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新上林赋》第十章 步摇、行人、公主、王子

作者:山禾女鬼

第一节

        上回说到,太子刘彻来送行,遇见了他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之一——卫青,尽管那时他俩仅能被叫作“男孩儿”。“命中最重要的男人”?!怎么听怎么暧昧① 。重新说过,刘彻在为我们送行时,遇见了卫青,即,未来的皇帝遇见了未来的大将军。

        接着,刘彻告诉小卫,可安排他姐姐一家人到附近的平阳公主府里做事,并会多加照顾,叫他放心去西域,小卫和姐姐甚是欢喜。

        众人上马继续赶路,我们拜辞了未来的天子,此番是正式分别了。

        在马背上,我回头又望向卫姐姐一家,一同回首的还有小霍,他正在看最小的那个女孩子,她也向他挥手......我才发现,她乌黑的“抓髻”上有个小小的闪光点,在阳光下越发地亮眼,随着她脚步的移动轻轻摇晃,那不正是小霍问我要的那个小坠子——“金步摇”。

        小霍发觉我盯着他,便扭回头紧走几步追上小卫他们。

        小姑娘失落地立在那儿……静静地……

        我追上小霍问:“你喜欢卫家的小姑娘?”

      小霍一愣,半响没说话……

        “她是卫子夫吗?”

        小霍吃惊地看着我……

        旁边的小卫道:“大人,你恢复记忆了?不对呀,除了霍兄弟旁人该不会知道小人外甥女的名字……像我们样的人家……”

        “呃,我很早以前听说过……”

        “!?!”这下,两副吃惊脸。

      这卫青都定位了,他的姐妹中最有名的,猜也猜得中。

        “不不!小人,呃!”小霍急了,“小的喜欢的不是子夫……”

        小卫抢着道:“不,小人以为,霍兄弟应该更喜欢少儿吧……少儿比子夫更开朗些。”,“小人的三个外甥女,最大的叫君孺、老二叫子夫,最小的是少儿②,小霍去过小人家中几次,我见他跟少儿最投缘。”

        “少儿?最小的那个?七八岁的?你……呃?”

        这两个人的神情好像在说“大人,这有啥奇怪的!?”。汉代法律要求女子十五岁之前,没有特殊情况,都应出嫁婚配,即便小卫姐姐的情况没正式嫁,也有了事实婚。十三岁结婚都算晚婚,这么说七八岁谈个恋爱,也很合理。

        看来我猜错了,“呃,没什么,只要别喜欢卫子夫就是安全的,你可没实力跟她未来的老公抢人!”

        “?!什么?子夫未来的啥?大人的意思是?……没听说有人家来提亲呀!大人,您是喜欢子夫吗?那……”小卫絮絮叨叨起来。

        “呃,没,没,我也不敢,咱们快赶路吧,多想无益……”我打马跑开了。

第二节

        介绍一下我们此行的路线,于阗古国在其最兴盛的时代大致的国土范围包括:今和田﹑皮山﹑墨玉﹑洛浦﹑策勒﹑于阗﹑民丰等县市。西汉时③的于阗国大约位于今天的和田一带,具体在今塔里木盆地南沿,我国西北的国境,接近印度的克什米尔;中心地区在发源于昆仑山的喀拉哈什河和玉龙哈什河之间。打开今天的中国地图,您就会发现,如果想从西安到和田,差不多要穿过整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穿过整个柴达木盆地以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部边缘。在这个时代,此行是多么艰苦的旅程!事先我已经记熟了本次出使的路线,它与古代“丝绸之路”其中的一条路线基本一致,算是“丝绸之路”中的南道,是最短的一条路线,大致是:从长安先到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古国直至于阗。这条线路是这个时代所能选择的最好走的一段了,据说我们要走上半年。我边走边做计划,希望通过合理地规划使时间缩短一些,因为耗时越多,变数也就越多,我还要回去现代呢,可耽搁不起。

        出长安后的第一个驿站,有于阗的使者在此恭候迎亲。他们本是前来请婚的使臣,大汉皇帝让他们在此处等候,是出于一种礼节,以展示他们的诚意。此处是“交付公主”的一个交接点,但由于他们国小力薄,所以全程的护送以及后勤服务工作还是由大汉负责“承办”,这也足见大国的实力。

