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的“继承者”们:阿里外招内养,华为轮值

在资本角逐,大众创业的时代,我们所熟识的企业家大多是创一代。

包括我们常提及的马云,刘强东,马化腾,任正非,许家印,黄峥,王兴... ...

互联网巨头已经拥有近乎国家机器一样的运营体系,因足够庞大,制度森严被称为商业帝国,当创始人退居幕后,接任者的才能几乎影响着整个“帝国”的生死荣辱。

一般来说,企业壮大之后,会把培养“太子”和“大臣”作为一项重要业务。

从企业角度来看,人才的竞争已经从“抢夺人才”进化到“培养人才”层面。

创一代们都在思考如何筛选或培养“接棒者”,“创二代”的时代已来。 

 01 

华为首创轮值制度

任正非提到:“华为的成功,从很大意义上讲就是人力资源的成功。”

而在华为人力资源实践中,其干部管理、任职资格管理和绩效管理体系最受追捧。

华为在管理方面,走了一条在全球都难得一见的道路:轮值制度。

华为的轮值历史是这样的:

EMT轮值主席(轮值COO)→ 轮值CEO → 轮值董事长

轮值CEO制度,从2011年开始。

那一年,任正非在一篇《一江春水向东流》文章中讲到:

轮值CEO制度是迫不得已的最后确定下来的,我们看到在轮值CEO决策下面,每个董事长、每一个轮值CEO在轮值期间,都是公司的最高行政首长。

任正非表示,公司发展不能靠“个人英雄主义”,必须依靠“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

轮值的好处显而易见:

“也许是这种无意中的轮值制度,平衡了公司各方面的矛盾,使公司得以均衡成长。

每个轮值者,在一段时间里,担负了公司COO的职责,不仅要处理日常事务,而且要为高层会议准备起草文件,大大地锻炼了他们。

同时,他不得不削小他的屁股,否则就达不到别人对他决议的拥护。这样他就将他管辖的部门,带入了全局利益的平衡,公司的山头无意中在这几年削平了。”

一般的大公司病就是积重难返,而华为的轮值制度,正面“克”这一点。

“每个轮值CEO在轮值期间都奋力的牵引公司前进,即使轮值期间有哪一位CEO走偏了,下一任的轮值CEO会及时去纠正航向,帮助华为这艘大船及时拨正船头。”

2020年7月16日,京东模仿华为,宣布实施轮值CEO制度,京东集团CMO徐雷兼任首任京东商城轮值CEO,向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汇报,全面负责商城日常工作的开展。

而此前,在2017年,德邦物流也启动了轮值CEO制度,每任半年;

同年,阿里大文娱也宣布实行轮值总裁,杨伟东担任第一任轮值总裁,直接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汇报。

2018年4月,CEO轮值制度升级为董事长轮值,三人阵容,每人当值6个月。

目前华为有三位轮值董事长:郭平,徐直军和胡厚崑。9月30日华为宣布接下来的6个月由轮值董事长胡厚崑当值。

从制度上来说,轮值CEO对企业战略策划和制度建设短期负责,是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者;而轮值董事长是公司最高领袖,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参与日常的经营管理,这种轮值更有意义。

同时,这也是华为“群众团结”的体现。

轮值也会暴露问题:下一任轮值者可能有自己的作风,很难保证上一任的策略能够继续执行。

但是,华为成功运行的背后,不能忽略一个人:任正非,才是华为公司真正的控制者。

轮值CEO/董事长是华为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的产物,但不一定会成为长期使用的制度安排。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经表态:“CEO轮值制度是不是好的办法,它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

目前,华为的轮值制度在逐步放权,稳步渐进。可以看出,任正非在为自己挑选合适的接班人而迈出下一步。

 02 

阿里人才策略,外招内养

马云曾说:我们最重要的产品不是淘宝,不是B to B,不是阿里云,而是我们的干部。

后来他在宣布退休的公开信中说到:

“我们相信只有建立一套制度,形成一套能够培养和锻炼出一大批人才的接班人体系,才能解开企业传承发展的难题。”

“外招内养相结合,同时侧重于内部培养”这是阿里的人才策略。

阿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在阿里内部应用得淋漓尽致,但外界很少被人谈起。

这个管理理念叫做“教学相长”,就是每一个管理者都是培训者,都可以给团队讲课,分享他们的理念和经验。

1.阿里的梯队培养

阿里把培养进行分级:

马云培养接班人的地方——风清扬学院;

培养M5以上级别的人——湖畔学院;

再往下叫做——战将训练营。

这三级梯队学院里的老师,大多数是阿里内部管理者。此外,阿里也会引进外界的高手来给大家扩展思维的边界,比如说早期的COO关明生,后来的人力资源的负责人邓康明... ...

