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4.职业发展破局之道:持续行动和两条S成长曲线

这几天一直在看黄有璨的新书《非线性成长》,带给我很多启发,我发现和我之前读的《持续行动》这本书的理论有部分重叠,《非线性成长》给了一个具体的场景——职场,《持续行动》更加偏向于一种认知的转变,让你不惧艰险充满力量,两本书各有千秋,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今天我把这两本书的核心观点合而为一,我觉得结合一下,这种认知的力量会更强大。

黄有璨把职场按照时间线展开,从开始进入职场的15年到职业发展的1030年,如果把成长绘成一条曲线,它蜿蜒向前。这些曲线在坐标系上上下浮动,这让我想起了股票的波动,那些波动上升的曲线,非常优美,但是又蕴含着无限的力量和背后公司不断的成长。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在波动中滚滚向前,只不过有的人涨上去了,有的人跌到了谷底。

我们的职业发展受到商业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职业可能会在几十年间不断变动,一项新技术的发明可能造成很多职业的消亡,也会创造很多新的职业。只不过是有些人在变化中抓住了机会,有些人在变化中失去了竞争力。我们需要在这些变化中寻找长期不变的东西,才能在变动中抓住机会。不变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轨迹遵从S型成长曲线,经过前期漫长的底部摸索,到中期指数级的增长,再到末期的缓慢增长和衰减。想要破局,我们需要爬到一条S型曲线的末端,积累足够的能量,然后跳到下一条S曲线中再次获得成长,这种跨越可以是行业的跨越也可以是职位的跨越。这就是非线性成长的概念,通过前期在一个方向上持续行动,积累更多的能量,就能看到更多可能,如果再加上足够的胆识和魄力,就能抓住机会。

那么,第一件事,就是如何才能爬到一条S成长曲线的顶端位置?这是一个重大问题。

我们的职业生涯短短30年,按照scalers的N阶行动者的说法,30年大约是11000天,也就是一个4阶行动者能够到达的时间点。如果在这30年中,我们能够持续行动,那么应该会在一个领域内有所建树,成为一个领域内的专家。那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工作了30年的人,还有那没多人并没有成为专家,反而成为一个重复劳动的工具,逐渐在变化中销声匿迹?我认为这不是简单的行动问题,而是有效行动的问题。

黄有璨提出两条一级成长曲线的概念。一条是核心技能成长曲线,一条是商业/系统认知成长曲线,技能的精进能够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而商业/系统认知能够让突破阶层实现跨越式成长。我们无法跨过第一条曲线直接进入第二条,也不能只在第一条成长曲线上行动。

在《非线性成长中》,黄有璨提出,要想脱颖而出,有两条通路:成为一个顶级专家;成为一个商业操盘手。但是两者都需要经历两条成长曲线,缺一不可。如果想要成为一个顶级专家,基本路径就是开始进入一个领域内不断摸索,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然后找到一个核心技能不断精进,直到成为这个领域内前20%的人,这就到达了达一条成长曲线的上部,那么后面的另一条S成长曲线就会出现,这时我们就需要提升自己的系统认知和商业认知,让我们能够看到全局,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通过写作成为头部选手赚到很多钱以后,出来做课程教别人如何写作从而赚到更多,然后再去帮助别人开课程或社群,成功完成升级。只有系统认知足够强大,才能形成有用的方法论,能够让别人复制我们的成功。

一个核心技能可能需要众多通用技能加持才能精进一步,在职业生涯的前1~5年,应该好好学习一些通用技能。比如写作这项技能,应该算是通用技能,它可以提升你的逻辑思考能力,可以用来复盘思考,让每一次行动都有反馈,从而进入技能精进的正循环。我发现,如果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通用技能,但是这些技能很多人只是凑合着用,对于持续行动者而言,这就是需要不断精进的对象。一个核心技能是多维的,就像是一辆汽车的核心肯定是发动机,但是还需要传动系统、平衡系统、轮毂、轮胎、方向盘等等来支撑,才能发挥出发动机的最佳性能,跑出好成绩。缺了一个维度,达成的效果和效率就会有很大差距。对于一个职业或者一个岗位来说,核心技能并非这个岗位所独有,而是因为这个岗位因为这个技能才能达成目标或者更好地达成目标。

在习得技能的阶段,不要在意具体的方法。黄有璨提出,一开始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是正常情况,只有在多方尝试的前提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能发现那个正确的。李笑来也打过一个比喻,刚开始进入一个领域,就要像苍蝇一样,不断乱撞,早晚能够找到那个出口,找到之后就要像蜜蜂一样,专心采集蜂蜜。持续行动就是在积累量的基础上谈改进,放弃对具体方法的痴迷,而是把获取方法当做一个随手采集的工作。遇到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如果用起来不称手可以再选别的方法,方法好不好并不是做不做的理由和借口。就像写作,方法很多,写得好的人却很少,我看了秋叶的《写作七堂课》,里面的方法足够我用好几年了,但是我记得秋叶老师在书中提过一句,“可以不日更,但是要天天练手。”也就是说,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大量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再说S成长曲线,黄有璨的观点是,只有在一条核心技能曲线上到达顶端,成为前20%的人,第二条S成长曲线才会显现。scalers在《持续行动》中提出,只有大量行动,有了足够的量的积累,灵感和机会就能自然涌现。这两种观点殊途同归,都是注重量的积累,只不过黄有璨关注技能的精进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scalers注重每天持续的行动,用行动的力量压平方法的瑕疵。最终都是为了精进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没有持续的行动,哪有技能的精进?

现在这个时代,方法已经遍地都是,只要你想,随便搜搜都能获取大量的课程和社群,只不过很多人却失去了持续行动的信念。当你最一件事持续很长时间,早晚会遇到瓶颈,这时你的方法还管不管用,一目了然,即使需要改进,也是在一定能的基础上改进,而不是重新打地基。

你可能感兴趣的:(0064.职业发展破局之道:持续行动和两条S成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