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是Python中最基本的一种数据结构,它用于保存一组有序的数据。所有的数据在序列中都有一个唯一的位置(索引),并且序列中的数据会按照添加的顺序来分配索引。Python中的序列包括列表、字符串、元组等类型。
列表是Python中最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它是一个可变的有序序列,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其中的元素。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操作:
列表可以通过方括号 []
来创建,其中可以包含任意类型的元素。
my_list = [1, 2, "hello", 3.5, True]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hello', 3.5, True]
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列表中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表示第一个元素。
my_list = [1, 2, "hello", 3.5, True]
# 访问第一个元素
print(my_list[0]) # 输出:1
# 访问倒数第一个元素
print(my_list[-1]) # 输出:True
可以通过索引来修改列表中的元素。
my_list = [1, 2, "hello", 3.5, True]
# 修改第三个元素
my_list[2] = "world"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world', 3.5, True]
可以使用 append()
方法向列表末尾添加元素,使用 insert()
方法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使用 pop()
方法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my_list = [1, 2, "hello", 3.5, True]
# 添加元素
my_list.append("how are you")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hello', 3.5, True, 'how are you']
# 在指定位置插入元素
my_list.insert(2, "Python")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Python', 'hello', 3.5, True, 'how are you']
#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
my_list.pop(2)
print(my_list) # 输出:[1, 2, 'hello', 3.5, True, 'how are you']
range()函数用于生成一个自然数序列,具体如下:
range()函数可以使用三个参数进行调用,分别是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和步长。具体说明如下:
如果只提供一个参数,即range(stop)
,则默认起始位置为0,步长为1,生成一个从0到stop-1
的自然数序列。
r = range(5) # 生成序列[0, 1, 2, 3, 4]
如果提供两个参数,即range(start, stop)
,则生成一个从start
到stop-1
的自然数序列,步长默认为1。
r = range(0, 10) # 生成序列[0, 1, 2, 3, 4, 5, 6, 7, 8, 9]
如果提供三个参数,即range(start, stop, step)
,则生成一个从start
到stop-1
的自然数序列,步长为step
。
r = range(0, 10, 2) # 生成序列[0, 2, 4, 6, 8]
r = range(10, 0, -1) # 生成序列[10, 9, 8, 7, 6, 5, 4, 3, 2, 1]
需要注意的是,range()函数返回的是一个range对象,而不是直接返回一个列表。如果需要将range对象转换为列表,可以使用list()函数进行转换,如list(range(5))
。
通过range()函数可以方便地在for循环中执行指定次数的迭代操作,可以更简洁地实现类似的效果。
字符串是一种不可变的序列类型,表示由一系列字符组成的对象。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操作:
字符串可以通过单引号 ' '
或双引号 " "
来创建。
my_string = "hello world"
print(my_string) # 输出:hello world
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字符串中的字符,索引从0开始,表示第一个字符。
my_string = "hello world"
# 访问第一个字符
print(my_string[0]) # 输出:h
# 访问倒数第一个字符
print(my_string[-1]) # 输出:d
可以使用切片操作来获取指定范围内的子字符串,语法为 [起始索引:结束索引]
。不包含结束索引所在位置的字符。
my_string = "hello world"
# 获取前5个字符
print(my_string[:5]) # 输出:hello
# 获取从第6个字符开始到最后的子字符串
print(my_string[6:]) # 输出:world
由于字符串是不可变类型,不能直接修改其中的字符。如果需要修改字符串,可以使用字符串的切片和加法操作来实现。
my_string = "hello world"
# 修改第一个字符
my_string = "H" + my_string[1:]
print(my_string) # 输出:Hello world
元组是一种不可变的序列类型,表示由一系列元素组成的对象。与列表不同,元组的元素不可更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操作:
元组可以通过圆括号 ()
来创建,其中可以包含任意类型的元素。
my_tuple = (1, 2, "hello", 3.5, True)
print(my_tuple) # 输出:(1, 2, 'hello', 3.5, True)
可以通过索引来访问元组中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表示第一个元素。
my_tuple = (1, 2, "hello", 3.5, True)
# 访问第一个元素
print(my_tuple[0]) # 输出:1
# 访问倒数第一个元素
print(my_tuple[-1]) # 输出:True
可以使用 len()
方法获取元组中元素的数量。
my_tuple = (1, 2, "hello", 3.5, True)
# 获取元素数量
print(len(my_tuple)) # 输出:5
元组使用圆括号 ()
来创建,可以是空元组或包含多个元素的元组。
empty_tuple = ()
