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父母,你知道怎样做好父母吗?

关于优秀家长的代表,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就是孟母和曾子了,小学生都对孟母三迁和曾子杀猪的故事耳熟能详,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或者是言出必行。过两天等爸爸妈妈有时间再带你去玩,下次考试考第一就给你买,这样的承诺开始带来的是期望,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中失去效力。做父母与做好父母只有一字之差,然而“好”这个字却包含了太多的内容。

韩剧《请回答1988》中,成德善是家里的老二,她没有姐姐那样出众的成绩,也没有弟弟得天独厚的宠爱,家里只剩两个鸡蛋,德善一定会主动让出来。可以想见,这样的不平衡并不会长久,德善有一天终于爆发了,爸爸成东青不无愧疚地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啊!的确如此,一份文稿可以改很多遍,一门技艺可以多加练习,一辈子却只有两三次做父母的机会,所以不是在教养孩子时做正确与否的实验,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由心理学家和父母教育工作者艾丽卡·雷斯切尔写作。当雷斯切尔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发现市面上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教育类书籍,在这样的契机下,雷斯切尔写作了这本《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是:75条黄金法则培养孩子的情感和社会能力。雷斯切尔相信养育孩子是一种技能,可以通过后天习得,更需要反复实践,所以书中每一章节的末尾都有“教你怎样做”的环节,手把手教你在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中应用教育原则。


接下来,我将从父母对自身的要求、善用同理心、分清感受和行为以及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成为优质父母。

一、教孩还需自身优

中国有句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我们今天不讨论遗传,来说一说想要成为优质父母自身需要做到的事情。

不要打扰我!不要忘记做家庭作业!这样的话都是想要改变孩子,其实相处中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比如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雷斯切尔说维持一段关系就像是两个人在跳舞,如果一个人变换了他的舞步,另一个人也必须要跟着变换。想要改变你与孩子的关系不如改变自己。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不听话时大声喊叫,反过头说要是孩子听话还用得着喊叫?实际上这是在向孩子传递说喊叫或撒泼是可以接受的沟通方式。

曾子杀猪的故事是言出必行的最佳例证,无论你向孩子承诺一起做某件事(周末一起去游乐场),或者指出违背某个规则的后果(在超市随意翻货架马上就离开),你都需要确保自己按照所说的去做,也就是行为的连贯一致,否则孩子会一再挑战你的忍耐边界。

知行合一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你得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然后执行,这样下来才能发生改变。如果你总是重复过去所做的,那么你也只能得到过去所得的。

行为分为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一粒米会变成谷仓,一座山也可能会被变成平地。当孩子吵闹时通过喊叫来制止,就是丧失了让孩子管控自己情绪的机会,还教会他们大喊大叫可以吸引注意力。与孩子的日常互动都有长远的潜在效应,不能为了解决当下而为将来埋下定时炸弹。

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提出奖励经济这个词,例如有偿干家务活,不可否认这样会产生效果,换得一些时间和便利,还会满足父母在其他家长面前的炫耀心,但是孩子应该知道怎样去做不喜欢却该做的事,以及喜欢却不该做的事,在家庭中执行奖励经济是为了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

父母不仅需要全身心关注孩子,也需要照顾好自己,很多人整天忙得像一个陀螺,夜以继日地转,其实良好的自我照顾才是持续的驱动力。试着给自己充足的睡眠、一定的锻炼和私人时间,不要因为没把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就产生罪恶感。

二、同理心带来体谅与尊重

我们在影视剧中会看到父母蹲下来与孩子对话的场景,这表现出愿意听孩子说话、理解孩子,也有利于父母提出一些问题。比如孩子要做完家务活才能一起去小明家,他比较烦躁不想干了,这时不要急着去说服他,而是承认并确认他的感受,例如:我知道你不开心,必须做完家务才能去小明家,我理解你为什么感到沮丧。如果我也得过段时间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会不开心的。同理心最关键的就是温度,不是粗粗一句“我明白了”就转身离开。


