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闲僧

何为闲僧

闲→有时间思考

心态

僧→向智者学习

形态

上帝说要有光

  晓→晓得(晨光)

  明→明白(光明)

家乡名曰:思村




这个村子里的人不应该有“思”考能力的人么?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稀缺的时代。

首先感谢父母的宽容让我在“乌合之众”的思考深度跳出来,这几年时间在得到、樊登、混沌大学和开智学习让我这个学渣想明白《稀缺》里的道理,去面对高度变化不确定的VUCA时代。

从事室内设计的我为什么停下来,是因为发现来咨询设计的人大部分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包括我自己)。

然后发现这个行业新进入的年轻设计师不知道自己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画图狗苦逼的加班生活。时间稀缺的各位同行真的有时间好好生活过么?

很多画CAD几个月包装包装就成了设计大师。画家居布置图的本质是人在这个空间的生活方式。

    没有时间思考学习,不投资自己就没办法跳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恶性循环。

    为何呢?假设我是不学习的人,那教育好下一代的成本除了钱还有啥?缺了学习榜样的子女能面对好未来20-30年的未来?这个成本算算太贵了。还是培养好我自己的学习习惯更省钱,对未来的另一半和下一代负责(父母是子女的复印件)这句话深深的倒逼自己不能不学习。假设自己能教育好子女的成本,成为成长型思维价值几何?或许能节约十几年或一辈子的还是以后几代人的代价?

只有自己搞不定才需要高昂的教育费用。


引用一下得到的精简解读部分↓


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我们以前会以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由于富人有多余的钱来投资,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富人所处的平台不一样,视野也不一样,可以利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也不一样,总之就是因为种种的外部原因导致了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但是作者提出了另外一个观点,他们认为,那些长期陷入贫穷的人,即使给他一笔钱,他们的运用方式导致最后的结果也往往是破产,从而长期陷入贫困。这里多说一句,作者所说的穷不单是指缺钱,它也指缺时间、缺知识、缺技能,有的人缺钱,缺少良好的人际关系,就是对资源感觉到匮乏的状态,都可以叫做“穷”。



作者发现长期的贫穷会让人进入一种稀缺心态,这种“稀缺心态”才是导致穷人更穷的根本原因,所以穷人想要摆脱贫穷,了解这种稀缺心态就非常必要。那什么是“稀缺”?它有哪些危害?


什么是稀缺。


这里说的稀缺不是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是说的一种稀缺心态。就像有件事马上就要到截止日期了,一个人就会产生急迫感。比如你每周五就必须要完成工作和交任务,到了周四你还没做完,这个时候你就会感觉心急火燎,开始全神贯注地工作,任何事都打扰不到你,因为这个时候完成任务是最紧急的事情,其他的事和这个相比都可以推掉,你会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只关注手里的工作,这时候也进入了稀缺的状态。

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稀缺心态中,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它会把一个人拖向贫穷,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要理解这个循环,我们就要先看一看稀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为何美国消防队的总体死亡率的20%-25%是死于在路上!进入时间的稀缺在路上思考的带宽用于思考灭火策略。

稀缺是一种心态,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就会掉进稀缺陷阱里,让我们产生管窥效应,就是只关注紧急的东西,而忽视重要的东西。它会让我们没有余闲,让自己的工作、生活缺乏弹性,而且它会让我们容易借用,去透支未来的资源,它还会减少我们的带宽,增加做出错误决定的几率,最终让我们进入一个稀缺怪圈的恶性循环。如果想跳出这个怪圈,方法有三个:

一是节约带宽,减少权衡式的思维;

二是留有余闲,让自己的效率更高;

三是设置提醒,让重要的事情及时出现在视野当中。


稀缺是一种心态,穷人和富人的根本区别是对资源的运用和对自身能力高低的区别。有时候一点点心态的改变,生活节奏的一点点调整就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连锁效应,让自己的生活从恶性循环倒向良性循环,关键就在于想不想摆脱穷人思维。稀缺的资源一点都不可怕,这个世界不缺资源,最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为闲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