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云卷云舒,揣摩理解设计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和指引者,必须得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去对待工作。众所周知,教师不仅需要先进的理论指导,还需要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无疑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先进的理论指导,对于理解和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就从这本书出发,展开深刻剖析。


关键词:理解教学设计教育


当下社会,竞争激烈,无数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这种社会背景的影响下, 学生和家长的压力都非同一般。如果说,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那么教师则是为孩子指明未来的引路人,教师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对孩子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过程中,除了科学理念以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实际行动,来践行教育理念,以便达到预期效果。

教师想要达到高效教学,则必须要追求为理解而设计。《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就从多重角度出发,不仅为我们讲解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在教学实际问题上给予了我们点拨与指导。其中,关于理解设计方面的内容,让我印象尤为深刻。该书框架宏大,却又脉络清晰,全书围绕关键词而展开,丝毫没有紊乱错杂之感。抛开众多疑难概念,作者先从最简单的概念开始,慢慢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首先对“理解”这个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把它当做教师应当追寻的目标,继而展开深层次论述,分析什么是理解,我们该如何进行理解;不仅如此,作者还将“理解”与“知道”二词做了辨析,这两个词语看似相似,其实却是云泥之别,如果不仔细分辨,还会导致许多的教学问题。

作为一部影响甚远的教学著作,作者采用了与其他著作不同的切入点,那就是采用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并且将它放在第一章的位置,以便引起读者更高的关注度。在全书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始终坚持由浅入深的观点,每次从简单的概念入手,慢慢地提升高度,引用实例,给予广大教师更多启发。比如在第一章逆向设计中时,作者就首先从简单的“设计”概念入手,慢慢地剖析拔高,并且引用各种谚语和名家名言,使得全书更加具有说理性和科学性。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本心,作者倡导的是一种高效教学的方式,即通过我们的教学设计,让更多的学生深刻理解课堂中的知识,从而把书本中所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于是,作者在对逆向设计这一环节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之后,就对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理解”,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作者不仅对关键概念进行了剖析,还引用了不少实例,以便本书更加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同时,作者并没有把观点主要停留在观念方面,而是分析了各种问题及误区,并且从自身感悟的角度出发,使得观点更加具有可接受性。在此,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可迁移性”,这个概念要求我们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而不是死板教条,过于追求格式化和形式化,从而进入形式主义的误区。

该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给予我三个重要启示。而教师想要追求为理解而设计,在我看来,也要继续坚持以下三点。

一是做好科学理性的教学设计,明白学生的实际需求,思考想要取得的教学效果。在往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即思考如何要求学生,如何让学生实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而书中的逆向设计概念,则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多多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思维上思考问题,从而从学生需要什么的角度出发,进而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使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师思考教学目标时,其实不必过于依照书本上的教学意见,而更多的是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比如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未必每位学生基础都扎实,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基础段的学生做出不同的教学设计,考虑到各阶段学生们的实际要求。比如对于班级里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事先就会做好规划,思考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便于他们的接受与理解,同时又不耽误其他学生的教学时间。并且,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我还从理解的角度出发,考察学生在细节方面的具体要求,包括具体的方法,以及一些教学顺序等,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让教学目标得到尽可能的实现。在往常的教学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这样的问题,看似我的教学投入了很多精力和心血,但往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与不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有关,即我没有站在理解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导致教学结果与教师投入不成正比。如果为了理解而设计教学目标,可能使教学结果更尽如人意。后来我经过改进,明显课堂效果有了显著提升。

二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及时反馈,确定好的评估依据。即使确定了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也未必能使教学过程中不出纰漏。对于各种各样的纰漏和问题,教师没有办法在课前做到全方面的预测。这就需要教师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多一些耐心和细心,观察教学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且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相关依据,来观察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知识。部分题库和试卷,未必是检验学生掌握程度的唯一依据,教师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合适的标本作为依据,从而来检测学生的成果。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发现我们班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看似A学生认真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然而每次考试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后来在A学生的跟进过程中,我发现寻常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A学生,我站在理解的角度上,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A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A学生虽然学习态度认真,但是接受知识的速度很慢,平常学生很快消化的知识,他需要更长时间去学习和记忆,A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就导致了虽然这个孩子与其他学生投入一样的时间比,但效果却不能与其他学生相比。我及时鼓励A学生,肯定了他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态度,并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他设定了一套更好实现的教学目标。我不能把对其他孩子的要求视为教学过程中的唯一评估方案,对于特殊的学生,我应该因材施教,为孩子设计出更好实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这样,不仅不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更好地提升孩子的教学效率,从而在成绩方面孩子可以有较为显著的提高。

三是及时反思,做好经验总结和教学思考。这要求,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理念有着正确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认识自己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在反思过程中,教师未必要按照自己以往的观点和看法,而是尽可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班级里的学生,大都处于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想要让这些孩子做到课堂四十五分钟不走神,是比较难的。因此我针对各个孩子的情况,加之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决定用“竞赛”这一模式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都争强好胜,这一教学设计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从而起到激励他们的作用。竞赛法在我的班级实施后,明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坚持从孩子的角度上去换位思考,采用合适的方法去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呈现出完美的课堂效果,从而提升孩子们的成绩和自己的教学水平。

总之,《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大作。虽然书中也有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名词,但实例的举例和引用,可以完美地帮助教师们理解和学习。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在于,每次读到它,我总会有新的教学收获。真正的好作品,它不仅会给你带来专业上的指点,还会给你带来思想上的升华。看完此书后,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职责和意义,我们作为教育行业的领路人和指引人,应当以理解为核心,合理地做好教学设计,这样才能不辜负众多家庭的殷切希望,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if !supportLists][1] [endif]施洪燕.为“理解”而教学——网络环境下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之一[J].课程.教材.教法,2003(06):43-44.

[2]郭鹏飞. 理解性教学视域下的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实验研究[D].江南大学,2016.

你可能感兴趣的:(坐看云卷云舒,揣摩理解设计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