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被降级的故事

《像火箭科学家一样思考》读书笔记

1930年,克莱尔·汤博发现冥王星,并将其视为第九大行星。一开始冥王星被认为和地球质量相当,而根据后来天文学家的观测和计算,冥王星比其它太阳系行星小得多,仅为地球质量的0.2%。1992年后,天文学家们又在海王星以外发现一些质量与冥王星相当的球形天体,这挑战了冥王星的行星地位。2005年,阋神星被发现,这颗位于太阳系边缘的星体被认为比冥王星重27%,这导致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翌年正式定义行星定义,经过会议表决,冥王星和阋神星被定义为矮行星,九大行星变为八大行星。

这对于科学工作者来说稀疏平常的一件事却引起了当时美国社会各个与天文学不相干的层面的剧烈震荡: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在网络上发起请愿,拒绝把冥王星开除出行星行列;“除名”(plutoed)成为美国2006年的最热词,意为“降职或贬低某人某物”;美国好几个州的政要要针对这场除名立法:伊利诺伊州声称这次降级是不公平的,新墨西哥州表明“当冥王星经过新墨西哥的夜空时,我们就将它称为行星”。显然他们认为,冥王星的存在对于维护宇宙秩序极其重要,人们习惯了它是一颗行星,这个原本印制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给人们带来了确定性,成为了未加思索、理所应当的事实, 而忽如其来的除名动摇了人们的确定感,伤害了他们对这颗星体的非理性依恋。

不过,除名冥王星的天文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件很有教育意义的事,老师可以借此教育学生,科学领域中通往正确答案的道路很少是笔直的,而人生之路亦是如此。英语单词行星(planet)起源于希腊语的“流浪者”,这或许揭示出了科学也像行星一样是流浪者,始终变动不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冥王星被降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