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微澜||庸人自扰

前一阵子,睡眠出了些问题,诱因是闲的,把老毛病给激活了。

年轻的时候,做的是文字工作,因为是在闭门造车,每次都要熬通宵,越熬脑回路越清晰、越有精神,白天稍微眯一会儿,又生龙活虎了。而且一天到晚忙的要死,也不知道忙点啥,反正每天都缺觉,到了床上,倒头就睡,难得周末放假,不睡到中午是绝不起床的。然而积习成性,积重难返,如今内无压力,外无负担,原以为会心宽体胖,安然入眠,但事实恰恰相反,常常会无事生非,东想西想,稍一动脑便浮想联翩,难以入眠。

根子还要追溯到十年前,儿子外出求学,不再需要早送晚接,惯常的生物钟被打破,出现了失眠症状,整天脑瓜子嗡嗡的,尤其是晚上,脑袋里象住了只知了,吱吱吱的响个没完,前后持续了三个多星期。期间,上医院看了耳科、神经科和中医,还做了颅脑及头颈部的核磁共振,都没有发现器质性的病变,除了一堆医嘱外,也没有什么特效药,当时将近冬令,中医给开了三个月的膏方,没见啥效果。

自己上网查了一下,耳鸣、颅鸣本身不是病,但致因的疾病有数百种,一般很难找到真正的原因,因而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治疗。根据自己的判断,应该是伏案工作的缘故,颈椎压迫神经所致,一时半会儿也无法缓解,只能采取习服疗法,说白了,就是转移注意力,听到了就当未听到,习惯耳鸣这样的状态,很快就克服了睡眠障碍。

但耳鸣本身并没有改善,静默期间闲来无事,到网上找了些治疗的偏方,有中药调理的,有穴位按摩的,有锻炼缓解的,一一进行了尝试,结果弄巧成拙,耳鸣没有好转,却把注意力吸引了过去,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耳畔的知了声就此起彼伏,睡眠一下子成了问题,时常处于半梦半醒之间。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医生建议适当用点药,因为担心安定的副作用,并没有贸贸然嗑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朋友推荐了一款APP,手机放在枕边就能实时监测,还具备助眠的功能,于是当即就进行了下载,晚上就进行了测试,自感并未睡着,但手机显示还行,几天下来都是如此,感觉不太靠谱。又下单买了个手环,每天的数据也可以,自己也渐渐信了,睡眠好像也好了不少。

有一天突发奇想,既戴了手环,又打开了APP,让人意外的是,各项指标很不一致,和自己的感受也不一样。仔细了解了两者的工作原理,APP是通过呼吸进行检测,手环是综合脉搏、行动等进行判断,两者都是计算的结果,有其合理的地方,也存在失真的可能。拿手机APP而言,体位的变化导致距离的远近,势必会影响检测的效果。而平稳的心态、安静的姿势,也会让手环产生误判,坐在床上刷屏,竟然被告知处于浅睡的状态,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看来科技改变生活,还需要时日,APP卸载了,手环丢在了一边,偏方扔在了故纸堆里,经过这么一折腾,自己的注意力反而分散了,又习惯了耳鸣的伴随,睡眠也好了许多,虽然时常有起伏,但基本恢复到了原先的状态。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事微澜||庸人自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