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知识(五)----数据库设计基础

数据库设计基础

 

目录

数据库设计基础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 E-R 图,从 E-R 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Database)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相关表组成,每个表包含一个特定类别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之间存在着某种关系。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一种软件系统,用于管理和操作数据库。它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方式来存储和检索数据,可以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安全性,提高数据访问效率和管理能力。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它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管理和访问大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审计、备份和恢复,并支持多种应用程序,例如财务、销售、人力资源等。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还包括:

  1. 数据库模型:描述数据如何在数据库中组织和存储的规则和原则。常见的数据库模型有关系型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和文档型模型等。

  2. 数据库表:由行和列组成的二维表格,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每个表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并且包含一个或多个列,每个列描述一个特定的数据类型。

  3. 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数据库表中的每一行记录的一列或列组合。主键可以帮助识别和检索特定的记录。

  4. 外键:用于在不同表之间建立关系的列,它引用另一个表的主键,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5.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化语言,它可以用于检索、更新和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 E-R 图,从 E-R 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描述数据、数据之间关系以及数据操作的概念模型。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等。

实体联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E-R Model)是一种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实体、实体之间关系和属性的图形化表示方法。它主要由实体、联系和属性组成。

实体(Entity)是指现实世界中可以独立存在并具有唯一标识的事物,例如一个人、一本书或一个订单。实体通常用矩形框表示。

联系(Relationship)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例如,一个学生和一个教师之间可能存在着“学习”关系。联系通常用菱形表示。

属性(Attribute)描述实体的特征或性质。例如,一个学生实体可能有姓名、年龄和性别等属性。属性通常用椭圆形表示。

E-R 图是使用实体、联系和属性表示现实世界中实体之间关系的图形化表示。它由实体框、联系线和属性表示符组成。

在根据 E-R 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时,需要将实体、联系和属性转换为对应的表和列。

  1. 实体转换为表:每个实体会被转换为一个表,表的每个列对应实体的属性。

  2. 联系转换为外键:在表中添加外键来表示实体之间的关系。外键是一个指向另一个表的列,它用于建立联系。

  3. 属性转换为列:每个属性会被转换为表中的列,列的数据类型和约束条件根据属性的特性确定。

通过以上转换,可以得到关系数据模型,也即是用关系表表示实体、实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属性的模型。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关系代数是一种用于操作关系数据库的形式化查询语言,主要包括集合运算和关系运算。

  1. 集合运算:
  • 并(Union)运算:将两个关系的元组合并在一起,去除重复元组。
  • 交(Intersection)运算:找出同时出现在两个关系中的元组。
  • 差(Difference)运算:找出存在于一个关系中但不存在于另一个关系中的元组。
  1. 关系运算:
  • 选择(Selection)运算:从一个关系中选择满足指定条件的元组。
  • 投影(Projection)运算:从一个关系中抽取出指定的属性列,生成一个新的关系。
  • 连接(Join)运算:通过共享的属性将两个关系连接在一起,生成一个新的关系。可以使用等值连接、自然连接或其他连接类型。

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是指将关系数据库设计分解成更小、更规范的关系模式的过程。规范化的目的是消除冗余数据,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性能,同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规范化理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范式:

  • 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
  • 第二范式(2NF):在满足1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
  • 第三范式(3NF):在满足2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属性对主键的传递函数依赖。
  • BCNF(Boyce-Codd范式):在满足3NF的基础上,消除主属性对候选键的部分和传递函数依赖。
  • 第四范式(4NF):在满足BCNF的基础上,消除多值依赖。
  • 第五范式(5NF):在满足4NF的基础上,消除连接依赖。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数据库设计是一个系统化和逐步的过程,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等步骤。以下是每个步骤的相关策略:

  1. 需求分析:
  • 理解业务需求:与业务相关的人员交流,了解业务需求、数据要求和操作流程。
  • 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数据类型、数据量、数据关系等。
  • 确定功能需求:明确数据库需要支持的功能和操作,例如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
  1. 概念设计:
  • 实体识别和关系建立: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的数据分析结果,识别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建立概念模型。
  • 绘制E-R图:使用实体-联系图(E-R图)表示概念模型,清晰地展示实体、关系和属性的结构。
  1. 逻辑设计:
  • 范式分析:将概念模型转换为符合范式要求的逻辑数据模型,如第三范式(3NF)或BCNF。
  • 设计关系模式:将实体和关系转换为关系表,确定表之间的关系、主键和外键等约束。
  1. 物理设计:
  • 数据库存储结构:确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如表空间、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等。
  • 索引设计:根据查询需求和性能考虑,在关键字段上创建适当的索引,提高查询效率。
  • 安全和备份策略:制定数据安全策略,包括用户权限控制、备份和恢复策略,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C语言二级计算机考试备战,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