思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