      任何人都能看出那于阗使团成员看到偌大的送亲队伍以及如此的仪仗排场后,脸上表现出来的震惊和恐惧。前章有提到,这一行“陪嫁的”和“送亲的”人员加一块有近五千人,这哪里是去和亲,这是要占领于阗的节奏!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于阗古国当时的人口也就三千户,能打仗的人口最多也就三万人。若大汗派了五千兵马,战术上运用得当,且武器装备精良程度又远远超过于阗,您说,能不能真拿下于阗?还和亲呢?一举把这弹丸小国变成特别行政区,公主即是首任“特首”。除了震惊和恐惧外他们脸上也有一丝欢喜,估计是庆幸能抱上大汉如此强国的大腿,攀上了高枝,繁荣发展指日可待了。

        于阗使团中领头的三位特使先向公主行礼,在举行了简短的“交接”仪式后,再向我行礼。现代人想知道于阗人究竟长什么样,得靠什么颅骨复原技术了,前提是先出土一个颅骨,真伪鉴别之后再复原分析。我现在看的可是真真的,典型的外高加索人④ 的模样,深目虬髯,高颧骨,白肤色,脸上棱角分明。只是眼前这三位身材并不高大,其中一个年纪大一些的使臣用生硬的汉语向我介绍道:“在下曲陀靡,这两位是在下的兄弟源多邪和宝靡格。我兄弟三人皆生于我于阗国知名行人世家……”

        WHAT?!“行人”?过路的显摆啥?一见面就吹牛,国家大事没提,就先说他们家,全家都是“过路的”。身旁的公主府小吏见我皱眉,忙贴近我低声说:“大人,‘行人’就是‘行者’的意思!”。“行者”?我又联想到“孙行者”,难道我这是“张骞西游记版”?

        于阗使臣接着道:“我先祖历代为行人,今有幸为使与大汉联姻,乃我族之无上荣耀,家国之万幸!”您听见没?他先说“我族”再说“国”,一个国家的使臣,先说自己的家族,后说自己的国家,这啥外交水平!可见这个国家民众的“国家意识”不强,日后定会出现分裂和动荡。其实,他们有这种思维在当时也很正常,那时的各少数民族小国很多处在原始社会阶段,连奴隶制社会都没有形成,人民的意识思想最多只达到为了自身的安全与生存去维护部族的利益,让民众去爱戴和理解国家这种政治的机构,还是有些难度的。想到这儿,我不禁替公主未来的命运担忧!后来,我在路上又问了小吏才知道,这个“行人、行者”即“外交官”,于阗使者系世代“外交官世家”,出身名门,身份显贵。就搁现在,“外交官世家”,那来头儿也不小啊。

        公主听完使者的话,优雅地说道:“想我大汉承袭中原上古文明,乃昌明之邦,今我仅以身为使,乃教化异族为己任,授天子礼仪,携戎夷以助我大汉之共荣,乃令天下人皆晓于阗。”公主这番话彰显我大汉威仪:我们大汉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强盛的国家,今儿我才是使者呢,来教你们学文化的,我要把你们教育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和其他少数民族一起,拥护我大汉王朝,我们也保护你们共同繁荣,到时世界人民就知道有个于阗了。在我面前少跟我提你们家族啥的,你们国家还排不上名呢。(作者注:这段话,请用“京片儿”,也就是北京口音读,效果更佳,如果您是南方人,请找一北京同事帮你读!)

        曲陀靡忙跪下道:“是,是,臣等愿自今日始尊公主为我国之母,启我国万世之荣昌!”孺子可教,马上就爱国,尊称国母了。

        自此,于阗的使者便与我们同行。相处几日下来,觉得他们蛮朴实真诚的,也很正直,到底是于阗贵族,受过教育,有修养,汉语水平除语调叫人头疼之外,语法还不错(以古汉语语法水平论),交流不成问题。他们给我讲了很多当地的风俗,给乏味的旅途增添了些许乐趣。三个“行人”兄弟中,老大曲陀靡比较古板,老二、老三更活跃一些,尤其老三说话会迎合人,使人感到亲切温暖。果然不愧是外交官世家出来的,交流中没有明显感觉到民族间的差异。

