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力新生大学书影评征文|FFLLLL|《菊次郎的夏天》:温情寻母之路背后蕴含对人生成长的一些哲思

《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由北野武自导自演的日本电影,豆瓣评分8.8分。这部电影不仅列入了豆瓣Top250榜单之中,更是获得了1999年金棕榈奖的提名。影片中,日式的温情与幽默融合得相得益彰,更是增加了观影愉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正男,自幼丧父的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暑假时,同龄的好友纷纷外出旅游,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人留守在家中。正男一次偶然时发现了母亲的地址,并决定一个人去爱知县丰桥市看她。

好心的邻居阿姨得知正男的计划后,安排无所事事的老公菊次郎,陪伴正南一起踏上寻母之旅。这段旅途也因这个后背满是纹身,动辄就骂骂咧咧的男人,而变得充满未知却也趣味横生。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一直关注于小男孩能否顺利找到母亲。再次重温细节,却发现整部影片貌似平淡的故事背后却是令人深思的人生。日本的电影就是如此,没有美国大片那般鲜明的人物个性,没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只是简简单单的人物与故事,细腻地拨动我们与现实交汇的每一根神经。

单看故事情节似乎不足以赏析这部文艺片,本文将从该片的角色塑造、叙事方式、镜头语言和内涵表达四个方面来进一步剖析这部影片的独特魅力。

01、通过旅途中的多次人物冲突,表现菊次郎的内心世界

电影聚焦这一大一小两个人的“寻母之旅”,由于车费不足,他们只能四处求助,也因此结识了各色有趣的人。影片中导演并没有以一种成人的眼光审视菊次郎这个一事无成的中年人,而是以正男这样孩子的心理去形象刻画了这个和自己同行相似的怪叔叔,记述了两人相互帮助,“共同寻母”的奇妙旅程。

①多次冲动无理的行为,反映了他在缺少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心智并未成熟

菊次郎是一个大大咧咧、面相极凶的怪人,常常把“混蛋”二字挂在嘴边,动辄便向或熟悉或陌生的人恶语相向。在赌博中因输钱而对同行人发火;自己不会游泳,却偏要逞强,得救后不去道谢而是冷眼相向;为了搭车,在街道上放钉子,害得别人车祸坠江,又拼命逃脱。

但其实在故事一开始,菊次郎与妻子的对话便已经给出了解释:

在菊次郎很小的时候,母亲便抛弃他,和情夫跑了;

他不得不很早步入社会,饱受白眼;

又因无人约束染上恶习,见到比自己弱势的人便伸手抢钱,为所欲为。

他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则,却又摆脱不了贫穷、无奈的泥沼。因为缺少爱,菊次郎也不懂得如何对他人,对世界表达爱,只能用幼稚的行为引起注意,仿佛没长大的孩子一般,霸道地要求一切都要符合自己的心愿。

②发现正男的悲伤后,用善意的谎言劝慰他,体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

随着旅途的进行,菊次郎慢慢发现正男的脆弱,更看到了自己儿时的影子。在公车站等车时,发现正男紧紧攥着母亲的照片发呆,菊次郎便逗他笑,转移他的注意力。偷来的三个饭团,两个给了正男,告诉他:“大人就是要为孩子牺牲的”,自己躲起来吃另一个。在观众看来是一件有趣的小事,却带给了正男久违的关怀与温暖。

之后,两人终于找到正男母亲的住址,发现她已经重新组建了家庭,彻底抛弃正男。菊次郎更是反复确认姓氏与详细地址,又用抢夺来的天使之铃安抚他。笃定地让正男相信母亲是搬走了的,还留下天使之铃给正男,在伤心的时候只要摇一摇,天使便会出现。

这一幕幕剧情的推进,让观众发现,这个总爱无理取闹的中年男人,心底也有柔软的一面。他开始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为正男规划,学会了妥协,尽可能满足正男的愿望。他学会给予爱,也学会保护,不再是先前玩世不恭,无所畏惧的模样。

