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想要我亡,请先容我疯狂

上周日一条短消息,让许多人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小编这里普及一下周日的乌龙新闻啊!周日早晨,夏威夷居民们接到了一条紧急短信:紧急紧急!导弹正在往夏威夷袭来,请居民立刻寻求掩护。这不是演习。

正在电视直播的球赛也被迫切断,屏幕上开始循环滚动播放红色警示条;夏威夷居民们开始尖叫,狂奔;在室外开始拼命寻找掩护,有的干脆掀起井盖钻下水道;在室内的,一家人躲进厕所不敢出来;有人开始留遗言;有的开始给亲人打电话,跟他们说“I love you”做最后的道别……

如果说上面的反应还属正常的话,那下面的就有些疯狂了:

“导弹来了,都是要死的人了,为什么不在死前去跟自己喜欢的人告白呢?……哦,告白了,她也答应了,耶!”

“我收到这条短信后,火速去骂了老板一顿,然后牛逼哄哄辞职了”

“我姐姐长的挺好看的,她说反正我们都要死了,要不然约个炮?我同意了。”

然而,38分钟后,人们又收到了一条短信,据说是紧急事务管理局人员换班时按错了警报,才导致了这样一场乌龙。

哦哦,好吧,呵呵。

那个告白成功的据说依旧没有脱单,女神答应是不想让他死的难看,既然虚惊一场,那就呵呵吧;辞了职的铁甲小勇士,我会持续关注你的职业生涯进展;后面这个尤其重口味的,建议你看德国骨科(不懂的小伙伴自行百度)。

虽是一场乌龙事件,但人在灾难面前的表现,绝对是360度立体无死角真情演绎。以前不敢做的事情,在这一刻要做的驱动力却如洪水决堤般一泻千里,酣畅淋漓。为什么我们人类的反应较平时相比,反差如此之大呢?

1、人类的进化理论

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观点来看,人性来源于兽性,我们的很多无意识的行为和心理都是在很古老的进化时期遗传下来的,大部分遗传自狩猎—采集时期。我们很多行为和心理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其目的都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繁殖和进化。

随着人类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持续,我们的一些基本需求及原始冲动会被社会准则及道德压制,大家规范自己的行为,期待自己的角色符合社会定位,就这样平静的生活着。但是一旦遇到灾难和生死悠关的时刻,社会节奏被打破,人性就会毫无保留的暴露出来。

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让我们生存下去。所以,满足基本需求成了当务之急。这些都不是由我们的意识控制着,千万年来都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没有这些我们也不会活在今天。

2、你我都有“未完成事件”情结

心理学界的完形学派提出过一个完形组织法则,即认为我们人类天生有一种把看到的材料按照自己的经验组织成有意义整体的能力。给孩子一张用虚线描绘的圆,他会不由自主拿起画笔把虚线相互连接勾成完整的圆。其实在成人的世界里,大家也都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把事情做完,让需求得到满足。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未完成事件”。这并不特指具体的事件,大多情况下是一种情结,即我们内心的一种执念和驱动力。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习得的生存行为伴随着观念而变得根深蒂固。吃饭、上班、交友、应酬等生存技能,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往往不需要倾注很多的精力,自然而然就可以激发我们的应对方式。

但是,生活中总有一些选择要做。当我们需要用理智摒弃一些自己想要却不能得到的东西时,我们常常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替代物去填充这个缺口。那些被迫放弃的人及事会生成一种执念,或是深化成一种情结,影响了我们日后的决策,很多年都无法释怀。如果有了合适的机会,总想着能够付出比以前多十倍甚至百倍的精力,来获得内心的满足。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小时候过度缺爱的人,长大会变得滥情。小时因家庭困难没有买的漂亮衣服,长大后不惜月光甚至贷款去购买漂亮衣服。如果这时告诉你灾难即将发生,生命就要终结,内心曾经的不完整会生成需要的缺失,驱使我们抓紧时间去填充。

被偏爱的,自然可以有恃无恐;而那些得不到的,却一直在骚动,一直一直,永远继续下去。

3、怕死是一种驱动力

Sheldon Solomon在他的《怕死—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一书里面提到,对死亡的恐惧是一种本能,这种意识会时刻影响着人类的态度及行为。一项相关研究表明,当人越怕死时,自尊程度越低,反之亦然。

众所周知,自尊是我们应对外界威胁的有效工具。但是,灾难来袭时,自尊往往已经起不到自我保护的作用了,我们需要直面死亡。当这种恐惧实实摆在眼前时,人们往往会做出之前因自尊管制而没有做的事情。

比如说,和暗恋的人告白。以前的心理活动可能是,“告诉她呢,被拒的话以后见面多尴尬,朋友都没得做,大家都会知道我被拒绝了,一定很丢面子”;可是如果已经生死攸关了,内心的独白就变成了“管他呢,跟天王老子单挑我也不怕,都快死的人了,告白算什么?”……

当对死亡的恐惧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理性思维时,做出什么事情都不足为奇了。来自John Molson商学院的教授Michel Laroche对此解释说,这是因为死亡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固有的世界观产生质疑,这触及到了他们的自尊心系统。

另外,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加拿大的一项关于消费者行为的新研究结果最近令人们大跌眼镜,其结论是假如人们在死亡线上走过一遭,普遍都会产生特别想大买特买的冲动。由此出发,研究人员们发现,那些正在思考死亡的人可能下一秒秒就会带好钱包出门逛街,全情沉浸在挥霍血拼的快感之中。

所以,这次的导弹乌龙过后,那里的居民还是要安稳生活。只是当要直面那38分钟自己的冲动行为时,你们要怎么收场啊~~想想都好刺激(*^▽^*)

你呢,有没有因为惧怕死亡而列过“遗愿清单”?为了未完成的情结,为了一次不顾面子的冲动……欢迎私信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若想要我亡,请先容我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