        相处中,我发现他们对匈奴人有一定的敌意,老大曲陀靡更认为匈奴几乎是他们最大的敌人,言语中明显流露出对匈奴人的不齿,认为他们“粗鲁好武”,没文化,而这些话往往都是点到为止,似乎忌惮我是汉使,怕会传给匈奴。由此可见,在于阗人眼中大汉跟匈奴关系尚可,这是我穿越以来一直困惑的一点。我在大汉期间,从没听说过匈奴与大汉关系如何紧张,难道大汉跟匈奴不是长期的敌对吗?匈奴人不总是扰我国境,伤我边民吗?史料中的“抗击匈奴”、“抗匈将领”这样的词汇从何而来?“抗击”首先得是被人欺负,才有“还击”之意?我目前所见的匈奴人,唯有温文尔雅又宽厚英俊的匈奴王子伊稚斜一众,定是哪里不对。

        自打过了第一个驿站,公主就提出骑马与我们同行,此举遭到随行的各类官员仆从的强烈反对。不遂她愿公主便不肯前行,我只得劝说众人,派人教习保护公主,如果公主能够通过考核,那途中便可适当骑马。我觉得,一些艰难路段,车辆通过不易,骑马反倒方便些。公主自上马后,不日便能纵马而奔,马儿跟她也十分合拍,或者她原本就会骑马,只是不曾显露而已。

        一日,与公主骑马并行,看着她阳光航的笑脸,我轻叹了口气,不觉继续看她。此时的她,好似一个无忧无虑的现代女孩,任微风吹着如瀑的黑发,十分地洒脱惬意。离宫后,她像变了个人,再不是以前那个苦苦恳求我陪她去西域的忧郁的女子;我仿佛又回到了现代,偷偷观察一个开朗的阳光少女。

        “为何一直看我,我是公主,是尔等随便看的吗!”她调皮地说。

        “臣万死,冒犯了公主……”

        “罢了,我再不是以前的那个公主了,忘了大汉的礼仪吧!我自由了,你也自由一些吧!”

        我笑道:“公主不是说‘乃教化异族为己任,授天子礼仪’吗?怎么能忘呢?”

        “那是我吓唬他们的……”

        “公主很像我家乡的那些女孩子们!”

        “什么?”她沉下脸,面带愠色:“哼,你家乡的女子如何?!”

        “阳光女孩!”

        “何为阳光女孩?”

        “这个嘛,总之就是快乐开朗的姑娘吧!”

        她沉思了片刻道:“我一直觉得把我做出来的那个地方,即便灯火辉煌,也是个黑暗的地方。

        “把我做出来的地方”这是什么概念,难道这位公主是机器人?Lucy女神在汉代搞的发明?

        她接着说:“我娘说,做人要阳光,看不见阳光,心里也要有阳光,实在没能得到阳光,也要带着一颗光明的心去死。”

        ?,这是Lucy说的,像她,好正能量啊!

        公主接着道:“我想,现在我可能找到阳光了吧!你看,那远处阳光亮得都睁不开眼呢!”

        我望了望前途,真可谓一片光明。这里是大平原,一眼可以看到天际,正值正午,阳光洒在驰道上,天宽地阔的景象,人的心里着实爽快敞亮。

        这时,不远处的驰道上扬起一片尘土,似有马匹飞奔而来。

        我跟公主不约而同地望过去……

第三节

        跑来的是匈奴的小种山河马,骑者正是一副匈奴人打扮。

        很快,马到了我们跟前,那人翻身下马,动作极快,掀起自己的面纱扑倒在我们面前,用更为生硬的汉语道:“大人,先生,请救救我家王子吧,王子他病得很重,求先生随我去看看吧!”

        “怎么了?别急,你慢慢说,说清楚点!”

        “王子近日腹疼痛,今日更觉不适,刚刚摔下马了,身体高热,说话都困难了!我匈奴土法已无力救治,大汉公主随行定有大夫,求大人帮助。我家王子说,大人是少有的智障,还请大人相助。我部众愿万死以报大人!”

        “啥?少有的智障!你家王子说的?”

        “对,您就是智障,请大人帮助……”说完,他扑在地上不起来了!

        我问公主:“他说我‘智障’?”

        “嗯,”公主点点头,调皮地笑了起来:“我们去看看吧!”

      古汉语里“智障”还有别的意思吧。

        我喊来小霍,叫了十几个郎官,三个大夫及两个助手。

        “前方带路!”

        正要出发,于阗行人三兄弟闻讯赶来,曲老大道:“大人且慢,恐匈奴人有诈!”

        “我想不至于此!”

        “公主不便前往!”曲老大退而求其次。

        “那你问公主!”

