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574]| 袁绍欲立新君,孙坚洛阳告捷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

春,正月六日,赦天下。

关东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将领们商议,认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曹操说:“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点评]

董卓裹挟着小皇帝,发号施令,毕竟打着大汉王朝的旗号,有着“合法”的身份,而关东联军,任命个官,还得以“表”的形式向朝廷(董卓)申请,这非常尴尬。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讨董卓,救国家,这是名正言顺的。但是,十几万的关东联军没有作为,是因为没有一个领袖可以号令所有人,这是另一方面的言不顺,事不成。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

[点评]

当初周勃、灌婴一口咬定少帝不是惠帝的儿子,如今韩馥、袁绍准备依葫芦画瓢,也要“一口咬定”。

袁术暗中怀有当皇帝的野心,认为国家有一个年长的皇帝对自己不利,于是借口公道正义,拒绝了韩馥和袁绍的建议。

袁绍再次给袁术写信,说:“如今西边名义上有一个年幼的皇帝,而并没有皇家的血统。公卿等朝臣都谄媚董卓,怎能再相信他们!只要派兵去守住关口要塞,自会把他们全都困死。我们在东边拥立一个圣明的皇帝,就可期望过上太平日子,为什么迟疑不决?再说,咱们全家被杀,你不想想伍子胥是怎样为父兄报仇的,难道可以再向这样的皇帝称臣吗?”

[点评]

袁绍的意思是把袁氏家族被屠的账算在献帝身上。

袁术回信说:“皇帝职明睿智,有周成王姬诵那样的资质。贼臣董卓乘国家危乱之时,用暴力压服群臣,这是汉朝的一个小小厄运,你意说皇帝‘没有皇家血统’,这岂不是诬蔑吗!你还说‘全家被杀,难道可以再向这样的皇帝称臣’,这事是董卓做的,岂是皇帝吗!我满腔赤诚,志在消灭董卓,不知其他的事情!”

[点评]

袁术这话说的虽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只不过都是虚伪的,他自己做起了当皇帝的清秋大梦。

韩馥与袁绍竟然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他坚决拒绝。韩馥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袁绍等人这才作罢。

[点评]

袁术野心很大,所以袁绍搞不定。刘虞没有野心,所以不接受皇帝称号。韩馥与袁绍退而求其次,想让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这勉强算得上“言顺”,但刘虞仍然不接受。讨卓联军这名正言顺的事,始终没有解决。

二月十二日,任命董卓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

孙坚率军移驻梁县以东,被董卓部将徐荣打败,他又收集残部进驻阳人。董卓派遣东郡太守胡轸统率步、骑兵五千人,攻打孙坚,任命吕布为骑督。胡轸与吕布不和,孙坚出来迎战,大破胡轸,斩杀他部下的都督华雄。

有人对袁术说:“假如孙坚攻占洛阳,就不能再控制他,这是除掉了狼而得到了虎。”袁术感到疑虑,便不再给孙坚运送军粮。孙坚连夜奔驰,去见袁术,在地上画图为他分析形势,说:“我所以奋不顾身,上为国家讨伐逆贼,下为将军报家门私仇。我与董卓并没有个人怨恨,而将军却听信外人的挑拨之言来猜忌我,这是为什么?”袁术惭愧不安,立即调发军粮。

孙坚回到驻地,董卓派将军李傕劝说孙坚,表示愿与孙坚结成儿女亲家,并要孙坚把他子弟中想做刺史、太守的,开列一个名单,由他推荐任用。孙坚说:“董卓逆天无道,我今天要是不能灭你三族,昭示天下,则我死不瞑目,怎会与你结亲!”

孙坚继续进军,抵达距洛阳九十里的大谷。董卓亲自出击,与孙坚在诸陵园之间交战,董卓败逃,退守渑池,在陕县集结兵力。孙坚进入洛阳,进攻吕布,吕布也被打败,退走。于是孙坚打扫皇帝宗庙,用猪、牛、羊进行祭祀。在城南甄官署的水井中,找到了传国御玺。他又分兵到新安、渑池,以逼迫董卓。

[点评]

《三国演义》中董卓是被各诸侯在虎牢关击败后自行撤出洛阳的,其事实是被孙坚一个人打跑的。所谓“三英战吕布”,其实三英(刘备、关羽、张飞)当时并没有参战。至于斩华雄,和关羽不挨着,是人家孙坚的事。华雄本来只是个毫无战绩的毛将,却也因为《三国演义》要用他来衬托关羽的武艺和战绩而被描写的深入人心。

关于传国御玺,据裴松之《三国志》注引《江表传》记载,孙坚当时驻军洛阳城南,附近的甄官井上,早晨有五彩云气浮动,众军惊怪,没人敢去汲水。孙坚命人下到井内,打捞出了传国玉玺,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缺一角,文字是“受命于王,既寿永昌。”人们都说,这是当年张让等作乱,劫持天子出奔,左右分散,掌玺人在混乱时投到井中的。


董卓对长史刘艾说:“关东的叛军屡败,都畏惧我,不会有什么作为。只有孙坚有点不知死活,挺会用人,应该告诉诸将,让他们知道提防。我从前与周慎到金城郡西征边章、韩遂,我向张温请求率领部下做周慎的后援,张温不同意。张温又派我去讨伐先零的叛乱羌人,我知道不能取胜,但又不能不去,于是出发,留下别部司马刘靖率领四千步、骑兵驻在安定,作为呼应。羌军想切断我的归路,我只作轻微攻击就冲开了阻截,这是因为他们害怕安定的驻军。羌军以为安定会有数万大军,不知只有刘靖一支部队。孙坚随周慎作战,向周慎请求先率一万人前往金城,让周慎率二万人为后援。边章、韩遂害怕周慎的大军,不敢轻易与孙坚开战,而孙坚的军队足以切断他们的粮道。假如周慎那帮小子能用孙坚的计谋,凉州或许能够平安。而张温既不能听从我,周慎又不能听从孙坚,最后只能战败而退走。孙坚是个佐军司马,见解却与我大致相同,确实是可用之才。只是他无缘无故地跟随袁家的那些公子,终究是死路一条!”

[点评]

连董卓这等心胸狭隘之人都能赞赏的孙坚确实不是一般人。

于是,董卓派东中郎将董越驻守渑池,中郎将段煨驻守华阴,中郎将牛辅驻守安邑,其余的将领分布各县,以抵御山东联军的进攻。牛辅是董卓的女婿。董卓回到长安。孙坚在修复历代皇帝的陵墓后,率军回到鲁阳。

[点评]

孙坚这次却没有乘胜追击,而是收兵返回了鲁阳县。撤军原因传说是孙坚得到传国玉玺。于是心里便起了一些异想,也没和关东联军们打过招呼,擅自就撤兵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574]| 袁绍欲立新君,孙坚洛阳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