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裴新民 编辑插图:王妍
2004年冯小刚电影《手机》,看到其中河南人敬酒的习惯、老奶奶的言谈形象,非常准确地表现出河南豫北的乡土人情,让我立即猜测作者应该是个河南人。
稍后查证,真得发现这个电影的作者、编剧刘震云是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人。
前两年在书店注意到他的小说《我叫刘跃进》买下看了看,很为他灵巧的文笔、出人意料的情节构思而折服。
冯小刚电影《温故1942》也是刘震云的作品,看后籍此对父母出生年代发生的1942年大饥荒有了直观认知。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刘震云的访谈,讲到其女儿将其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拍摄成电影即将上映,我就让太太到图书馆查查有没有这本书,结果不但借到了《一句顶一万句》,还借到了《刘震云小说精选集》。
《刘震云小说精选集》收集了解刘震云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中短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属于刘震云的扛鼎之作,号称是其酝酿三年,最大气、最成熟的作品。
我看了之后也深受触动。由于书中情节复杂、人物众多,我相信改编的电影只能反映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因此我推荐大家一定要找书完整看一看。
概括说起来,《一句顶一万句》是写了河南延津杨家庄杨百顺(后改名杨摩西、吴摩西、罗长礼等)家族、周边人等的生生死死,其中涉及父母、父亲的朋友、兄弟、儿时的朋友、老师及其家人、师傅及其家人朋友、教父、三任县长、妻子、继女、继女养父母、继女的儿子及其朋友妻子等人物近百十人。
我感觉其上半部“出延津记”把延津县城半条街、周围几个村庄的人和事都写完了,下半部“回延津记”则把其继女所在的山西襄垣县、沁源县的几个村庄的人也写完了;
上半部发生的年代是二三十年代,下半部发生的年代则是八九十年代。小说涉及的人物众多,时间跨度百年。
但是,由于有故事主线牵引,情节安排合理,阅读过程中一点也不感觉混乱,书中的每一个章节似乎都可以独立阅读,许多章节中都独立描述了一些人物的全部人生。
上半部讲杨百顺与做豆腐的父亲闹翻离家出走,学杀猪与师傅闹翻,到染坊跳水把老板的猴子放跑了不得不离开,被牧师收留改名叫了杨摩西,破竹子打扰了老板的清静再次丢饭碗,偶尔演社火被县长关注找去种菜,因在县衙种菜被寡妇吴香香看上,做上门女婿变成了吴摩西。
寡妇与隔壁银匠私通被撞破逃去外地,吴摩西本想不理说不上话的寡妇继续与说得上话的继女简单过生活,被人说得却不得不去外地假装寻找。
假找途中继女被人拐卖,吴摩西四方寻找女儿,假找变成了真找,最终走上了不归途。
下半部的主角是吴摩西继女巧玲(被改名叫曹青娥)以及其儿子牛建国。借由母子的谈话介绍了巧玲被拐卖、出嫁的人生际遇和爱恨情仇。
牛建国媳妇与照相馆小蒋有私情,牛建国委曲求全,小蒋的老婆却揭破了私情。
揭破私情后牛建国故意赌气不离婚,为解烦闷去河北帮人开车运货,运货途中认识了酒店老板,偶然机缘下与酒店老板的小媳妇发生了关系,担心酒店老板报复,牛建国不敢与小媳妇私奔,借母亲去世偷偷离开回到了山西襄垣老家。
老婆却又爆出与姐夫私通,老婆与姐夫私奔后,妻姐却逼牛建国去寻找。
牛建国假找过程中到了河南滑县,知道母亲老家延津在旁边后,想起母亲临终留下的疑惑,干脆到延津去寻访,说是为妈找过去的事,却是为解自个的烦闷。
延津寻访不明,牛建国又去姥爷吴摩西最后生活的西安去寻访。意识到自己的烦闷必须自己面对才能解决,最终决定去找回自己辜负了的小媳妇。
除了以上人物主线以外,书中的许多人物都非常鲜活,性格丰富。有人木讷却有智慧,有人表面话多却内心孤独。
有好说理的,说的却都是歪理;有自己不说的,却可以让别人自己把自己说服。
书中人与人的关系很多时候都被归结为一句话,归结为相互之间是否说得上话。
所有的社群组织、家庭关系,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让人不禁感叹人生是如此复杂,又是如此简单。
全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书中的几个人都讲到过这句话。
我觉得这句话是一句能够彻底开导人,让人能够放下过往的包袱和纠葛,去期盼未来、努力未来的一句话。
人生如果能够按照这句话的启迪去生活,就不会再有悔恨和埋怨。这应该算是我看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但是,能顶一万句的那一句话是不是就是“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一句呢?我完全不能确定,我相信每个人看书后的结论一定是不一样的。
2016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