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ChatGPT聊了一下JMM

内存模型有多少种

内存模型通常指计算中的存储器模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Von Neumann 模型:该模型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块存储器中,使用相同的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2. Harvard 模型:该模型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不同的存储器中,使用不同的总线进行数据传输。
  3. 混合模型:该模型结合了 Von Neumann 和 Harvard 模型的特点,既可以共享存储器,也可以分开存储程序和数据。
  4. NUMA 模型:该模型使用多个处理器和本地存储器,每个处理器可以访问本地存储器和共享存储器。
  5. 分布式模型:该模型使用多台计算机构成的集群,每台计算机都有自己的存储器,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和协同计算。

不同的内存模型适用于不同的计算机架构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内存模型可以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java使用的是哪种

Java 使用的是 Von Neumann 模型。在 Java 中,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同一块内存中,被称为 Java 虚拟机内存(JVM Memory),这些内存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堆、栈、方法区等,每个区域有不同的作用和生命周期。Java 程序通过指针(引用)来访问内存中的对象和数据,使用 JVM 内部的垃圾回收机制来管理堆内存的分配和释放,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以聊一下 JMM

JMM 是 Java 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的缩写,它定义了在多线程环境下,线程之间如何访问共享内存。JMM 基于 Von Neumann 模型,为 Java 提供了一个抽象的内存模型,规定了如何操作内存和如何保证内存操作的可见性和有序性。

JMM 规定了一组规则,称为 happens-before 规则,用于确定一个操作的结果对于其他操作的可见性和有序性。happens-before 规则包括以下几种:

  1. 程序顺序规则(Program Order Rule):在一个线程中,按照程序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的操作,一定会按照这个顺序被其他线程所观察到。
  2. volatile 变量规则(Volatile Variable Rule):对一个 volatile 变量的写操作先于对同一个变量的读操作,保证了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
  3. 锁规则(Lock Rule):一个 unlock 操作先于后续的 lock 操作,保证了线程间的同步和可见性。
  4. 传递性规则(Transitive Rule):如果 A happens-before B,且 B happens-before C,则 A happens-before C。
  5. 线程启动规则(Thread Start Rule):一个线程的启动操作先于该线程执行的任何操作。
  6. 线程终止规则(Thread Termination Rule):一个线程的所有操作都先于该线程的终止操作。
  7. 中断规则(Interruption Rule):对线程 interrupt() 方法的调用先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

JMM 为多线程程序提供了一致的内存访问规则和保证,避免了由于指令重排、内存可见性等问题导致的线程安全问题。同时,JMM 也对程序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合理地使用同步机制、volatile 变量等机制来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适用场景有哪些

JMM 主要适用于需要使用多线程编程的场景,例如:

  1. 服务器端应用程序:服务器端应用程序通常需要同时处理多个请求,使用多线程可以提高并发性能和响应速度。
  2. 多媒体处理应用程序:多媒体处理应用程序通常需要同时进行多个任务,使用多线程可以实现多任务并行处理。
  3. 游戏开发:游戏开发需要实现复杂的逻辑和交互,使用多线程可以提高游戏性能和用户体验。
  4. 大数据处理:大数据处理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使用多线程可以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速度。
  5. 图形界面应用程序:图形界面应用程序需要同时响应多个用户操作,使用多线程可以提高界面的响应速度和流畅度。

需要注意的是,多线程编程需要谨慎使用,需要考虑线程安全和死锁等问题,程序员需要合理地设计和使用线程,保证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对于单线程程序,也可以通过异步编程、事件驱动等方式实现类似的效果。

JDK17中如何使用Unsafe 呢

在 JDK 17 中,Oracle 已经将 sun.misc.Unsafe 类标记为废弃(Deprecated),不再推荐使用该类。这是因为 Unsafe 类具有非常高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容易导致内存泄漏和 JVM 崩溃等问题。不过,如果你确实需要使用 Unsafe 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

  1. 在 Java 代码中导入 sun.misc.Unsafe 类:

    arduinoCopy code
    import sun.misc.Unsafe;
  2. 通过反射获取 Unsafe 类的实例,如下所示:

    csharpCopy codeField f = Unsafe.class.getDeclaredField("theUnsafe");
    f.setAccessible(true);
    Unsafe unsafe = (Unsafe) f.get(null);

    这里使用反射的方式获取 Unsafe 类的实例,需要注意的是,该方式可能会被 JVM 的安全机制拦截。

  3. 使用 Unsafe 类的方法进行操作,例如:

    csharpCopy codelong address = unsafe.allocateMemory(1024);
    unsafe.setMemory(address, 1024, (byte) 0);

