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7 这个周末,我又来了杂书馆

我想毕业后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距离杂书馆这么近之前我却从来都不知道。

作为一个单身狗每周末除了在家躺着看电影看剧之外都无所事事,基本上就是死宅在家。等意识到再这么颓废下去就完蛋了开始找周末可以待的地方的时候,发现整个朝阳区最近的图书馆距离我都得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于是又放弃了出门。。。

有次无意间想到了高晓松的杂书馆,才发现竟然距离我居住的地方这么近,骑自行车十来分钟就能到,只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预约就好。有这么好的一个周末消耗时间的圣地我之前竟然从来不知道真是太蠢了。

位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晓松老师的杂书馆但没有来过,杂书馆的位置很偏,在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村子里。15号线马泉营地铁站出来后坐公交944到何各庄西口下车,顺着道路直走差不多1公里的距离就到了。

这个地方不是很发达,商业化也没那么强,除了马泉营地铁旁边有个赛特奥莱卖奢侈品的地方之外,最近的商城就到来广营或者望京了。所以这里的环境跟三四线城市的农村没什么两样,道路坑坑洼洼的,两旁都是一些小饭馆,还有十几块钱就能理发的“沙宣理发馆”,不过也是,这就是个“庄”,在北京的“庄”。但与外面村子的环境相比,杂书馆所在的院子干净、清幽而又富有艺术感。

如果有想来杂书馆的朋友们,千万别忘记提前在“杂书馆“公众号上预约,选择”国学馆“或者”新书馆“,来的时候带身份证登记,存包,便可以直接进馆看书了。我来的地方是新书馆,环境超好的。

杂书馆门口

新书馆分为两层,一层的书比较多,还有一个专门给孩子看书的儿童阅览室,往里走就是一排排的书架,书架角落的地方还有干净的坐垫供读者使用。二楼的地方书不是很多,有几张复古的大桌子供带电脑的读者使用。安静的氛围很适合办公和看书。

我第一次去杂书馆的时候就在一楼,坐在一个角落里安安静静的看书。对我来说来杂书馆看书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十几二十年前的老书,因为通过这些被记录下的文字和生活我们能准确的感受到时代的变化。印象最深的就是自己看到90年代的生活类书教人们怎么保养皮鞋,怎么防止丝袜被扯坏,暖水壶该怎么选之类的问题,现在看起来觉得有点落伍,但在当时就是超级实用的生活工具书。

还有一本讲述当代女性择偶观的和对未来展望,三十年过去了,是不是没什么变化?

有趣的同时,看旧书也能体会到当一个编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能策划一本符合时代潮流的书并永久流传下去,这就是一个时代的记号了。其实作为一个出版行业的人,拿到一本书后最先关注的不是内容,而是这本书的书名,是否具有吸引力,然后就是版权页,出版时间,印刷次数,编辑,出品公司等等,以前的版权页上有时候还会写上营销编辑的名字,可惜现在很少有书会写了,只有作者、译者、编辑是保留下来的。而且做的就是营销编辑,如果能在十几年后看到一本写着自己名字的书,该有多感慨啊。

一楼一角

第二次去杂书馆我带着新买的笔记本,主要是来整理电脑里的文件,把印象笔记里的内容做好分类。我有定期整理的习惯,如果电脑桌面或者磁盘里的文件太乱的话就没办法安心工作,强迫症犯了更是影响工作效率,把时间都花费在整理上了,所以只能利用周末或者下班的时间做好整理,自从知道杂书馆这个周末好去处,来这里办公就是我最大的乐趣了。

杂书馆工作日的时候人不是很多,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有很多人,能带电脑来办公的基本也都是居住在这周边的人,不然大老远背着电脑过来也太辛苦了。当然还有不少是其他地方来打卡景点的。好不容易在二楼找到了仅剩的一个可以放电脑的空位。来这里的很多都是年轻人,大家有的带着耳机在看网上课程学习,有的带着笔记本办公,有的就安安静静坐在桌子前看书,桌子上摆放着杂书馆免费提供的水果和咖啡。这种环境下,无论读书还是工作,效率都是很高的。

杂书馆是10点开门,下午5点闭馆。一下午的时间我整理了将近十来个笔记,还动手写了这篇文章。如果是在家的话,我除了会刷一两部美剧之外,可能就干不了啥了。

希望能有更多的爱书的人可以来这里,那些留下来的经典,可是书店里找不到的哦!

(跟朋友约定了以后坚持每周至少有一篇文章,没有完成的处罚10块钱作为”朋友基金“吃饭的时候使用,也是未来监督我们彼此不要偷懒。之前总是挂在口头上说说,以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为借口一再拖延。现在开始了这个赌约,必须要开始执行了。公众号才刚开始运营,等发表的文章突破10篇的时候再开始更公众号的。如果你不逼自己做点什么,可能就真的什么都做不成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07 这个周末,我又来了杂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