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有感

水门桥战役在阻击美军撤退过程中意义极其重大,《长津湖之水门桥》那座三度被摧毁又被敌人短时间内重建的桥,近两个半小时的都是围绕着炸桥任务展开。

了解三度重建的水门桥背后的故事:

公元1950年,那一年的寒流特别冷,冰雪把所覆盖的一切冻得晶莹剔透,气温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轰鸣的爆炸声、力竭的厮杀声、以及濒死者的哭喊声在这种极度冰冻的萧萧冷风声中显得突兀而梦幻,但却实实在在地充斥在那时长津湖的每个角落。

中美双方的指挥官并没有精力关注残酷的场景,他们嘴里都在喃喃念着一个名字——水门桥,这座唯一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这座桥断掉,不论是多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堵于此,再无退路,很显然,这座桥决定着这次战役的全胜与否。

第一次炸桥:12月1日,志愿军一支侦察小分队就穿插到了附近,这些在风雪长途奔袭而来、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思维却依然敏锐,尽管这座桥在当时毫不起眼,但他们严格按照指令对桥梁进行了破坏。

虽然长途穿插奔袭,随身携带炸药并不多,但他们仍然充分地运用并把桥面炸毁按照当时普通中国军人的经验和知识,要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和这么偏远的地方把这桥恢复到能通汽车的程度,没个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

尽管如此,这支小分队还是很谨慎地安排了观察哨进行监视。不出意料,桥的被炸令联军焦急万分,一个工兵营很快就带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装备赶到开始了维修作业。

第一次重建:令中国哨兵感到惊奇的是,凭借那些稀奇古怪的装备和附近的一堆木料,联军很快就以木框体结构修好了桥。

第二次炸桥:当看到载重卡车能够缓缓驶过新的木桥时,哨兵开始着急了。不过穿插而来的小分队并没有犹豫,他们很快集结起力量筹备了第二次炸桥。白天虽属于联军,但夜晚却属于志愿军。

12月4日夜,中国士兵把自己埋藏在风雪和黑夜里,他们巧妙地躲过探照灯、照明弹和更多的警卫,悄无声息地把更多的炸药安装在了被严密守卫的水门桥上在成功爆炸后撤离的同时,还不忘破坏了周围可用的木料

至少,在这支炸桥中国小分队的心里,他们已经做了几乎所有该做的和能做的。也许剩下的唯一事情,便是看着撤退而来的联军如何在断桥面前被堵死,然后被尾随而来的主力部队消灭。

第二次重建:后来见到的一幕再次令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一支装备更加奇怪的联军工兵营赶来,他们操作着中国军人从来没见过的工程机械,利用原桥残留的根部和携带的钢制材料,居然又在一夜之间修起一座钢木结构的桥梁。这次,修好的桥上甚至隆隆开过了坦克。

而且联军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前面所犯的错误——超过一个坦克营近40辆坦克在桥两侧排开布防,此外还有大量的轻重火力由内向外把桥死死围住。联军以如此超豪华的火力配置来展示自己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座桥的态度。

第三次炸桥:能够压倒这态度的,也许只有中国军人们“以命相搏”的决心了。小代价的偷袭已无可能,惨重代价的强攻不可避免。紧接着6日的夜晚,在几乎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数以百计的中国士兵踩着厚厚的积雪,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由多个方向再一次向水门桥攻击前进。

今天,已经很难找到描述这场战斗过程的文字,我们不知道在那么强大的防御火力面前,这些勇敢年轻的士兵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但他们心中怀着怎样一种争取胜利的信心,一往无前、无所畏惧。于是,在那一个曳光弹交织、寒风呼啸不断的夜晚,水门桥再次被炸断,毅然决然的中国军人甚至连原桥的根本的基座都炸得干干净净。

据说,中国军队的一位副师长亲自到附近慎重仔细地确定了战果。他再三从望远镜里确定了已经光秃秃的桥基和两侧高耸的悬崖,然后才进行汇报:水门桥已经被彻底炸毁,联军已无路可撤——除非他们的上帝来帮忙。

第三次重建:上帝当然不会来,但现代化的工业水平也有创造奇迹的力量。这种工业力量,超过了那个年代中国那样高级军官的想象,但在这里他们最终见识到了。

联军附近的最好的工兵专家很快赶到了现场,在确定了重新架设一座钢架新桥的方案后,一个庞大的体系开始运作。一种大型的车辙桥组件被作为架新桥基础结构,每个车辙桥组件重达1.1吨,只能采取空投方式运到桥边。

但这么重的组件没有过空投的先例,降落伞是否能承受?数以百计的联军技术人员以最快的效率在数百公里之外同步进行了多次试验,并最终从遥远的日本定制了专用降落伞和8套巨大的钢制组件,做好空投的一切工程技术准备。在当时最高效的现代化工业支撑下,做完这一切仅仅采用了不到24小时。

7日,八架大型运输机将八套巨大而沉重的钢制组件空投到了水门桥附近。此后一天,大雪纷飞,冷枪不断,架桥过程却基本顺利。一天之后,一座可以通过所有重型装备包括坦克在内的全新的钢结构桥梁再度出现在了两座悬崖之间。