02、通过实际与男孩的梦相结合,表现两人的关系由抵触到熟识,再到敞开心扉

影片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将旅途中实际的经历,通过正男的四段梦境重现。从而表现出他对菊次郎逐渐放下防备,由忧虑转为欢喜的过程。

第一场梦:马场与夜店,体现正男对陌生的菊次郎感到害怕

第一场梦出现在正男随菊次郎到马场赌博的那晚,导演运用了主观镜头,梦中出现了是夜店寻欢场,还有漂亮大姐姐。这对于正男这样的小孩子,感到的只有陌生与怪诞,女人们夸张轻浮的表情被无限放大,显得怪异而可怕。

可见正男在看到菊次郎赌博与无故发火等劣行后,对于这个不熟悉的男人陪在身边,感到畏惧与害怕。他也隐隐感到,这个无所事事的中年男人,和那些在学校门口堵人的大孩子们一样,可能会伤害自己。

第二场梦:骚扰与抗拒,是正男的防备和不信任

在第二段梦境之前,正男遇到一个变态的骚扰,这件事对他产生了较大的阴影。而当正男看到菊次郎背后可怕的纹身,又开玩笑地谈及妈妈后,便在晚上梦到一个变态与菊次郎纹身结合的人,先是对正男张牙舞爪,半途又去骚扰自己的妈妈。

可见这时在正男心里,菊次郎的形象真的不怎么样,多半和骚扰他的变态形象近似,正男心里依旧警惕和不信任菊次郎,甚至可能隐隐害怕菊次郎白天的玩笑话,会骚扰他妈妈,这段梦境无论是音乐还是场景、人物形象都很诡异。

第三场梦:怪诞与夸张,表现正男对菊次郎的的担心

第三段梦发生在游园会,菊次郎为了逗正男开心而得罪当地的小混混,被人叫走问话。正男坐在长椅上,不知不觉陷入梦境。梦中,他看到两个奇怪的祈福者做着夸张的动作,不断地向自己逼近。背景不时有乌鸦的叫声,让人听了毛骨悚然。

这个梦虽然也同样怪诞,体现的却是在菊次郎离开后,正男内心的害怕。他担心菊次郎会遇到麻烦,不想他受到伤害,更不想失去这样一位朋友。可见此时正男已经对菊次郎产生了依赖,渴望他如父亲般的庇护。

第四场梦:自由与快乐,是正男最终放下心结,享受菊次郎的陪伴

唯有在最后一段梦中,正男感到了欢乐。白天与叔叔们一起做儿童游戏的欢乐场景出现在了他的梦里,包括菊次郎在内的四个人,在正男的梦里穿着滑稽的戏服,做着夸张的动作笨拙的定格。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美梦,显露的不再是正男的提防和惶恐,而是他开始接受菊次郎这个如父亲,如兄长般的存在。他内心不再为父母没有在身边而难过和自卑,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菊次郎和其他叔叔们真诚的关爱。

03、长镜头语言下的母亲,蕴含,配合儿子们的沉默,留给我们关于如何为人父母的思考

①长镜头背后暗藏的是对母亲的期待与寻母后的失落

在前后40秒的镜头中,正男远远看到母亲拉开房门,亲昵地望着另一个孩子走远。正男只是呆呆地站着,看着只在照片中见过的母亲嘴角的浅笑,看着她随微风飞扬的发丝。他不知该说些什么,曾经幻想着的美好相遇与加倍疼爱都烟消云散,自己总还是那个被抛弃的人了。

导演通过这个长镜头,与正男对寻找母亲途中的无限期待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这位年轻母亲的绝情与自私。她现在拥有幸福的家庭,疼爱自己的老公与可爱的孩子,甚至无暇再想起那遥远的回忆,以及远方的那个小孩。

菊次郎的母亲出现在电影后半部分,菊次郎在陪伴正男寻母途中颇有感触,便在一天去养老院看望曾经也抛弃了自己的母亲。在45秒的长镜头中,老妇人痴痴地望着窗外,丝毫不为周围的嘈杂所影响,似乎在等着什么人。菊次郎远远地看着她,很长时间没说话,脑海里似又回忆起了那个逐渐走远的年轻女子。

