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穷忙

前两天重温了一个词:穷忙。

What

在网上检索“穷忙”有这些说法。【国语词典】穷忙qióng máng,終日为生活而奔走忙碌。【百科】百科整日奔波劳动,却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很多时候穷忙是一种没有效率的行为,有的人能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工作也是各种成就,但有的人却忙的焦头烂额,一事无成。穷忙,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即工作贫穷(英语:Working poor),又称在职贫穷、穷忙族、薪贫族、勤劳贫困阶级、工作贫困阶级,是指拥有固定工作但相对贫穷的人士。有别于失业者,他们虽然得到工资,但工资不足以维持合理的生活品质。日本经济学家门仓贵史在《穷忙族》一书中,对“穷忙族”下的定义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却依然不能过上富裕生活的人。NHK 拍了一套与“穷忙族”有关的纪录片,报道了日本不同年龄段的穷忙族,收到的观众来信打破了纪录,可见大家对于穷忙的关注。美国《时代》杂志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她的一本“卧底文学”《我在底层的生活》,记录了一个“即使非常努力地工作,一个身体健康的单身人士也几乎无法靠眉间流下的汗水养活自己”的故事: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而住在偏远地方,就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如此导致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最后因为花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是恶性循环,并不是富人说的穷人懒、穷人蠢。相对于失业人士,政府较难对穷忙人士提供合适的支援。而穷忙的家庭,因缺乏资源为子女提供好的教育机会,较易使贫穷问题延续至下一代,造成世袭贫穷。当穷忙扩及高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应对穷忙的方式有不努力、不充实自我、甚至不工作,其原因是努力及充实自我成为高风险低报酬的投资,结果就是年轻人的能力及工作意愿下降;更严重的应对手段则是选择不生育(包括父母有能力有意愿帮助他们养育子女的年轻人),造成低生育率的后果,低生育率也会打击内需,造成恶性循环。依照心理学理论,当社会把年轻人的价格定到如此低时,会有更多年轻人认为自己的基因不佳才没有竞争力,还是不要制造后代让他们痛苦;当工作者面对长期的劳而不获,会失去自信及失去动力,造成普遍的无力化,对努力工作及充实自我的意愿大降。乔治·奥威尔《巴黎伦敦落魄记》就写下了很多与“穷忙”有关的金句,比如:贫穷也回赠了你一样东西:完全不再想以后的事。


作者:回归自己的成长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1cb59b38ca4

來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穷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