    这里使用 allocateMemory() 方法分配一段内存,然后使用 setMemory() 方法初始化内存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 Unsafe 类需要非常小心和谨慎,因为该类具有非常高的危险性和复杂性,容易导致内存泄漏和 JVM 崩溃等问题。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尽量避免使用 Unsafe 类,使用 Java 标准库提供的方法进行操作。

我是想手动触发 内存屏障 所以使用unsafe的 storeFence 方法 还有其他方法吗

在 Java 中,可以使用 Unsafe 类提供的以下方法来手动触发内存屏障:

  1. storeFence() 方法:该方法用于在写操作后插入一个 Store Barrier,确保该操作之前的所有内存操作都已经完成。
  2. loadFence() 方法:该方法用于在读操作前插入一个 Load Barrier,确保该操作之后的所有内存操作都已经完成。
  3. fullFence() 方法:该方法用于插入一个 Full Barrier,确保所有内存操作都已经完成。

以下是示例代码:

csharpCopy codeimport sun.misc.Unsafe;

public class MemoryBarrierExample {

    private static Unsafe unsafe = Unsafe.getUnsaf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bject obj = new Object();
        long offset = unsafe.objectFieldOffset(Object.class.getDeclaredFields()[0]);

        // 使用 storeFence 方法插入 Store Barrier
        unsafe.storeFence();
        unsafe.putObject(obj, offset, "Hello, World!");

        // 使用 loadFence 方法插入 Load Barrier
        unsafe.loadFence();
        String str = (String) unsafe.getObject(obj, offset);
        System.out.println(str);

        // 使用 fullFence 方法插入 Full Barrier
        unsafe.fullFence();
        // ...
    }
}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内存屏障需要非常小心和谨慎,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程序出现严重的内存问题。因此,建议在必要时使用内存屏障,并且需要深入了解内存模型和多线程编程的相关知识。

除了使用unsafe类 还有其他方法吗

除了使用 Unsafe 类外,Java 中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触发内存屏障。

  1. synchronized 关键字:synchronized 块可以作为内存屏障,确保在 synchronized 块内部的所有写操作都已经完成后,才能让其他线程看到共享变量的新值。同理,在 synchronized 块外部,所有的读操作都会先读取共享变量的新值,然后再读取其他变量的值。
  2. volatile 关键字:volatile 变量的读操作和写操作都会作为内存屏障,确保在写操作完成后,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到共享变量的新值。
  3. Atomic 类:Java 中的 Atomic 类提供了一组原子操作方法,例如 compareAndSet()、getAndAdd() 等。这些方法都会使用内存屏障来确保操作的原子性和可见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 synchronized、volatile 和 Atomic 类等方式可以确保内存可见性和原子性,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内存屏障,因为内存屏障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内存操作的顺序和可见性,以及保证内存操作的顺序不会被编译器和 CPU 优化。因此,在需要精确控制内存操作的顺序和可见性时,还是建议使用内存屏障。

如何再java代码中使用内存屏障呢

在 Java 代码中使用内存屏障通常需要使用 Unsafe 类提供的方法,如上文所述。以下是使用 Unsafe 类中的方法来插入内存屏障的示例代码:

csharpCopy codeimport sun.misc.Unsafe;

public class MemoryBarrierExample {

    private static Unsafe unsafe = Unsafe.getUnsafe();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使用 storeFence 方法插入 Store Barrier
        unsafe.storeFence();

        // 执行写操作
        // ...

        // 使用 loadFence 方法插入 Load Barrier
        unsafe.loadFence();

        // 执行读操作
        // ...

        // 使用 fullFence 方法插入 Full Barrier
        unsafe.fullFence();

        // ...
    }
}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内存屏障需要非常小心和谨慎,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导致程序出现严重的内存问题。因此,在必要时使用内存屏障,并且需要深入了解内存模型和多线程编程的相关知识。同时,使用 Unsafe 类也需要格外小心,因为它提供了直接访问内存的能力,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内存泄漏、越界访问等问题。

JMM的特性

JMM(Java Memory Model)是Java虚拟机规范定义的一组规则,用于规定多线程访问共享变量时的行为和交互规则。JMM 定义了内存模型中的各种变量、操作和屏障,并且规定了在不同场景下内存操作的顺序、可见性和原子性等行为。下面是 JMM 的一些主要特性:

  1. 可见性:JMM 要求在一个线程中对共享变量的修改必须对其他线程可见,也就是说,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必须能够看到这个修改后的值。
  2. 原子性:JMM 要求对共享变量的读写操作必须具备原子性,即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读写操作在同一时刻只能被一个线程执行,不会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
  3. 顺序性:JMM 要求在不同的线程中,对共享变量的操作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执行,保证多线程访问共享变量时的正确性。JMM 定义了 happens-before 关系来规定操作之间的顺序。
  4. 内存屏障:JMM 定义了一些内存屏障,用于确保内存操作的顺序、可见性和原子性等行为。内存屏障可以分为 Load Barrier、Store Barrier 和 Full Barrier 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内存屏障在执行时会影响不同类型的内存操作。
  5. 重排序:JMM 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必须保证指令执行的结果不会影响程序的正确性。在必要时,需要使用内存屏障来控制指令重排序。

