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乾坤心有情——《珍珠鸟》
冯骥才祖籍浙江,但生于天津,长于天津,身上有着地道的“津味儿”,这一点也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冯骥才写作用词丰富,语言干练,作品常常以小见大,发人深省,《珍珠鸟》便是他的代表作。从活泼可爱的珍珠鸟,到古村落,再到各色各样、性格鲜明的俗世奇人,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冯骥才的笔下世界。
一、珍珠鸟饲养指南
珍珠鸟有个好听的别名——金山珍珠,学名是斑胸草雀,又叫作锦华鸟、小珍珠等,只听到这些名字,就算没有亲眼瞧见过,脑海里也会立刻浮现出一个小巧玲珑、目光炯炯的鸟儿形象,而它真实的模样比这些名字还要可爱。
珍珠鸟小嘴又尖又红,叫声悦耳,羽毛灰白且层次分明,它们梳毛的动作特别优雅,有的脸颊上还会有两朵花瓣一样的红晕。既然珍珠鸟这么可爱,那怎样才能养好它们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养珍珠鸟的小窍门吧。
珍珠鸟原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雨林地带,大约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引进到我国,至今我国已培养出白色、花色和驼色等多个品种的珍珠鸟。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不同颜色的珍珠鸟来饲养,但珍珠鸟最好是成对地饲养,这样不仅能让两只鸟儿有个伴儿,还可以增强观赏性,因此,我们要对鸟的性别加以区分。
有两种方法可辨别雌雄珍珠鸟,一是看嘴巴,通常雄鸟嘴巴的颜色比雌鸟深一些,挑选时应注意嘴巴的颜色要深浅不同;二是听鸣叫声,雄鸟一般会发出清脆的鸣叫声,声音接连不断,而雌鸟的叫声则比较婉转悠长。
珍珠鸟大都栖息在干燥的灌木丛、空旷的草地、田园、庭院等地方,所以为它们准备的家要干爽温暖。我们可以将废旧纸张垫在鸟笼底层,在上面铺一层柔软的棉垫,再用晒过的稻草和干树枝围成一圈,这样,一个舒适又安逸的小窝便搭好了。如果要为珍珠鸟妈妈准备生儿育女的“产房”,应在鸟笼中间设置隔板,将鸟笼分为内外两间,隔板与外间都要留有进出口。还需要注意的是:珍珠鸟生性胆小,像小孩子一样非常怕生人,所以最好将鸟笼放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在它们完全熟悉环境之前不要去打扰。
当珍珠鸟开始活泼好动以后,就可以尝试散养了。散养不仅有助于珍珠鸟强健体魄,增强它们对嗜睡症等疾病的抵抗力,还可以增进人和鸟儿的互动与感情,有不少益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散养的方法吧。
打开鸟笼前先要关好门窗,否则珍珠鸟可能因为一时不适应或害怕而逃走,之后便可以假装去做自己的事,比如读书、看电视,或是到外面走一圈。等到它们开始熟悉家里的环境后,就会与人类逐渐变得热络起来,这时我们便可以和鸟儿慢慢拉近距离,直到它们完全信任你,甚至会飞到你的身上。
散养后要多准备一些供鸟儿休息的架子,在架子下面和它们经常玩耍的地方铺一层报纸,以防鸟屎弄脏地板。在不确定鸟儿是否会飞走的情况下不要打开门窗,毕竟鸟儿终究是对天空抱有好奇心的。
平时要多注意鸟儿的情况,检查它们的粪便是否正常,太过干硬是上了火,而太稀则是拉肚子了,要根据这些现象合理安排鸟儿的饮食。珍珠鸟体形娇小,肠胃消化能力是有限的,不适合吃过于精细而不好消化的食物,一般喂一些小米、青菜或是水果便足够了。如果它们掉落羽毛,总是精神不好,便要带着鸟儿去看医生了。
当鸟儿到了繁殖的时期,此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紧盯着它们瞧,否则就有可能惊吓到珍珠鸟,会让它们弃巢甚至拒绝抚养小珍珠鸟。正确的做法是按时添水加食,关上房门,静静等待珍珠鸟的好消息。
相信大家现在对珍珠鸟的习性已了如指掌,如果心动了就赶快行动吧。
二、冯骥才与古村落那些事儿
冯骥才是“伤痕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文章多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引出耐人寻味的道理,其“文化反思小说”在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每也为此感到自豪,而且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出现断层、至今仍然蓬勃发展的文明。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过去的记忆正逐渐被新生的事物替代。
“可口可乐添欢笑”,这句流行于20世纪的广告词,只用短短七字,既点明了可口可乐的品牌,又解释了其所代表的含义,一语双关甚是精妙。而今电视上所播放的流行广告,却已没有多少精雕细琢的痕迹,大都是通过简单词语的重复或是词语没有章法的拼凑而达到“洗脑”的效果,只求让人们有个印象。类似的现象还有许多,一些自称“历史正剧”的古装电视剧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某些旅游景点编造子虚乌有的传说吸引游客……
意识到中国社会从农耕时期过渡到工业时期的过程中暴露出的弊端,冯骥才很早便投身于民间文化的研究与保护事业,他做的其中一项工作便是保护古村落。
古村落是指民国之前就已经建立的中国传统村落,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与历史痕迹,是一笔来自农耕社会的宝贵遗产。然而据统计,中国的自然村在近10年间消失了上百万个,平均每天就有上百个村落永远地消失。
冯骥才说,城镇化发展越快,村落就消失得越快。当年绿油油的田野、新鲜的空气,早已不复存在。这样的故乡,该怎么安放我们的乡愁?正是为了留住这一文化遗产,冯骥才多年来一直为保护古村落而在全国各地奔走,亲自到实地进行考察。
冯骥才为保护古村落做了大量宣传,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国家对此也开始高度重视。2014年,国家文物局、文化部、财政部和住建部联合发起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对经由认定符合古村落标准的村子,制定发展规划、实施保护。
除了保护古村落,冯骥才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中心,收录了在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过程中,所获得的上千小时影像和录音资料、几十万张图片资料和数百万字的文字资料,其中包含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所遗存的民间文化的资料,从居住的村落到佩戴的荷包,不一而足。凡是和民俗以及民间文化相关的,全都包含,实在是太珍贵了!