这个长镜头以菊次郎的眼光,打量着这位已然年迈的母亲,这次探访,是菊次郎从前未曾想到过的。只是远远望上一眼,便已是菊次郎与曾经被抛弃的经历和解。他终于不再背负那“是我不够好,母亲才会不要我”的心理负担,坦然地接受不完美,却开始懂得向善的自己。

作者的两次长镜头,既是前后呼应,而且创造出了生活般的真实感,将观众带入场景之中,仿佛自己便是那个被年轻母亲丢下的孩子,又在成年后,不得不与已然痴呆的她和解,产生极大的感染力与震撼效果。

②在电影中,正男和菊次郎的人生有类似之处:

两个母亲,都在青春貌美之时,狠心抛弃儿子;

两个儿子,再次重逢时,也都不敢上前相认。

如此相似的经历,让人不禁想,正男长大后,是否也会成为菊次郎那样的人?不仅被家庭抛弃,也被社会抛弃,成为社会评判中那类失败的人。

从电影故事中,我们应该不止看到温暖的治愈故事,也应该看到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命定的结局。正男与菊次郎都是幸运的,他们遇到了彼此,温暖彼此,也在旅途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和,不再认为自己是被抛弃的。可电影外的更多孩子,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和规劝,是很容易走向殊途的。他们可能一生都会被困在孤独的泥潭,自怨自艾,不会爱,也不会被爱。

所以,一旦决定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希望父母们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并不要求物质上如何富足,至少要让他们感到幸福,知道自己是被珍视的。这样,他们才能珍视自己,不妄自菲薄,肆意妄为地挥霍青春。同时,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独立的思想,知道如何正确地表达爱,也知道如何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他人的尊重。

04、失怙儿童、作家、无业游民、摩托车手等多角色代表了日本社会边缘化人群,而他们短暂的快乐也暗喻着底层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

电影中失怙儿童正男,以及后来陪正男玩耍的菊次郎、作家和摩托车手都代表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边缘人物,而整部电影的色调都依托于这种边缘性进行设计,把影片的背景内涵设定为社会底层小人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借此表现了日本社会的现状。

失去父母的正男,代表着无数被家庭抛弃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轨迹虽和同龄人一样,但总是缺少爱和关怀;

菊次郎这样的无业人员,象征着被社会抛弃的小人物,依靠国家补助与小偷小摸渡日;

作家和摩托车手,代表着不被理解的理想主义,这两个近乎于自由职业的人,对于传统的日本社会观念来讲,是没有体面可言的。

他们是日本社会中不被理解和重视的人。当他们一起在荒郊野岭做着游戏,四个成年人放下尘世对他们的要求与责任压力,用尽浑身解数,为逗正男开心,其实也是为了他们自己轻松、快活的生活。

外表凶巴巴的摩托车手们,扮成八爪鱼、鸡炮鱼,只为满足正男掉条大鱼的心愿;他们还跑到田里偷采西瓜,抛下世俗的观念与束缚。五个人最常玩的,是“一二三木头人”,似乎只有在一动一静中,他们才能忘记自己真实的身份,忘记不被社会标准所认可的事实。

当旅途结束,菊次郎与正男在路口分别,并与他约定好,下次再一起去找正男的妈妈:

“在这之前要乖乖的噢”。

我想,这不正是菊次郎与正男的一个生活寄托,是他们孤独生活中的一份慰藉。做足准备,只为下一次,逃离平淡的生活,再奔赴一场未知的旅途。无论正男究竟有没有寻到妈妈,结果都已不再重要,与菊次郎一起度过的这个夏天,已经带给了他足够的爱与温暖。

写在最后

《菊次郎的夏天》以欢快的节奏、有趣的故事、个性鲜明的角色及恰到好处的配乐,展现了一段有笑有泪的旅程。无论是导演风格、电影配乐、美术、摄影还有演员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的,如果你爱看欢快而又温暖的电影,它是不错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输出力新生大学书影评征文|FFLLLL|《菊次郎的夏天》:温情寻母之路背后蕴含对人生成长的一些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