这些特性共同构成了 JMM 的规则和行为,为多线程编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内存模型。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需要深入了解 JMM 的规则和特性,遵循 JMM 的要求,以确保程序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汇编中的Lock指令是如何达到内存屏障的效果

在汇编中,lock 指令是一种用于实现原子操作的指令,它可以在多处理器系统中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处理器能够访问某个共享内存变量,从而达到内存屏障的效果。具体来说,lock 指令可以实现以下两个功能:

  1. 原子操作:当一个处理器执行 lock 指令时,会向总线发送一个信号,通知其他处理器暂停访问内存,然后执行指定的操作。在这个操作执行完毕后,处理器再向总线发送信号,通知其他处理器可以继续访问内存了。这个过程保证了指定操作的原子性,即在同一时刻只有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指定操作。
  2. 内存屏障:当一个处理器执行 lock 指令时,会将其它处理器的缓存数据和总线上的内存数据进行同步,从而达到内存屏障的效果。具体来说,执行 lock 指令时,处理器会在执行指定操作之前插入一个 Store Barrier,以确保先将修改后的数据写入内存;在执行指定操作之后,会插入一个 Load Barrier,以确保从内存中读取最新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lock 指令是一种比较底层的汇编指令,直接使用它进行编程比较困难,容易出错。在实际的程序中,通常会使用高级语言和库来进行多线程编程,如Java中的 synchronized 关键字和 Lock 接口,以及C++中的 atomic 和 mutex 等。这些语言和库中封装了对 lock 指令的使用和管理,可以更加方便和安全地实现多线程编程。

lock指令是如何让缓存失效的

在多处理器系统中,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缓存,处理器访问内存时,会先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如果缓存中没有数据,则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缓存在自己的缓存中。这样,多个处理器可能会同时缓存同一个内存地址的数据,这就会导致缓存之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为了解决缓存一致性问题,现代的处理器都支持一种称为 MESI 协议的缓存一致性协议。MESI 协议定义了四种缓存状态:Modified(M)、Exclusive(E)、Shared(S)、Invalid(I)。每个缓存行的状态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共同维护。

当某个处理器执行 lock 指令时,它会将当前缓存行的状态设置为 Invalid(I),表示该缓存行的数据已经失效了。这会触发总线嗅探机制,通知其他处理器当前缓存行的状态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其他处理器访问该缓存行时,由于缓存行的状态为 Invalid(I),处理器会从内存中重新获取数据,并将数据缓存到自己的缓存中,从而确保所有处理器的缓存数据都是最新的。

需要注意的是,lock 指令是一种比较底层的汇编指令,直接使用它进行编程比较困难,容易出错。在实际的程序中,通常会使用高级语言和库来进行多线程编程,如Java中的 synchronized 关键字和 Lock 接口,以及C++中的 atomic 和 mutex 等。这些语言和库中封装了对 lock 指令的使用和管理,可以更加方便和安全地实现多线程编程。

总线嗅探机制 是如何实现的

在多处理器系统中,每个处理器都有自己的缓存,处理器访问内存时,会先从缓存中读取数据,如果缓存中没有数据,则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缓存在自己的缓存中。这样,多个处理器可能会同时缓存同一个内存地址的数据,这就会导致缓存之间的数据不一致问题。

为了解决缓存一致性问题,现代的处理器都支持一种称为MESI协议的缓存一致性协议。MESI协议定义了四种缓存状态:Modified(M)、Exclusive(E)、Shared(S)、Invalid(I)。每个缓存行的状态可以由多个处理器共同维护。

在MESI协议中,处理器在执行缓存操作时,需要先将本地缓存的缓存行状态更新为Invalid(I),然后发送一个缓存失效请求到总线上,请求其他处理器将该地址的缓存行从自己的缓存中删除或更新。这个过程称为“总线嗅探”。

总线嗅探机制是由硬件实现的。在多处理器系统中,所有处理器都通过总线连接到共享内存,因此总线可以通过嗅探这些数据来保持缓存的一致性。当某个处理器执行缓存操作时,总线会将请求广播给所有处理器,其他处理器会通过总线嗅探机制来检测是否存在自己的缓存中缓存了与该地址相关的数据,并更新自己的缓存状态,确保所有处理器的缓存数据都是最新的。

总线嗅探机制的实现需要考虑性能和复杂度等因素,因此现代的处理器一般都采用了一些优化措施,例如使用缓存目录(Cache Directory)或者类似于基于目录的协议(Directory-based Protocol)等技术,来提高总线嗅探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JMM 是如何通过final关键字保证可见性的

