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继香港后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答案你想不到

台湾国民党籍人大代表、前金管局长曾铭宗就曾经问,在香港经历一连串的经济萧条,同时又因为港独造成局势动荡,台湾能否趁机取代香港,成为第二个亚洲金融中心,台湾政府有没有这个打算?

当时最高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回答,是一直想,也一直非常欢迎香港的资金与高级管理人才来台湾。

那么,台湾究竟有没有可能接手香港,或者继香港之后,成为另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呢?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金融中心。

金融中心是泛指各类金融机构荟萃之地,许多金融活动凭借该地良好的软硬件设施,得以较其他城市能够有效率的进行。

主要有三大方面:第一,就是基础设施完备,这是指金融相关的软硬件设施,软件比如金融各类app、支付软件等,硬件比如各类终端机、U盾、办理业务设备等;第二,要庞大的公司来驻点,不只是数量大而已,还要多样化。因为金融商品很多样化,不是只有股票,还有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衍生性商品。第三,这个中心地区要比其他区域更快捷、更有效率,所以人才和资金才会聚集,形成金融生态。

英国权威调研单位,每年都会做一个叫国际金融中心指数GFCI的数据。

这份指数是汇集超过29000份金融经理人的网络问卷,再加上超过100个智库中心的指标,比如说世界银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著名经济学者等等。

这个指标的数据做出来之后,就委托全世界的金融专业人士来给世界主要各大城市评分。

在2020年3月所公布的评分,第一名是纽约,第二名是伦敦,第三名是东京,第四名是上海,第五名是新加坡,第六名是香港。

香港去年还是第三,今年已经掉到第六了,那么作为台湾首府的台北排第几呢?台北市的经济状况貌似不妙,年年在下降,2016年9月台北世界城市排名第21名,2018年已经降到了32名,2019年9月份最新的名次更降到了第34名,今年就一口气掉了41名,变成第75名。

台北市

去年在掉到第34名之际,台湾人大代表黄国昌,就曾经在台湾人大会议提出质疑,当时的金管局长顾立雄说,这个GFCI指标数据,是采取问卷方式,调查不客观,况且这个指数研究机构,背后跟反台独、反港独势力关系比较密切。

人家把你降等级,就说人家背后有鬼?此事引起台湾社会一片哗然。

话虽如此,我们还是回到现实谈论实际情况吧!那金融中心这门生意,台湾到底能不能做呢?

台湾经济部门在去年年底就已经表态,台湾要做有难度,有制度的门槛和地理位置的欠缺,还列举了五大因素,一是台湾奉行的是大陆法系,自由度是比不上英美法系,需要逐步完善;二是台湾不是英语系地区,对沟通交流有阻碍,短时间难以聚集大量人才;三是台湾本土税赋太高,对外贸易不利;四是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抬头,老百姓对金融行业有排斥;第五是资金自由进出度不足,监管比较严格。

这些都是问题,有些能克服,有些是真的很难。

这五点里,最容易克服的是英语,加强英语教育就是了,而重视实体法律的大陆法系问题,也不一定就是问题,日本也是大陆法系,京东排名高得很,对外国资金税赋太高,咬着牙降,也不是不能解决的。

台湾最核心的问题,其实是开放度,所谓开放度是指法律法规要松绑,法规越松绑,创意越充沛,能做的金融产品越多,相关的科技会越进步。

伦敦好几年可以超越纽约成为GFCI排名第一,就是因为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对金融业设置了很多规定,很多资金跟创意自然而然地转向伦敦,这居然使得纽约市政府集体抗议,一直要求美国联邦政府减少设限。

后来特朗普上台,他是个老狐狸,原本又是生意人,就当即松绑法律法规,不久很多资金就回头了。

如果去看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通常都有地缘关系。纽约位于美国这个大市场里,伦敦是靠欧盟,香港与大陆为邻,新加坡周边有东南亚国家。

那台湾如果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要怎么看?什么地缘优势?

那自然还是要靠大陆,但是由于台湾执政党(民进党)理念不一样,有很多忧虑,甚至引导台湾人民有这方面的忧虑。

东南亚国家的资金能否进台湾?答案是否定的,亚洲国家,一头是中国,另一头是新加坡,什么时候轮到台湾?所以台湾要做国际金融中心真的很难。

再说回来,因为钱太多,太集中,伦敦、香港、法兰克福、纽约的租金和房地产都非常地夸张,进一步就会更拉大贫富差距,而且每一次发生金融危机,这些金融中心都是首当其冲,当地经济必受更大的冲击。

所以偏安一隅的台湾,也有她的优势,只是不是金融这一块。

众所周知,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对头冤家,除了一直以来的领土纠纷,近年来还互相扬言打贸易战,如果一旦打起来,台湾可以从中捞点小便宜,接收部分高科技转单。

亚洲四小龙,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之中,香港、新加坡的优势是金融服务业,台湾和韩国是高科技制造业,比如台湾电子产业链、韩国的三星、汽车行业等。所以香港失色,取而代之的,极有可能是新加坡。

你可能感兴趣的:(台湾继香港后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答案你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