        “有何不便,我倒要去看看!你们不是要重我为国母吗?当然要服从国母!”公主任性地说。

        三人无语,也打算跟着去,又觉得不合适,我向小卫使了下眼色。小卫道:“三位在此等候吧,公主和大人是去助人,不会有事,在下愿陪三位在此等候,午膳时间也到了,在下这就命人给三位准备午膳。”

……

        我们一路快马来到匈奴人的临时营地。因为王子突发急病,匈奴人尚未搭起营帐,一群人正围在一棵大树下,有人端着水,有人拿着羊皮遮阳,个个都很焦急的样子。

        只见伊稚斜靠在一个仆从的怀里,面色苍白,双目紧闭,头发被汗水浸得一缕一缕地蜷贴在脸上,长长的睫毛似乎也被汗水打湿无力地垂着,他痛苦地咬着牙关,嘴唇紧绷无色,双手捂着右腹部用力到指节发白。仆从不住地帮他擦汗水,刚刚擦过另一层汗水马上又覆满前额。

        我喊了一声:“把王子放平!”

        他听见是我来了,费力地睁开眼睛:“大人……先生……”并伸出一支苍白的手。

        “王子先不要讲话,让在下来看一下!”他现在的状况,我判断是急性阑尾炎。他不知道我读过医科,许是此前相见觉得我是个讲道理的人,心想,向你们求亲,你们不嫁,向你们求医总能帮个忙吧。

        匈奴人马上向两旁闪开,我们几个都来到王子身边,大夫中的一位老者摸了他腹部,看了看他的眼底,叹了口气,便拱手道:“王子得的是肠痈!”

        果然是阑尾炎,古人所称肠痈,指的就是阑尾炎。

        老大夫继续道:“王子病势严重,想必已拖延多日,现已用医困难,恐有性命之忧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作者注

①:有时候话就看人怎么说,有些讲法看上去就是有些色彩的。这里我要讲一个例子,您再看看司马老公公的《史记》中一章叫“宁幸列传”,这个“传”主要讲的是一些“宁幸”之臣。何为“宁幸之臣”?这些人主要就是用非正常才能让皇帝喜欢并得到重用的臣子。这种“非正常才能”包括,会做饭的,会拍马的,会表演皇帝喜欢的才艺的,如皇帝是双性恋的话,那就是皇帝的男朋友(怎么是双性恋?你听说过皇帝仅是同性恋的吗?估计没有吧,那么多后宫佳丽,皇帝就算是心里是“同”的,也不方便表现出来吧,就算表现出来,史书敢写嘛?好,你是同呃的,那你怎么绵衍子嗣?没嗣,你还当啥皇帝!马上就引出帝位的合法性问题了)。

        还有就是外戚,尤其是皇帝宠妃家的外戚。“幸”这个词儿,在古代就是非常有“色彩”的词了,自古人们就是很在意这种“神秘色彩”,别的解释都没关注,那只要被称为“宁幸之臣”的,往往就被第一个想到是皇帝的男朋友。千百年来,被多少人敬仰的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就因为司马老公公一句话,“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并且这句话被放进“宁幸列传”里了,就都被认为是汉武帝的男朋友,这其实并不一定准确。人家司马老公公不是这意思的啦,人家是说,“卫同学和霍小弟,因为是卫皇后家的外戚,而被皇帝所喜欢信任,但是呢,人家两位都很自强,靠自己的本事都能有出息,建功立业”。要我说,外戚怎么了,不就是小舅子嘛,姐夫打仗全靠小舅子了,哥对你对你姐这么好,你不帮哥出口气?就算不是外戚,但凡有点作为的皇帝,见一有本事的小伙子,咱俩啥关系都没有,叫你去帮我灭匈奴,你愿意去嘛?我能信任你吗?那就算我跟你姐没关系,也得想法儿把你姐娶过来,叫你成为我小舅子,不把你姐押我这儿,你能好好打仗吗?您说对吧!