在Java内存模型中,final关键字的语义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它可以保证被final修饰的变量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和不可变性。

具体来说,当一个线程首次访问被final修饰的变量时,JVM会确保该变量的值已经被正确初始化,并将该变量缓存在线程的本地内存中。当其他线程访问该变量时,它们会从主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值,而不是从自己的本地内存中读取。

这种行为保证了被final修饰的变量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因为它保证了所有线程都看到了相同的变量值。同时,由于被final修饰的变量不能被重新赋值,它也保证了该变量的不可变性。

需要注意的是,final关键字只能保证被final修饰的变量本身的不可变性,而不能保证它所引用的对象的不可变性。如果一个final变量引用了一个可变对象,那么该对象的状态仍然可以被修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final关键字只能保证被final修饰的变量在构造函数执行完毕后才能被其他线程访问。如果在构造函数中使用了未初始化的final变量,那么会导致未定义的行为。因此,应该保证在使用final变量之前,其值已经被正确初始化。

也就是说 如果final修饰的是一个引用类型 就无法保证可见性了 是吗

不完全正确。当一个对象被声明为final时,该对象的引用不能被重新分配,但是该对象的属性是可以被修改的。因此,如果一个final引用指向一个可变对象,那么该对象的状态仍然可以被修改。

在这种情况下,final关键字不能保证对象的状态不变,但它仍然可以保证对象引用的可见性。具体来说,当一个线程首次访问被final修饰的引用时,JVM会确保该引用指向的对象已经被正确初始化,并将该引用缓存在线程的本地内存中。当其他线程访问该引用时,它们会从主内存中读取该引用的值,而不是从自己的本地内存中读取。

因此,final修饰的引用可以保证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可见性,但不能保证其指向的对象的状态不变。如果需要保证对象的状态不变,可以考虑使用其他技术,例如不可变对象或者加锁等。

对象的属性是指什么 举个例子

在Java中,一个类的属性指的是该类的成员变量,也就是定义在类中但不在任何方法或代码块内部的变量。这些成员变量也可以称为实例变量,因为它们属于类的每个实例(对象)。

当一个final引用指向一个可变对象时,虽然该引用本身不能被重新分配,但是该对象的属性(成员变量)仍然可以被修改,因为final关键字只能保证引用的可见性和不可变性,不能保证对象自身的不可变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final修饰引用类型变量时,对象的属性是可以被修改的:

javaCopy codeclass MyClass {
    private int x;
    
    public MyClass(int x) {
        this.x = x;
    }
    
    public void setX(int x) {
        this.x = x;
    }
    
    public int getX() {
        return x;
    }
}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nal MyClass obj = new MyClass(10);
        System.out.println(obj.getX()); // 输出10
        
        obj.setX(20); // 修改obj引用指向的对象的属性
        System.out.println(obj.getX()); // 输出20
    }
}

在这个例子中,MyClass是一个简单的类,包含一个私有的int类型成员变量x,以及一个setter和getter方法。在Main类的main方法中,我们使用final关键字将obj引用指向一个MyClass对象,并且在后续代码中修改了该对象的属性x的值。虽然obj引用本身不能被重新分配,但是它所指向的MyClass对象的属性x仍然可以被修改。

只是说 final修饰的对象 引用的地址不会被改变 但是 这个对象的属性 是可以被更改的

是的,你说得没错。当一个对象被声明为final时,该对象的引用不能被重新分配,但是该对象的属性是可以被修改的。因此,如果一个final引用指向一个可变对象,那么该对象的状态仍然可以被修改。final关键字只是保证了引用的不可变性,而不是对象本身的不可变性。

在Java中,如果需要实现不可变对象,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比如将对象的所有属性都声明为final,并且不提供任何修改属性的方法。或者将对象的属性声明为private,并提供getter方法,但不提供setter方法。这样可以确保对象的状态不变,并且保证在多线程环境下的安全性。

当一个基本类型 是final修饰的 为什么这个时候 其他线程访问该变量会从主内存中读取 而不是从缓存中 底层是如何实现的

当一个基本类型变量被声明为final时,由于final关键字可以保证该变量的不可变性,Java编译器会在编译期间进行优化,将该变量的值直接嵌入到程序的字节码中。这样,在运行时期间,不需要从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值,而是直接使用该变量的值,因此不会存在缓存一致性问题。

因此,当一个基本类型变量被声明为final时,其他线程在访问该变量时,会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值,而不会从缓存中读取。这是由于Java编译器进行了优化,将该变量的值直接嵌入到程序的字节码中,因此不需要从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final变量是一个引用类型,那么其他线程访问该变量时,仍然需要从主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值,因为final关键字只保证了该变量引用的不可变性,而不保证该变量所引用的对象的状态不可变。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下,如果一个final变量引用了一个可变的对象,那么仍然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