my_tuple = (1, 2, 3, 4, 5)
元组中的元素可以是任意数据类型,并且元素之间用逗号 ,
分隔。
my_tuple = (10, 'hello', True, [1, 2, 3])
元组是不可变的,意味着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元组的元素。尝试修改元组的元素会引发 TypeError
错误。
my_tuple[0] = 100 # 报错:TypeError: 'tuple' object does not support item assignment
可以使用索引访问元组中的元素,索引从0开始。也可以使用切片来获取元组的子集。
print(my_tuple[0]) # 输出:10
print(my_tuple[1:3]) # 输出:('hello', True)
元组支持解包(或称为解构),可以将元组的每个元素赋值给一个变量。
a, b, c, d = my_tuple
print(a) # 输出:10
print(b) # 输出:'hello'
如果不确定元组的长度,可以使用 *
来获取剩余的元素。
a, *b = my_tuple
print(a) # 输出:10
print(b) # 输出:['hello', True, [1, 2, 3]]
元组在以下情况下比较有用:
请注意,元组是不可变对象,所以无法向元组中添加、删除或修改元素。如果需要在操作数据时进行修改,应使用列表(list)类型。
每个对象中都保存了三个数据:
对于列表来说,它就是一个可变对象。比如我们有一个列表 a = [1, 2, 3]
。
现在让我们来进行一些操作:
我们可以通过变量去修改对象的值,例如 a[0] = 10
。这个操作并不会改变变量所指向的对象,而只是修改了对象的值。
请注意以下几点:
除了改变对象的值,我们还可以给变量重新赋值来改变其指向的对象。例如,执行 a = [4, 5, 6]
。
请注意以下几点:
总结起来,只有在为变量赋值时才是真正修改了变量,而其他操作都是在修改对象。
下面是一个代码示例,帮助理解上述概念:
a = [1, 2, 3]
b = a
print(a) # 输出:[1, 2, 3]
print(b) # 输出:[1, 2, 3]
a[0] = 10
print(a) # 输出:[10, 2, 3]
print(b) # 输出:[10, 2, 3]
a = [4, 5, 6]
print(a) # 输出:[4, 5, 6]
print(b) # 输出:[10, 2, 3]
在Python中,我们有几种比较运算符可以用来比较两个对象的值和身份:
==
:比较两个对象的值是否相等。!=
:比较两个对象的值是否不相等。is
:比较两个对象的身份是否相等,即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is not
:比较两个对象的身份是否不相等。考虑以下代码:
a = [1, 2, 3]
b = [1, 2, 3]
print(a, b)
print(id(a), id(b))
print(a == b) # 输出:True,a和b的值相等
print(a is b) # 输出:False,a和b不是同一个对象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两个列表 a
和 b
,它们的值是相等的,但它们不是同一个对象。所以,使用==
运算符会返回True
,而使用is
运算符会返回False
。
本篇博文涵盖了多个与序列相关的主题。
首先,我们介绍了不同类型的序列,包括列表、字符串和元组。我们讨论了如何创建和访问它们,并提供了修改元素、添加和删除元素的方法。接下来,我们介绍了range()函数,它可以方便地生成自然数序列,用于循环和迭代操作。
在讨论字符串方面,我们学习了如何创建字符串、访问单个字符以及使用切片来获取子串。此外,我们指出了字符串是不可变对象,无法直接修改,但可以通过创建新的字符串来实现修改。
当讨论元组时,我们解释了如何创建元组、访问元素以及获取元组的长度。同时,我们强调了元组是不可变对象,一旦创建就无法修改。我们还介绍了如何改变对象的值和改变变量指向的操作。
总体而言,本篇博文提供了关于序列、range()函数、字符串和元组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这些内容对于编程中处理数据、循环迭代和操作不同类型的序列非常重要。
希望本篇博文能够帮助您对序列和相关操作有更清晰的了解。
【python基础知识】0.print()函数
【python基础知识】1.数据类型、数据应用、数据转换
【python基础知识】2.if条件判断与条件嵌套
【python基础知识】3.input()函数
【python基础知识】4.列表和字典
【python基础知识】5.for循环和while循环
【python基础知识】6.布尔值和四种语句(break、continue、pass、else)
【python基础知识】7.实操-用Python实现“文字PK”小游戏(一)
【python基础知识】7.实操-用Python实现“文字PK”小游戏(二)
【python基础知识】8.编程思维:如何解决问题-思维篇
【python基础知识】9.函数的定义和调用
【python基础知识】10.用函数编写程序 - 实操篇
【python基础知识】10.用Python实现石头剪刀布小游戏-函数实操篇
【python基础知识】11.如何debug -常见报错原因及排查思路 - 思维篇
【python基础知识】12.类与对象(一)
【python基础知识】12.类与对象(二)
【python基础知识】13.类与对象(三)
【python基础知识】13.类与对象(四)
【python基础知识】14.图书管理系统的搭建(类与对象实操)
【python基础知识】15.编码基础知识
【python基础知识】16.文件读写基础及操作
【python基础知识】16.“古诗默写题”的python实现(文件读写和编码-实操篇)
【python基础知识】17.模块的概念以及如何引入
【python基础知识】18.实操-使用python自动群发邮件
【python基础知识】19.产品思维以及流程图的使用 - 思维篇
【python基础知识】20.“午饭吃什么”的python实现(产品思维-实操篇)
【python基础知识】21.高效偷懒的正确打开方式-毕业篇
【python文件处理】CSV文件的读取、处理、写入
【python文件处理】Excel自动处理(使用 openpyxl)
【python文件处理】-excel格式处理
【python爬虫】1.爬虫基础知识
【python爬虫】2.网页基础知识
【python爬虫】3.爬虫初体验(BeautifulSoup解析)
【python爬虫】4.爬虫实操(菜品爬取)
【python爬虫】5.爬虫实操(歌词爬取)
【python爬虫】6.爬虫实操(带参数请求数据)
【python爬虫】7.爬到的数据存到哪里?
【python爬虫】8.温故而知新
【python爬虫】9.带着小饼干登录(cookies)
【python爬虫】10.指挥浏览器自动工作(selenium)
【python爬虫】11.让爬虫按时向你汇报
【python爬虫】12.建立你的爬虫大军
【python爬虫】13.吃什么不会胖(爬虫实操练习)
【python爬虫】14.Scrapy框架讲解
【python爬虫】15.Scrapy框架实战(热门职位爬取)
【python爬虫】16.爬虫知识点总结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