        另外,即便是“宁幸列传”中所提到的韩嫣,那也不一定真就是武帝的“男朋友”,人家书里说了“时嫣常与上卧起”,“天子车驾跸道未行,而先使嫣乘副车,从数十百骑,骛驰视兽”。韩嫣跟武帝常同榻而眠,一起打猎,可没说别的啊,好兄弟就不能同睡一张床了?就不能一起打猎了?皇帝就没个哥们儿、好兄弟了?我这里想说的就是,不要一“宁幸”就想到跟皇帝有什么“特殊关系”,在古时候受皇帝重用或是喜欢的臣子,不一定就是皇帝的“男朋友”,就算真是皇帝的“男朋友”也不一定就没本事。外戚也不一定都是皇帝的“男朋友”,外戚不一定就没本事。我这里说的都是“不一定”,具体是不是“一定”,您有兴趣就再研究吧,我这儿就先不说了。当然,我也同意,在君主制度的社会里,外戚太有本事了,势力过于强大是绝对不好的,会影响到皇权。西汉初年的“吕外戚”(吕后),多生猛,把小三情敌做成“人彘”,西汉中段的“霍外戚”(霍光以及他老婆),把宣帝的皇后都毒死了,西汉末年的“王外戚”(王莽)把皇帝本人给毒死了,自己当皇帝了。外戚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呀。好吧,这个问题讲的人太多了,咱也不提了,您有兴趣就自学吧。

②关于卫君孺、卫子夫、卫少儿,《史记》中记载是卫少儿其实是卫子夫的姐姐。咱这是文艺作品,人物其实是虚构的,因故事情节需要就颠倒一下顺序,卫少儿成了卫子夫的妹妹。我这里要说的是,历史上的卫家这位卫妈妈可是生了不少孩子的,据说(《史记》说的啊!)卫青还有一个哥哥叫长君。卫青还有两个弟弟,本来不姓卫,后来卫家发达了,那两个弟弟也都说自己姓卫了。我个人分析,这两个弟弟是卫青亲爹,郑老先生家的弟弟,并不是卫妈妈生的,他们以前可没抢着姓卫,后来改姓是为了攀附的原因。所以卫妈妈自己可能是一共生了五个孩子,那也不少啊。

        另外,我得再说一下这姐妹三人的名字,您可能觉得这姐仨儿的名字可是太拽了,不仅好听,并且多有文化呀!不是的,古人说话就是古汉语,古汉语很多常用字词现在看来听着就是很有文化滴。其实,我个人的观点,“卫君孺、卫子夫、卫少儿”,这三名儿翻成现代汉语的含义就是“卫招娣,卫来娣,卫盼娣”的意思,按照卫家三姐妹的实际出生顺序,均是年长于卫青的,也很可能年长于卫青的哥哥,在卫青哥哥出生前,卫妈妈就生了三女孩儿。卫家贫苦出身,在那个落后的农业社会,是非常需要男孩儿的,卫家太想要男孩儿了。这不是一个有文化的家庭,是一个需要劳动力的家庭,卫妈妈的这种婚姻状况,很显然,老公们指望不上,所以要指望儿子。从卫少儿的名字上看,很明显表达了他们家缺少男孩儿的状况。也有史料说,卫君孺,其实叫卫孺,孺为“孺子”呀,男孩儿名,盼男孩儿呀。

        咱们再举个别人家的例子,再比如,汉文帝的皇后叫“窦猗房”(武帝的奶姐,有名的窦太后),大弟弟叫“长君”,小弟弟叫“少君”,这位皇后也出身贫寒,她那名字听着是不是也很拽?其实不然,已经有学者写过研究论文说“猗房”在古时就是“猪圈”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位皇后是在“猪圈”旁边出生的,家里太穷了,所以送进宫给人家当婢女去了,其实她就叫“窦猪圈”,当时起字时肯定没想到她能当皇后。而“长君”和“少君”,搁现在也就是“大郎”、“二郎”的意思。连汉高祖最初的名字叫“刘季”,就是“刘三儿”的意思,您说其他贫苦百姓家庭能把名儿起得好哪儿去?

        好了,既然本是虚构的,我以后尽量在行文中少讲古代确有其人的这类人物,咱不缺角色对哇,也不缺有趣的故事,尽量少在这些古人身上大作文章,避免“衍生故事”。卫子夫的故事现在也被电视剧给过度炖煮了,我要是再提她您是不是都快吐了,咱以后尽量少提她。您千万别因为我提她了就换台啊,请您继续关注啊!

③于阗:其实史料中最早有关于阗记载是在历史上真正的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之后,自那以后,中土才知道有于阗这么个国家,再后来它成了西域四国之一,在唐代才兴盛过一段时间,后来被“黑汗王朝”所灭。本故事是虚构的,所以故意写的是张骞从西域回来之前的事,就在这儿可劲儿地杜撰啊!

④外高加索人,即外高加索人种人类学对人种的一种分类名词,简单可以理解为白种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载|《新上林赋》第十章 步摇、行人、公主、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