这里的主内存 和内存不是同一个东西吧

主内存(Main Memory)是指所有的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是多个处理器共享的物理内存。每个线程都可以访问主内存中的数据,但是不能直接操作主内存中的数据,而是通过将数据拷贝到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进行操作,然后再将修改后的数据同步回主内存中。

内存(Memory)是指计算机中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的硬件设备,包括主内存和辅助存储器(硬盘、光盘等)等。

在Java内存模型中,主内存指的是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是所有线程从中读取数据和写入数据的地方。而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也叫本地内存,是指线程所使用的内存区域,存储了该线程读取的主内存中的变量的副本,每个线程的工作内存都独立于其他线程的工作内存。

因此,主内存和内存不是同一个东西,主内存是指多个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而内存是指计算机中用来存储数据和指令的硬件设备。

也就是说final 修饰的变量 会直接初始化在主内存中

是的,final修饰的变量在定义时必须进行显式初始化,而且只能赋值一次,赋值后不能再被修改。由于final变量的值不能被修改,所以Java编译器会将final变量的值直接编译进字节码中,而不是在运行时动态计算。这样在程序运行时,final变量的值就已经确定下来了,并且在主内存中分配了一块空间用于存储这个变量。

因此,final修饰的变量会直接在主内存中进行分配和初始化。其他线程在访问final变量时,会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取其值,而不是从本地内存或缓存中读取,这样可以保证final变量的值对所有线程都可见。

既然 final 保证可变量的不可变性 线程直接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读取不是更快吗 为什么还要去主内存呢

虽然final修饰的变量的值不能被修改,但是final变量仍然需要保证在多线程之间的可见性。如果一个线程在本地内存中缓存了final变量的值,而其他线程更新了该变量的值,如果没有采取措施,该线程将无法感知到变量值的变化。

因此,为了保证final变量的可见性,Java编程语言规范要求,final变量的值必须在主内存中分配和初始化,并且所有线程在访问final变量时必须从主内存中读取其最新值,以确保线程之间的数据同步。虽然这样会增加一些额外的开销,但是由于final变量的特殊性质,它们通常是在程序中用于存储常量或者不变的配置信息等,因此通常不会对程序的性能产生过大的影响。

对啊 为了保证可见性 在主内存初始化就好了 反正也不会被修改 线程 读取并保存到各自的工作内存中 正是因为不会被修改 所以工作内存 和主内存中一直是同样的 那为什么要去主内存中读取

是的,final变量的值在主内存中分配和初始化,因此线程第一次读取final变量时会从主内存中获取其最新值,并将其保存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之后,线程在对final变量进行读取时,可以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获取其值,而不必每次都从主内存中获取。

不过,为了保证线程之间的数据同步,Java编程语言规范要求,每个线程在访问final变量时都必须从主内存中读取其最新值。这是因为,虽然final变量的值在初始化后不会被修改,但是Java内存模型并不保证不同线程之间的工作内存是同步的。如果某个线程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获取final变量的值,而该值尚未被其他线程写入到主内存中,那么

对啊 为了保证可见性 在主内存初始化就好了 反正也不会被修改 线程 读取并保存到各自的工作内存中 正是因为不会被修改 所以工作内存 和主内存中一直是同样的 那为什么要去主内存中读取

是的,为了保证可见性,final变量的值在主内存中分配和初始化,线程在第一次读取final变量时会从主内存中获取其最新值,并将其保存到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之后,线程在对final变量进行读取时,可以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获取其值,而不必每次都从主内存中获取。

然而,为了保证不同线程之间的数据同步,Java编程语言规范要求,每个线程在访问final变量时都必须从主内存中读取其最新值,而不是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读取。这是因为,尽管final变量的值在初始化后不会被修改,但是Java内存模型并不保证不同线程之间的工作内存是同步的。如果某个线程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获取final变量的值,而该值尚未被其他线程写入到主内存中,那么该线程将无法读取到最新的final变量的值,从而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因此,即使final变量的值不会被修改,每个线程在访问final变量时都必须从主内存中读取其最新值,以保证不同线程之间的数据同步。

如果某个线程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获取final变量的值,而该值尚未被其他线程写入到主内存中,那么该线程将无法读取到最新的final变量的值,从而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可以举个例子吗

假设有一个final修饰的变量x的初始值为0,并且有两个线程A和B同时对它进行读写操作。初始状态下,x的值在主内存中为0,在A和B的工作内存中也都是0。

接下来,线程A将x的值修改为1,并且将该值写入主内存。此时,x在主内存中的值变为1,但在B的工作内存中仍为0。

然后,线程B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读取x的值,由于x的值在主内存中已经被修改为1,所以B期望得到的值也应该是1。但是,由于B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读取x的值,因此B实际上读取的是之前从主内存中读取的值0,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如果B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取x的值,就能得到最新的值1,避免了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变量X 是基本类型还是引用类型

变量X可以是基本类型或引用类型,final修饰的规则适用于任何类型的变量。

final 修饰的不是不可以被修改吗

final修饰的变量不可被修改指的是变量的值不可变,而不是变量本身不可变。即对于基本类型的final变量,其值不可被修改;对于引用类型的final变量,其引用不可被修改,但其所指向的对象的内容是可以被修改的。

如果X 是基本类型 X 初始化的值就是0 后面还可以修改成1?

