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花匠

    “弹棉花喽,有旧棉絮、旧垫被、旧棉花要弹的么?这里有新棉花、新丝绵卖,马上就要开机了……”记忆中的我,一边敷瘦瘦包,一边想起来曾经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啊!现在只能是回忆了,因为母亲离我远去了……

      妈妈说:“等以后你长大了,结婚的时候,我要请师傅弹很多棉被给你出嫁,带到婆家去!”现在想起来,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曾经的一天,我正在院子里看书,门外的大路上忽然传来喇叭的吆喝声。不久之后,领居家便响起“突突突”的机器声。原来,刚才在吆喝的师傅在唐家的大凉棚下摆起了一架弹花机和一个压磨的钢架平台,电动机一发动,弹花机迅速的运转起来。邻居们纷纷抱起旧棉絮往这里赶,准备重新弹一遍再添些新棉絮或丝绵,加工成又软又厚的新棉絮。我妈妈也抱了床半旧半新的棉絮赶去,再买些丝绵添上,打算做两床越冬用的垫被。即便是年头久远的又硬又黑的棉絮,一经重新弹制,又洁白柔软如新,很是神奇。现在是新式的弹花设备,既省事又省力,弹的质量又好!可是不见过去那长长的绷弓了,也没有那木锤敲击的“嘭嘭”的响声了。

    弹棉花的历史悠久,据元代王祯《农书*农器*纩絮门》载:弹棉用木棉弹弓,用竹制成,皮尺左右长:两头拿绳弦绷紧,用来弹皮棉。过去,农村中常有弹花匠走乡串村,但全都是手工劳动,师傅们一般是冬季登门找活。进去冬季之时,农民们正好收割了棉花,天气也开始变冷,便想到需要添置棉被,棉衣,那个时候,映像中买布要布票,买棉花也要棉花票,因此农村里面种棉花的人很多的。水稻田是不让种棉花的,于是在村里的坡边地角,人们见缝插针,种了很多的棉花。在棉花盛开时,随处可见那零零星星的“雪花”。我妈也种了不少棉花,每年要收获几十斤棉花呢!除了做棉被用之外,剩余的都纺成棉纱、织成棉布。可供一家之用。

弹棉花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压磨,使只平贴、坚实、牢固。先把手持小圆盘将棉台压上一遍,使胎网与棉胎平贴,吻合,然后把大圆盘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弹花匠纵身一跳,双脚踩在大圆盘上,使劲扭动着身躯,凭借身体的重力将棉絮压紧。人在圆盘上转来转去,可随心所欲,活像跳摇摆舞。每当此时,屋内总是济满了一些大人和小孩,争相观看弹花匠的精彩表演!

      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弹花匠越来越见不到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弹花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