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诗词

江湖在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江湖”一词,出于《庄子·大宗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可见那个时代,江湖不过是字面上的意思——江河湖泊的简称。

随着大中华的疆域越来越宽广,江河湖海统统纳入版图,到了汉朝,“江湖”已经用来指代四面八方,《汉书·王莽传下》:

太傅牺叔士孙喜,清洁江湖之盗贼。

进入魏晋乱世,杀伐四起,兵荒马乱,文人士子,避乱隐居。“江湖”又多了一层意思,代表隐居之地。隐士诗宗陶渊明就不止一次提到江湖,《与殷晋安别》:

良才不隐世,江湖多贱贫。

进入唐宋,政权稳定,经济繁荣,国家制度慢慢严谨,“江湖”又用来指代远离国家政权和官场规则的地方,渐渐地就有了些“法外之地”的意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元明清发展时期,各行各业兴旺发达,“江湖”就用来形容那些社会边缘人士,三教九流,都成了跑江湖的。江湖术士层出不穷,也开始为这两个字带上了一些神秘色彩。

而我们今天理解的“江湖”,多来源于近现代武侠小说的描述。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现代生活的平行世界,里面的人不愁吃喝,只要快意恩仇,完全可以不按现实生活中的规则行事,刀光剑影,邪不胜正。

这是一个存在于成年人脑海中的童话世界。热血、豪情、杀人不用抵命,犯事从来不用擦屁股,自然是义气云天,快意人生。

而现实生活中苟且的我们,只能通过哪些江湖诗词去想像我们在这个平行世界中的人生。

易水歌   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大风萧萧,易水悲歌。慷慨赴死,壮志未酬。

荆轲的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被剁成了肉泥。

近代的江湖小说、武侠电影中的诗词很多,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徐克《东方不败》中的两首了。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

王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因为是近人新作,所以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武侠豪气,世事如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书写得大气磅礴,实在是江湖诗的翘楚。至于平仄什么的,就不用管了。

说起诗词中江湖豪侠风范的经典,当属李白的《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这个大家也很熟悉,是李白写古寓今,他自己本身也是个剑客,自己也曾“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虽然不知道是不是吹牛皮,但是李白好剑是公认的。这种豪气干云的气质也洋溢在他的古风歌行里,灿烂了整个盛唐和中国古代诗词史。

其实古诗词中关于江湖的内容还有很多,但是真正写得好的不多,因为文人嘛,特别是到了后来,是非常轻视动手的,以说理为主。不动手,哪来的江湖?写战斗的都是边塞诗。也正因为这一点,江湖诗虽多,却精品少,更多的是在现代武侠小说里面的文人生造。当然,都造得挺好。

再送一首张时彻的《侠客行》给大家:

登君堂,把君肘。

生从卫霍游,复与金张友。

主仇尚不报,肝胆向谁剖?

脱下纮骦裘,换得新丰酒。

千钱作使邯郸倡,北斗阑干挂朱牖。

平明走马长安市,翻身戏折章台柳。

这个张时彻,是明朝的兵部尚书,是个文人武将,与范钦、屠大山共称“东海三司马”。他这首作品,是年轻时意气之作,还是看戏文有感而发呢?背景资料很少,不好说。我们来看内容。

我到了你家,握住你的手肘(握住手肘,相当于拥抱了。这是要义结金兰啊)。我曾经与卫青、霍去病一起游历,又和金日蝉、张安世交朋友(这是吹牛逼)。主人的仇不能报,这份心思向谁诉说?脱下精美的羽毛大氅,换来昂贵的新丰酒。钱都拿去嫖妓了,深夜的北斗挂在朱红的窗上。明早上便骑马离开,且翻身去戏弄身边女子。

邯郸倡、章台柳,都是烟花女子的代称。但是这里章台柳也可能不是指烟花女子,而是指章台的柳树,折柳送行是千年来古人惯例,也许这里还是明早出发的意思。不过他又说“戏折”,送行的话干嘛“戏”?还是看作戏弄女子吧。

这就江湖气很浓了。估计要帮主子去报仇,先取了银钱,到烟花柳巷潇洒一晚,明早出发去干事。个人觉得张时彻本人应该不是干这事的人,可能是有感而发的作品,但是格调不高,所以并不流行。

不过,真实的江湖,不就是这样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词中的江湖,江湖中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