如果一个基本类型的变量被声明为final,则它的值在初始化后不可被修改。在初始化时可以为其赋一个值,但是之后就不能再改变它的值了。如果X是基本类型,声明为final并初始化为0,那么在程序中就不能再修改它的值了。如果程序中尝试将final变量的值修改为1,则会编译错误。

那刚才举的例子 如果变量X 是基本类型 是不是就不对了

是的,如果变量X是基本类型,那么final修饰的变量就是不可修改的。在这种情况下,X的初始值就是final变量的值,其他线程无法修改该值。因此,在多线程环境下,其他线程读取final变量的值时,将会读取到最新的值,并且不会存在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如果是引用类型呢

如果是引用类型,final关键字只会保证被修饰的引用本身不可变,即不能再指向其他对象,但是被引用的对象本身的状态是可以修改的。举个例子:

javaCopy codepublic class MyClass {
    private final List myList = new ArrayList<>();
 
    public void addToList(Integer i) {
        myList.add(i);
    }
 
    public List getMyList() {
        return myList;
    }
}

在这个例子中,myList被声明为final,这意味着在MyClass实例被创建后,无法再将myList指向其他的List对象。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调用addToList()方法向myList中添加元素,也可以通过调用getMyList()方法获取到myList并进行修改。因此,final关键字并不能保证引用的对象状态的不可变性。

明白了 也就是说 每次都从主内存读取 主要还是针对 引用类型的

是的,final修饰的引用类型变量,其地址不可变,但是它所指向的对象本身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在读取final修饰的引用类型变量时,需要从主内存中读取最新值,以确保读取到最新的对象。而基本类型变量,其在初始化时已经在主内存中赋值,之后的修改也会同步到主内存中,因此在读取时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读取最新值。

不对吧 基本类型 初始化是在主内存中复制 之后就无法修改了

是的,你说得没错。如果一个基本类型被声明为 final,那么它的值在初始化后就无法修改了,并且其他线程可以从主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值。因此,如果变量 X 是一个基本类型,那么 final 修饰符确保了其不可变性和可见性。每次访问 final 变量时,JVM 都会从主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最新值,以确保可见性。

再往底层是话是怎么实现的

在底层硬件实现上,CPU通常会有一个高速缓存,用于存储从主存储器中读取的数据。当CPU读取一个变量时,它会首先检查它的高速缓存,如果该变量的值已经在高速缓存中,则直接返回缓存中的值,否则会从主存储器中读取该变量的值,并将其存储在高速缓存中。

当一个变量被声明为 final 时,编译器会在编译时生成特定的指令,以保证该变量在初始化之后不会被修改。这些指令通常会被转化为底层硬件的指令,例如使用 mov 指令将该变量的值从主存储器中读取到高速缓存中,并使用 mfence 指令刷新CPU的写缓冲区,以保证修改后的值能够被其他CPU可见。因此,即使是 final 变量,当CPU读取该变量时,仍然需要从主存储器中读取,以保证多个线程之间的可见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底层实现方式可能会因为不同的CPU架构和编译器而有所差异。

那底层应该是没有用到内存屏障的吧

实际上,在JVM的实现中,使用了类似于内存屏障的机制来保证final变量的可见性。

在Java虚拟机规范中,对final变量的内存模型做了如下规定:final变量在构造器中初始化后,就不能再被修改。因此,在构造器中,对于final变量的写入操作可以直接写入到主内存中,而不需要经过写入到工作内存再写入到主内存的过程。

对于读取final变量,虚拟机会尝试直接从线程的工作内存中读取,如果发现工作内存中没有该变量的值,就会去主内存中读取最新的值,并将其写入到工作内存中。这个过程就相当于读取final变量时的内存屏障。

因此,虽然在底层实现中可能没有直接使用内存屏障,但是JVM会通过其他的机制来保证final变量的可见性。

其他机制是什么呢 还可以再深入吗

当线程从主内存中读取final变量的值时,会使用一种称为“volatile读取”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下,线程在读取变量值时,会强制刷新自己的本地内存,并从主内存中读取最新的变量值,以确保可见性。