这种培养体系里有两种方式:“一带一”、“轮岗”。

一带一培养:就是让一位经验丰富的管理大佬一对一指导有潜力的新人。

轮岗:顾名思义,就是被培训者要到各个岗位上都实战工作一段时间,然后转正定级,不是脱产的方式全日制学习。

这两种方式,比较像企业校招时设置的“管培生”岗位,一个为培养未来管理者特设的岗位。

入职时,“管培生”被要求在不同岗位上试用3个月或者一年半载,找到自己适合的岗位,然后转正定岗。

但是,在很多公司,这一岗位形同虚设,他们只不过是打着“管培生”的名义招聘销售员或者打杂工,根本没有设置培养体系。

公司招聘管培生的前提应该是,成立足够久获得盈利,且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生产、销售等行业特色,他们有能力和足够的资源去培养管理者,比如宝洁公司,因其独特的营销体系,成为培育行业人才的标杆。

2.阿里的张勇和蒋凡

可以说,阿里的制度是“外招内养”的完美结合。我们经常见到做销售的、运营的、财务的,甚至程序开发的人才,转行转岗去做管理者,CEO。

实际上,相比培养职场新人,工作经验丰富的专才,跨岗做管理者更能创造惊喜。

正如马云的接棒者,阿里的现任CEO——张勇。

张勇是财务出身,在进入阿里之前并没有做业务搞电商运营的经验,但是进入阿里之后,他得到了更多机会,创造了双11,也成就了天猫。

马云在公开信中高度评价张勇:

“在担任CEO的3年多中,张勇以卓越的商业才华、坚定沉着的领导力、超级计算机一般的逻辑和思考能力,带领阿里取得了长远发展,连续13个季度实现阿里巴巴业绩健康持续增长,已经证明自己是中国最出色的CEO;

更因为他的战略格局和组织文化传承上的担当,阿里巴巴的接力火炬交给他和他领导的团队,是马云与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的正确决定。”

张勇也在培养接手人——蒋凡。

从“马云和张勇差8岁”,“张勇和蒋凡差11岁”来看,阿里基本是以“十年一代”来安排的培养继任者。

但是很可惜蒋凡因为情感问题上了热搜。

2020年4月17日,淘宝、天猫总裁蒋凡的妻子在微博控诉网红电商如涵控股的二股东张大奕。

4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蒋凡事件的调查处理结果。调查组就阿里对如涵电商的投资,以及张大奕所有淘宝、天猫店铺的入驻、活动、引流、交易等进行了内、外部调查,确认无利益输送行为。

然而,因蒋凡对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严重舆论危机,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阿里巴巴决定起取消蒋凡阿里合伙人身份和上一财年所有奖励,并对其进行记过和降级处分。

此时,自蒋凡首次被披露进入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还不到一年。

接下来,阿里会不会放弃蒋凡,局势未明。

3.阿里独特的管理方式

如果你是一位下面至少有两层管理者的中层管理者,那么你的工作不仅要听取直接下属的报告,也不仅只关注直接上司的意图。

而是要,“向下看两级”,“向上看两级”。

你的下属和再一层下属都需要直接听到你的声音,减少沟通环节在关键业务信息传递过程的衰减,高效解决协同问题。

同时,你需要把自己拔高到上一级和再上一级的位子去思考问题。

如果你是一个部门的总监,你要把自己的视角提高,假设自己在集团副总裁层次上。而更高级别管理者主要任务是对下属工作的,参与和资源支持。

在阿里,部门分支很多,需要平行部门协同合作的地方很多,每个人不能只在自己的地盘上转悠,越级思考也是为了合作上更高效。

西方利用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解决了“二代传承”的问题。但是我国的“创一代”很多,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很少。

其次,创一代,也不放心直接将公司交给非自己培养的职业经理人。

 0

企业组织,化繁为简

以华为和阿里为代表的中国企业不约而同的分了三级:高、中、基层领导者。而且他们认为,高中基层领导者领导力特点不同,要有所区分和侧重。

马云把管理者分为头部管理者、腰部管理者和腿部管理者。

头部的任务:定战略、造土壤、断事用人。

腰部的任务:懂战略、搭班子、做导演。

阿里对中层管理者有一个能力模型的要求:快速应变、迭代创新、群策群力、协作共赢、把握关键。

华为干部也有一个标准:决断力、理解力、执行力和人际连接力。

高级干部要求具有比较强的决断力和人际连接力;

中层干部要有理解力;

基层干部要有执行力。

总之,整个团队各司其职,组织顺畅运行,每个人哪怕只做到及格,这个企业就会很优秀。

其实一个企业人才的问题只需要完成两件事即可:组织构架搭建、人才培养和选拔体系建设。

看似复杂问题就这样被层层分解。看似散乱的东西都在无形中被一种文化和管理理念贯穿。这种理念正是企业组织筹建者真正需要学习的内核。

 (本文完)

— END —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公司的“继承者”们:阿里外招内养,华为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