如今,冯骥才已年逾古稀,仍然在一线为保护中国民间文化而奔波,被誉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第一人”。
三、《俗世奇人》——小人物的大学问
说起世上做学问的,我们的第一反应应该是那些潜居家中的大学者、大作家,他们作文典雅,用词讲究,是能说大道理的人。市井之中,多的是庸人俗辈,然而就是这些“坐井观天”的小人物,也能懂得大学问,不信你瞧下面这些“俗世奇人”。
天津三岔河口那块儿,吃喝玩乐的无所不包,外地人奔着土特产去,本地人瞅着新鲜货来。
这天来了一个浑圆摔跤手,打小举缸,每天一换,越换越大,如今练就了一门“举缸似拎壶,抬人如提猫”的绝活,凭此绝活横扫三岔河口,无人能敌,直到来了一个练铁砂掌的黑汉子。
黑汉子一身肉红得发黑,黑得发红,搁阳光底下亮闪闪光溜溜。摔跤手几次抓他不住,一掌被黑汉子打倒在地,原来是黑汉子事先在身上涂了油。
黑汉子称霸三岔口没多久,又来了一个小老头,小老头穿着长袍却空着袖子,身法灵活如风,黑汉子掌掌砍在空处,没一会儿便认了输。
本以为小老头能在三岔口撑一阵儿,可又来了一位能人,绰号“一阵风”,这人上去抓住小老头的空袖子打个系船用的结儿,小老头这下跑不动,“一阵风”便一脚踩到他肩上,任凭小老头左摇右晃,自不动如山。“一阵风”赢了,转身就走。这便是《俗世奇人》中的《一阵风》。
“一阵风”人如其名,来也如风,去也如风。他不像摔跤手、黑汉子、小老头那样赢了便志得意满,安然接受别人的称赞,而是深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功成一刻便急流勇退,这与助汉太祖平定天下,功成便身退的留侯张良有些相似。可见,即便是小人物也有大智慧。
天津有个卖包子的狗子,狗子是他爹给起的贱名,好养活。做包子这件事儿,他爹只管做得皮厚馅少,专卖给码头上做苦力的。
等狗子爹走了,狗子便照着自个儿的意思来做包子,狗子在杂碎店尝过肚汤的鲜味,便想着拿这汤汁儿拌馅儿,又从烧卖铺子里尝过油汁肉馅的美味,便在包馅儿时放一块儿猪油。
狗子手巧,捏的包子皮儿紧,褶儿多,看着像花儿,吃起来流油。包子一上市便一炮打响,每天来这儿吃包子的人比下馆子的还多。有人瞧得眼热,看见狗子只管上包子,从不搭理人,就说道,狗子行呵,不理人啦!由此传着传着就传成了“狗不理”。这便是《俗世奇人》中的《狗不理》。
说起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可是如雷贯耳,而读了《俗世奇人》才晓得“狗不理”原来说的是人而不是包子。狗子话不多,甚至有点木讷,但偏偏就干什么爱什么,子承父业,却不继承父亲的无良德行,而是老老实实钻研,别出心裁创出做包子的方法,生意火爆得一塌糊涂,就连当时的慈禧太后吃了,都称赞“老天爷吃了也保管说好”。可见,人只要有锐意革新的念头,再加上安分守己、实事求是的态度,就能获得回报。
大千世界,卧虎藏龙,就算是小小市井,也是能人辈出。在平日的生活中,若是留心寻找,仔细体味,以俗观雅,以小见大,善于去发现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之处,所谓俗人,也能洞悉世事,练达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