雷斯切尔指出,“但是”这个词是同理心的杀手。比如刚才的例子,如果加上一句,但是你必须做完家务活才能去小明家,之前说的话就不会那么有效了。雷斯切尔建议,不如用与此同时、并且、同样等词替代,例如,与此同时,我们有一条家庭规则,只有做完家务才能出门聚会,这样就会好多了。

同理心还体现在尊重孩子的世界,比如你带孩子去新公园玩,孩子表示不好玩,不喜欢。你会怎么回答?这个公园和我们常去的一样好玩啊,这样只是在强化你的答案。反之,你认为这个公园不好玩,我的看法和你不一样,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即使你要表达异议,也要试着先承认孩子看待事物的方式。现在你知道孩子烦恼时应该怎么说了吧,不要说没事,而要说我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很不好,用“是”代替说“不”。

不要说“不,如果你不睡午觉,我们就不去公园玩。”父母可以换一种说法“是的,你午觉一睡醒,我们就去公园玩。”

三、分清感受和行为

我们有时候会说一个人丧失了理智,连感受和行为都分不清,父母也会陷入到这种盲目之中。如果你的儿子告诉你,要是他没有弟弟就好了,你可能下意识地就想惩罚他,因为他缺乏兄弟友爱。不过你只能反对他的感受,无法改变他的感受,如果听任自己的巴掌和言语乱舞,可能以后孩子不会再向你诉说他的感受。


所以你要做的是允许他有自己的感受,可以尝试询问,“宝贝,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呢?”他的回答会帮助你找到改变的办法,不过要是你的儿子把对弟弟的感受转化成了实际行动,就要设立清晰的界限和规则。

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中提出“孩子归孩子,行为归行为”的原则,即便不认同孩子的行为,也要用充满爱的语言和行为交流。

你把我搞疯了!你又犯什么傻!你最好乖乖写作业,否则别想出去玩!像这种谴责、羞辱和威胁施压性的语言是万万不可取的,试着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行为上而不是孩子这个整体。比如你发现孩子把沙发垫剪碎了,不要急着发火,先冷静一下,对孩子说话时聚焦于他的行为,例如“破坏一件不属于你的东西,你的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真的很生气(父母的感受)。我知道剪刀很好玩(同理心)。与此同时,那些靠垫是我的,现在它们没法修补好了(理由)。为什么你要剪我的靠垫呢(了解孩子的目的或感知需求)?”一步一步,在了解孩子的目的之后,还可以采取应对方式或提出警告,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沟通行为也很有力量,如果在表达内容的同时不注意方式,就是自相矛盾,信息就失调了。

四、避免给孩子贴标签

优质父母很少说“做得好”或者“你真聪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指出,不具体的、专注于能力的、过多的赞扬往往会让孩子发展出僵固思维,相信自己的能力、智商和天赋都是不变的特质,然后要随时显得很聪明,不被人看作傻瓜。想反,还有成长思维,相信天赋和能力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提升,失败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对此雷斯切尔建议,表扬一定要具体化,不要说“你的成绩单上有两个A”,而要说“我注意到你在历史和代数两门学科非常努力,年前你对你的成绩多么沮丧,现在我为你的进步感到自豪。”

除了表扬,也要注意对孩子的描述,不要说“他很害羞”,而要说“他现在觉得很害羞”,行为并不代表本质特性,应该给孩子有更多的自由,让他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要是你想鼓励孩子乐于助人,不妨就说“你真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


伟大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经说过,“我们制定了法律,要求所有人必须拿到驾照才可以开车,但我们没有考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就允许他们自行教育子女。”雷斯切尔的这本《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就像是开车路上的交通规则,无论孩子是2岁,还是22岁,父母都在持续不断地建立彼此之间的关系。不是记住了雷斯切尔提出的75条黄金法则就大功告成,优质教育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自如地运用,为什么取名优质父母而不是完美父母呢,因为父母也会犯错,就像讲一门外语一样,教育也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称为父母,你知道怎样做好父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