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7“黄半仙”作祟丧命

相传,清朝末期,武城县运河西部后屯村有个姓黄的后生。成年后父母先后亡故,失于管教,厌恶农活,专好东溜西逛,干些投机取巧之事。有一年外出不归,回来后满面得意,自称得遇神仙,传授奇门遁甲之术,可观风水断吉凶,兼治百病。自此,四里八乡若有哪家祸不单行,或有小孩受惊、大人疯癫之病,他便毛遂自荐,主动登门,忙活一阵先混顿饭吃,若是治好了便讨些钱财酒肉度日。时间长了,倒得了个“黄半仙”的名号。“黄半仙”听了悠然自得,但却不知此称谓有调侃之意,邻里乡亲大多看不惯他不务正业,再加上他长得尖嘴猴腮,不像个正经人,所以年近三十也没人给他张罗媳妇。“黄半仙”倒不在意,依旧得过且过。

一日清晨,“黄半仙”步行二十多里去武城赶集,转至中午,肚饿身疲,便找了一家沿街饭馆,要了三两烧酒、一盘花生米,外加一张大饼卷肉,酒足饭饱,起身返程。时值仲夏,骄阳似火,“黄半仙”走得汗流浃背。来到运河西岸,遥见有几株绿柳,浓荫似伞盖,便赶过去乘凉,转视运河,流水潺潺,碧波荡漾,凉风吹来,令人神清气爽。此时柳树下还有几个锄地的农夫也在歇凉,有认识“黄半仙”的便招呼道:“‘半仙’自在呀!早就听说你法力高强,借这闲空儿让我们开开眼呀?”“黄半仙”听人奉承心里高兴,便借着酒意说道:“这有何难!”眼睛一扫,见河中正有一条客船经过,便说道:“今天叫你们看一出船头戏。”说着向农夫讨过一锄把,摘下草帽往锄把上一扣,顺手一转,那草帽便旋转起来,“黄半仙”随即半闭眼睛念念有词。几个农夫正不知所以,忽听河面上传来一片惊叫声,循声望去,只见那原本平稳行驶的客船像是突遇漩涡,在河心滴溜溜打起转来,船客们大惊失色,狂呼乱喊着在船板上乱成一团。——几个农夫顿时呆若木鸡。“黄半仙”见此情景,正在洋洋得意,不承想专会降妖捉怪的张天师正在船上,见状大怒,手臂一扬,一个“张手雷”将半仙的草帽劈为两半,客船随即停止了旋转颠簸。

有读者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了:“古典文学、传统戏剧中经常出现张天师,这里又出来一个。张天师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你说的又是哪一个?”此处有必要给读者解释一下:中国道教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到了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正一道”,创始人是江苏徐州丰县的张道陵。其教徒尊称其为“张天师”,子孙可以沿袭其称号。从那时起,几乎每朝每代都有了“张天师”。今天的这位就是张天师的嫡孙之一。

回头再说“黄半仙”见草帽被人劈为两半,知道遇上了高人,害怕遭受惩治,仓皇逃奔。张天师命船靠岸,向农夫问询“黄半仙”的来历。农夫见天师道貌威严,哪敢隐瞒?如实相告。天师心想:这等雕虫小技,便拿众人性命当儿戏;再得法术,必会祸国殃民。张天师打定主意,便寻到“黄半仙”住处准备惩戒他。那“黄半仙”到了此时就该开门迎师,认错受罚,求得原谅,重新做人,或可借机再拜高师学奇艺,岂不是错中有幸?但他心怀小人见识,只求躲避逃过惩罚,于是紧闭房门不出。张天师见状,便用法术将七根神针隔窗打入“黄半仙”的心脏。

“黄半仙”受到重创,命在旦夕,便作法自救。他无子女,只有一个妹妹相伴在家。张天师离开后,“黄半仙”叮嘱妹妹说:“我要倒吊在屋里,把神针从嘴里控出来。你锁住房门在外面守着,七天内不要让任何人进屋,也不许和我说话;七天后你进屋把我从房梁上放下来,我就能逃脱此难了。”妹妹依言而行。从第一天开始,“黄半仙”就呻吟不止,以后动静越来越小,到了第六天半,就没动静了。半仙的妹子提心吊胆地守在门外,听哥哥呻吟,心如刀绞,茶饭不思。这会儿听哥哥不叫唤了,倒更害怕了,心想哥哥倒吊房梁,六天半不吃不喝,怎么受得了!先前呻吟还知道是活着,这会儿莫不是不行了?真要是这样,就该及时救治,再耽搁就没命了。这么一想,便忘了半仙的嘱咐了。破门而入,见哥哥大张着口,脸色蜡黄,地上排着六根三寸多长的银针,还有一根竖在哥哥嘴里。妹妹上前去拔,却似长在铁石上,分毫不动。半仙这时睁开了眼,气恼地看了妹妹一眼,随即黯然神伤,哀叹道:“再有半天,我就能得救了。现在说什么也晚了,——这根针再也出不来了。想来也是我心术不正,命该如此。我死后,你不要哭,也不要声张,悄悄地把我埋了就行了。”果然,第二天“黄半仙”归天了,夜晚被悄悄埋在了野地里。从此,一个神秘的人物又神秘地消失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27“黄半仙”作祟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