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抽象类
1.抽象类和普通类的区别:
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不能有方法体,只能被定义,子类继承是必须定义方法
如果子类不定义父类的抽象方法时,子类必须是抽象类
抽象类不能被实列化
2.抽象类
包含抽象方法的类就是抽象类。通过abstract方法定义规范,然后要求子类必须定义具体实现。通过抽象类,我们就可以做到严格限制子类的设计,使子类之间更加通用。
3.抽象方法
使用abstract修饰的方法,没有方法体,只有声明。定义的是一种“规范”,就是告诉子类必须要给抽象方法提供具体的实现。
4。抽象类的使用要点:
1. 有抽象方法的类只能定义成抽象类
2. 抽象类不能实例化,即不能用new来实例化抽象类。
3. 抽象类可以包含属性、方法、构造方法。但是构造方法不能用来new实例,只能用来被子类调用。
4. 抽象类只能用来被继承。
5. 抽象方法必须被子类实现。
代码实列:
二.内部类
1.把一个类放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定义,称为内部类(innerclasses)
2.内部类只是一个编译时概念,一旦我们编译成功,就会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类。对于一个名为Outer的外部类和其内部定义的名为Inner的内部类。编译完成后会出现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两个类的字节码文件。所以内部类是相对独立的一种存在,其成员变量/方法名可以和外部类的相同。
3.内部类的作用:
1. 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只能让外部类直接访问,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直接访问。
2. 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属性,内部类被当成其外部类的成员。 但外部类不能访问内部类的内部属性。
3. 接口只是解决了多重继承的部分问题,而内部类使得多重继承的解决方案变得更加完整。
4.内部类的使用场合:
1. 由于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特性,并且可以很方便的访问外部类的属性。所以,在只为外部类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可以优先考虑使用内部类。
2. 使用内部类间接实现多继承:每个内部类都能独立地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某些接口,所以无论外部类是否已经继承了某个类或者实现了某些接口,对于内部类没有任何影响。
三.接口
1.接口就是比“抽象类”还“抽象”的“抽象类”,可以更加规范的对子类进行约束。全面地专业地实现了:规范和具体实现的分离。
2. 通过面向接口编程,而不是面向实现类编程,可以大大降低程序模块间的耦合性,提高整个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和可维护性。
3. 接口中的普通方法
接口是比抽象类更抽象的类,但他不是类,接口是抽象类的一组共同的特征
特征
接口中的方法都是抽象方法,只声明,不定义
定义普通的方法,并且带有方法体时,必须加default关键字
接口不能实列化,只能被对象实现,被抽象类?被普通类? 必须通过普通类实现,抽象类不能实列化对象
接口不能有构造方法
继承类时父类与接口中的出现相同的方法,实列化时使用类中的方法
继承类时父类于接口出现方法名相同的方法时,继承类需要出现构造方法
接口是多继承,一个类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代码实列:
四.String
1.String中常用的方法
代码实列:
2.常量池
常量池也分了以下三种:
1. 全局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Pool)
全局字符串常量池中存放的内容是在类加载完成后存到String Pool中的,在每个VM中只有一份,存放的是字符串常量的引用值(在堆中生成字符串对象实例)。
2. class文件常量池(Class Constant Pool)
class常量池是在编译的时候每个class都有的,在编译阶段,存放的是常量(文本字符串、final常量等)和符号引用。
3. 运行时常量池(Runtime Constant Pool)
运行时常量池是在类加载完成之后,将每个class常量池中的符号引用值转存到运行时常量池中,也就是说,每个class都有一个运行时常量池,类在解析之后,将符号引用替换成直接引用,与全局常量池中的引用值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