在这个过程中,JVM底层会使用一些CPU指令和硬件机制,如load-load屏障和memory fence,来确保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具体实现机制可能会因CPU和JVM的版本而有所不同,但都会保证final变量的可见性和有序性。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使用了volatile修饰的变量才能保证读写的原子性,final修饰的变量不能保证原子性。

volatile读取 底层也是内存屏障啊

是的,volatile读取底层也是用到了内存屏障来保证可见性和禁止重排序。在Java内存模型中,对于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会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和一个LoadStore屏障,LoadLoad屏障保证该操作之前的所有load操作都完成了,LoadStore屏障则保证该操作之前的所有load和store操作都完成了。这样可以保证在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之前,所有其他线程对该变量的修改操作都已经完成了,保证了可见性。同时,也可以保证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不会被重排序到该操作之后,避免了指令乱序的影响。

那也就是说 final 底层也是内存屏障

不完全正确。final的底层实现与内存屏障没有直接关联。final主要是通过JVM的编译器优化来实现的,编译器在编译时会对final修饰的变量进行特殊处理,使得在使用final变量时直接使用该变量的值,而不是从主内存中读取该变量的值。这样可以避免多线程之间的竞争和不一致性问题。

因此,虽然final的实现可能会涉及到内存屏障,但final本身并不是一种内存屏障。

为什么说可能会涉及到内存屏障

因为final关键字在不同的编译器和不同的JVM实现中,具体的实现方式可能不同,有些可能会涉及到内存屏障,有些可能不会。在某些情况下,编译器或JVM可能会使用内存屏障来确保final关键字的语义正确实现。但是,具体实现细节是由编译器和JVM厂商决定的,不同的实现可能采用不同的机制来保证final的语义。

如果是 linux x86呢

在 Linux x86 上,JVM 实现了一种叫做 "StoreStore" 内存屏障的机制来确保 final 变量的可见性。在 StoreStore 内存屏障后的所有指令都必须等待之前的写入操作全部完成后才能执行,从而确保任何线程读取 final 变量时都能看到最新的值。但是,在读取 final 变量时不需要进行额外的内存屏障操作,因为 final 变量的值已经在主内存中初始化,并且不会被修改,所以线程可以直接从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读取最新的值。

Thread.yield 是如何保证可见性的

Thread.yield() 方法可以让当前线程让出 CPU,让其他线程有机会执行。它并没有显式地保证可见性,但是可以间接地帮助实现可见性。

假设有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然后调用了 Thread.yield() 方法。这将会使当前线程让出 CPU,给其他线程执行的机会。如果另一个线程在此时执行,并读取了修改后的共享变量的值,那么它将会得到最新的值。这样,间接地实现了可见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Thread.yield() 方法并不是保证可见性的正式机制,因为它并不能保证其他线程立即执行。如果其他线程不立即执行,那么就可能存在可见性问题。因此,要想保证可见性,建议使用更为严格的同步机制,例如 synchronized 关键字或者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的类。

特殊情况下 如果线程的获取CPU优先级高 这个时候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 及时调用了Thread.yield 有可能 下一个获取到cpu的还是它 所以就失效了

是的,如果一个线程的优先级较高,它可能会连续多次获取到CPU资源,从而导致Thread.yield()失效,因为yield()只是给其他优先级相同或更高的线程一个执行机会,如果当前线程优先级最高,那么其他线程也就无法争夺CPU资源,就算执行了yield()也无法保证可见性。

因此,Thread.yield()方法并不是一个可靠的保证可见性的方法,它只是一个协助线程调度的工具。如果需要保证可见性,应该使用更加可靠的方式,例如使用volatile关键字或者加锁来保证可见性。

为什么 如果其他线程执行 就能保证可见性

如果其他线程执行,会导致CPU缓存中的数据被刷新回主内存,从而使得另一个线程在读取该共享变量时能够获取到最新的值,从而保证了可见性。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可能的情况,也有可能出现CPU缓存一直没有被刷新回主内存的情况,此时仍然可能存在可见性问题。因此,在多线程编程中,我们还需要使用其他机制来保证可见性,例如使用volatile关键字或者synchronized关键字等。

也就是说 不同线程之间的切换会间接保证可见性?

