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受到惩罚,孩子谁来扶养

我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努力着,似乎很少去关注过他人的需要,尤其是当命运向一边倾斜的时候,一个家庭原本正常的生活就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颠覆。

有些人说,只要有钱没有办不成的事。当然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也可能就不是问题,能用钱解决还需要建立在社会经济比较发达,供给能够满足的前提下,否则,有再多的钱也发挥不了它的市场价值。

比起父母离异导致孩子扶养压力增加要数父母犯罪入狱改造,无辜的孩子失去依靠,成为孤儿,甚至遭到同伴的嫌弃和孤立,在需要扶养照顾的年龄被社会遗忘。如果说父母犯罪需要监狱改造,他们的孩子同时也在变相为父母赎罪。

张淑琴——一位人民警察,一级警督,内刊记者,这位铁面无私的执法警察在行使自己的职责的时候,发现了这些犯人的家庭无意中被法律撕出一个“大洞”。

她发现服刑人员在狱中最割舍不下的是自己的孩子,最忧心如焚的是孩子无人抚养,一些服刑人员因孩子处境凄凉而拒绝改造甚至越狱、自杀。更有甚者,一些服刑人员的孩子因无人抚养而流落街头,因为缺乏正常的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甚至重蹈父母覆辙,走上犯罪道路。

  让张淑琴下决心扶养这些无辜孩子,是因为受一位服刑人员所托,去陕西扶风县探望几个留守儿童。

  她翻山越岭走了很长的山路,来到一户人家,家中的原有的5个孩子只剩下4个,老大因病没钱治疗,已经不在了。剩下的4个中,一个胳膊骨折了,一个牙被别人打掉了,几个孩子衣不裹体,由一位老奶奶照顾,门前地里种着麦子,老奶奶就跪在地上收麦子……”张淑琴说,后来,在那个大孩子的坟前,她坐了一个多小时。

  回到西安后,张淑琴写了一篇散文《儿女们》,文中“不知道孩子的眼睛是睁着还是闭着,但是他肯定在盼望着远方的亲人”。自此,张淑琴萌生并笃定了要照看罪犯孩子,她说她要给这些无辜的孩子一个家。

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时,很多人都有爱心,都愿意为社会的美好做出自己的贡献。但回到现实社会当中,真需要填补这个责任空白,做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在“太阳村”成立初期,孩子们都是张淑琴亲自到各个村、到服刑人员的家中领来的。在寻找需要被救助的孩子时,她甚至被人当作人贩子拒之门外。甚至还经常有人会问她:为什么要替罪犯照顾孩子?还有的服刑人员家属对她充满敌意,认为是警察破坏了他的家庭,现在要提出照顾孩子是假慈悲,把对社会的怨恨无意中抛向张淑琴。

几乎从一开始,张淑琴就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不理解,比起这些误解,更让她头疼的是解决扶养费的资金难题。除了要抚养孩子,还要保证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医疗,每年还要带他们到监狱和父母会面,完成对他们代养、代教的任务。

起初,“太阳村”里的被褥是她向单位同事征的,一人捐献了一床棉被。为了解决资金难题,有一次,为了见一位老板,说服他为太阳村捐助,她穿着警服在人家门口,站了4个小时。

针对长期以来没有固定资金来源的实际状况,张淑琴从2002年4月开始就探索企业化经营、公益化运作的模式,增强机构的造血功能。她办过砖瓦厂和服装厂,一方面为刑满释放人员解决就业,一方面筹集“太阳村”的运转经费。

转眼间,20多年过去了,太阳村累计抚养超过8000名服刑人员子女,98%的孩子父母在狱中得到减刑;2006年以来已有3000多名孩子通过分散助养得到太阳村每年提供的500元补贴;2001年以来接受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送来的托管儿童700余名;累计为600多名刑满释放人员、300多名成年后的服刑人员子女安置工作;同时还接待安置刑释人员300余人。

目前由她发起的“太阳村”慈善机构已经有九个,位于上海的第十个也将开始运营。现在的她已经69岁,目前扔扶养着八百多个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受到惩罚,孩子谁来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