就在这座桥第三次重生2个小时后,联军的1500多辆汽车和坦克庞大队列也抵达了这里。虽然当联军通过水门桥时,附近不多的中国军队曾试图做过最后的努力。但当夜零下40度的低温和联军空前密度的火力掩护已经超越了他们努力的极限。

最后的努力:就在水门桥附近的一个高地里,整整一个连队百余名士兵呈阻击队形冻死在战位上,所以轻武器均指向通往水门桥的道路,这就是令敌军“冰雕连”。而在另一个适合阻击的高地附近的指挥所上,一个把全师最后有生力量编成两个连队的一位高级指挥官也在一次联军空袭后尸骨无存。他是7000多名永远留在长津湖这片土地上的中国军人中级别最高的一位。

尾声:当最后一名联军走过水门桥后,联军的工兵用奢侈的炸药对这座坚固的新桥进行了爆破。正在从齐腰深大雪中追来的志愿军士兵,清楚地看见了爆炸时冲天的火光,他们甚至能看见沉重桥身在爆炸中飞起再掉下悬崖——这意味着这场人类在最恶劣自然条件下的惨烈战役进入尾声。

观看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几点感触:

正月初一上映的《长津湖之水门桥》与2021年国庆档的《长津湖》是姊妹篇,它再现了那座三度被摧毁又被敌人短时间内重建的桥的惨烈水门桥战役。影片炸桥的战斗场面也更为惨烈,冰雕战队更是还原了真实的历史现场,炸桥一次不成再次、三次……九连、七连战士在敌我力量完全悬殊的情境下,前仆后继,以身躯为后士作盾,顽强作战,血肉模糊的场面直触心魂。

这部电影是值得一看,整个观影过程,情绪随着剧情跌宕,数次直戳泪点。

这部电影终于没有辜负我们的期待,影片除了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激烈的战斗画面以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细节上更注重人物与情感的刻画,其中主角成长线的刻画,尤其是伍千里和伍万里的兄弟情被着重突出,让这条感情线成功贯穿影片始终。伍万里从一个小无赖,再到如今这个在战场之上敢于冲锋陷阵的英雄角色,在如此惨烈的战火洗礼、鲜血生死考验下的成长与变化让观众潸然落泪。

越难打就越要打!钢七连殊死决战!

前一部电影《长津湖》的结尾,七连即将奔赴新的战场,接受全新的艰巨“任务”:七连先是在下碣隅里处完成战斗任务,后又和九连一起作战,对水门桥发起进攻,阻挡美军撤退。狂风暴雪中,地势险要的水门桥暗潮涌动,全副武装的敌人掌握着有利地形和制空权,美军在桥面全面戒备,设下圈套,志愿军即将与敌人展开全面的较量。

“他们一定会呼叫增援,往后就越来越难打了。”“哪一场仗不难打,越难打就更要打!”两句简短的台词,交代出任务的艰巨,和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与决心。《长津湖之水门桥》才能让你知道这场战斗到底有多凶险,志愿军战士们冲上冰与火交融的战场,直面枪林弹雨,用生命与热血诠释中国军人的荣耀、守护家国的意义。

“新中国万岁!”身在战场心系家国。

在完成下碣隅里的战斗任务后,七连和九连配合作战,对地势险要的水门桥发起进攻。而敌人在桥面全面戒备设下圈套,志愿军即将与敌人展开全面的较量。经历过一场又一场鏖战,战士们已是伤痕累累,殊死一战在即。“那是我们的边界,祖国的方向。”战士们在风雪中整齐列队,面向祖国的方向敬礼,轻声呼喊着“新中国万岁”,此时他们身上那份舍生忘死的家国情怀,那份浓烈到催人泪下的情感已经传递给了观众。

“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恢复七连建制”

“第七穿插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还有九连呢,全部壮烈牺牲.......我的眼泪瞬间夺眶而出,顺着口罩边缘缓缓流下来。“恢复七连建制”,当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含泪从颤抖的唇间说出这六个字时,坐在身边的儿子突然低下头,随之靠在我的胳膊上,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泪花。电影院里原先窃窃私语声瞬间被细细簌簌的抽泣声所代替。

战争的残酷,全部落在一个个冰冷的数字里,它又一次次敲击着所有观影者的心上,这也是今晚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的最大泪点。

......

走出电影院,冬雨倾泻而下,涤荡着所有观影人的心,那轰鸣的爆炸声、力竭的厮杀声仿佛还在耳边。

志愿军战士知必死而吾往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那些没有完成围歼意图的士兵。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正是他们以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勇气、智慧、顽强和坚毅,在国门之外击退了强敌,使我们至今能够惬意享受大国国民的尊严。

但我们同样为他们唏嘘遗憾,因为祖国的贫穷落后,使他们付出那么多鲜血的努力最后付诸东流。

那座三度被摧毁又被敌人短时间内重建的桥,以及背后所展现出的强大力量,缠绕着那些经历过那年冰雪的士兵一辈子的怨念,激励着他们,也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努力建设强大的祖国。

在春节团圆之际,致敬那些用生命守护了万家灯火和盛世团圆的人!


致敬!

“冰雕连“阵地遗留纸片

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

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

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

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