是的,因为不同线程之间的切换会涉及到CPU缓存和主存之间的数据同步,从而保证了可见性。当一个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的值后,如果它放弃了CPU使用权,那么其他线程可能会被调度并开始执行。在开始执行之前,这些线程需要先将自己的工作内存中的数据与主存中的数据进行同步,以确保读取到最新的共享变量的值。因此,即使这些线程没有主动调用同步方法或者同步块,它们在被调度执行时也会进行数据同步,从而保证了可见性。

原来是因为线程在执行前会现将内存数据同步

是的,线程在执行前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同步到自己的工作内存中,以保证线程获取的变量值是最新的。如果一个变量被多个线程共享,那么当其中一个线程修改了该变量的值,其他线程在执行时会检查该变量的值是否有更新,如果有更新则会将主内存中最新的值同步到自己的工作内存中,以保证可见性。这个同步操作可以通过内存屏障等机制来实现。

也就是说 我想保证线程之间数据同步 只需要通知其他线程 什么时候去取最新数据就好了

通知其他线程获取最新数据是一种方法,但具体要怎么实现会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在Java中,可以使用synchronized和Lock等机制来保证线程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可见性。另外,Java中的volatile关键字也可以保证可见性,即当一个线程修改了volatile变量的值时,其他线程可以立即看到这个变量的最新值。当然,在实现上,具体要用哪种机制还需要根据场景和需求进行选择。

会不会存在A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 让出时间片给B线程 B线程去主内存获取最新数据 刚获取完 还没有使用 C线程又更改了这个共享变量

是的,这种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因为线程调度是由操作系统进行管理的,而操作系统在调度线程时是不会考虑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的,也就是说,A线程在修改共享变量后,让出CPU时间给B线程时,如果此时C线程也在修改该共享变量,那么B线程在从主内存中获取共享变量的最新值后,可能得到的并不是A线程所修改的值,而是C线程修改后的值,从而导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synchronized或者Lock来保证线程间的同步,或者使用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共享变量的可见性,从而避免线程间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不是 是A修改了 然后B获取到了A修改的数据 同时C又修改了

如果 A 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然后让出时间片给 B 线程,B 线程从主内存获取了最新数据并开始使用。此时,C 线程修改了共享变量,如果 C 线程对该共享变量的修改还没有写入主内存,那么 B 线程是不会看到这个修改的。但是如果 C 线程已经将修改写入主内存,那么下次 B 线程从主内存获取共享变量时就会得到最新的值。

这个过程中,如果是在共享变量前后插入了内存屏障,那么这个过程中的数据同步会更加可靠。

也就是说在B执行完了 才允许C修改 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了吗

是的,这样可以保证数据一致性。在Java中,线程之间的操作是有顺序的,也就是说如果线程A先对共享变量进行了修改,那么在其他线程B、C等读取该变量之前,JVM会保证A的修改对其他线程可见,即使B和C是并发执行的。具体来说,在JVM中,当一个线程写入一个共享变量时,JVM会向处理器发送一条lock指令,这个指令会把缓存中的变量值写回到主存中,这个写回操作会导致其他线程的缓存无效,即其他线程会重新从主存中读取共享变量的值,这样就保证了共享变量的可见性。所以,在B读取共享变量时,它读取到的是A修改后的最新值,而不是C修改的值。

那如果我想让B读取到的是C的值呢

如果你想让B读取到C的值,那么你需要在B中增加对共享变量的读取操作,这样在B读取共享变量的时候就会得到最新的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会增加线程间的竞争,可能会影响程序的性能。

增加读取操作是指什么

增加读取操作是指在B读取共享变量之前增加一次读取操作,从而使得B能够读取到最新的值。例如,在B线程中可以添加一行读取操作,比如再次读取共享变量的值,这样可以保证B线程读取到的是最新的值。

也就是说 B读取到之后开始使用 然后是使用之前再读取一次

是的,您可以在B线程开始使用共享变量之前再进行一次读取操作,以获取最新的值。这样可以确保B线程使用的是C线程修改后的值。例如,在B线程中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javaCopy code// 获取共享变量的值
int value = sharedVariable;

// B线程开始使用共享变量,例如进行一些计算操作
// ...

// 使用之前再读取一次共享变量的值,确保是最新值
value = sharedVariable;

当B线程开始使用共享变量时,它会先读取共享变量的值,然后进行一些计算操作。在这之后,B线程再次读取共享变量的值,以确保它使用的是最新值。这样可以保证B线程使用的是C线程修改后的值,而不是修改之前的旧值。

这样的话会不会有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在B使用共享变量的过程中,C也正在修改这个变量,那么B在使用完共享变量后再次读取变量时可能已经不是最新值了,因为C的修改可能已经被覆盖了。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一些同步机制,比如锁,来保证B使用变量时的安全性。

会不会有两个线程同时得到CPU

在单个CPU的情况下,不会有两个线程同时得到CPU,只会有线程间的切换。线程间的切换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线程调度器来控制,通过时间片轮转或者优先级调度等算法,保证每个线程都能够被分配到足够的CPU时间片进行执行。在多个CPU的情况下,多个线程可以同时被分配到不同的CPU进行执行。

但是多个CPU是共享一个主内存的 是吧

是的,不同的CPU核心共享同一块主内存。所以当一个线程修改共享变量后,其他线程需要通过主内存来获取最新的值。

本文由博客一文多发平台 OpenWrite 发布!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ChatGPT聊了一下J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