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古代的清明

清明节在即,外面的世界春和景明,而心中早已在缅怀先祖,这是个好时节,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那我们来通过有关清明的诗词来看看古代人写在清明的感受。

一、唐·杜牧《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江南在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的旅人个个就像丢了魂魄。唯有寻问当地之人哪里有酒可买,因为酒可消愁,牧童笑而不答,举手遥指杏花山村。

赏:清明节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传统习俗。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之极。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见人就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好让自己能置身于酒的热流之中。于是,骑在牛背上的牧童便指着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二、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译:帝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

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赏:融融春光下诗人抒写了无尽的感慨,个中滋味令人咀嚼不尽。 诗人想入仕途却又忐忑不安;欲走进无拘无束的大自然,却又于心不甘。种种矛盾的情绪扭结在一起,寓情于景,寓情于境,自然而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三、宋·王禹偁《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译:清明节没有花也没有酒,一点兴致都没有,就像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昨天从邻居哪里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在窗前点起了灯,坐下来潜心读书。

赏:这首诗以清明时节为背景,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语言朴实,议论明快,叙述简洁,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诗人孤坐家中,完全没有过节的气氛,百无聊赖,自比“四大皆空”的野僧,讨来的火种本该拿来烧水煮饭,但只想点燃读书灯,他要将烦闷和寂寞化作前进的动力。清明节年年有,但时间会越来越少,再不读书成才那真的要悔恨终生。

四、宋·黄庭坚《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译: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春雷滚滚,响彻天地,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春雨充沛,滋润郊野,使草木变得青绿柔美。

古有齐人出入坟墓间乞讨祭食以向妻妾夸耀,也有介子推拒做官而被大火烧死。

不管是贤者还是平庸之辈,千年之后又有谁知道呢?最后留在世间的只不过是长满坟丘的的野草罢了。

赏: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通篇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慨叹。诗人看到大自然的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看似消极,实则愤激。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五、元·乔吉《折桂令·客窗清明》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译:紧窄的窗户,小巧的窗纱,拓露出一方视野的空间。窗外飘打过多少阵风雨,而梨花还是那样的耀眼。不须说客灯前黯然的心绪,孤枕畔旅居的伤感,我的思念总是飞向很远很远。太多的清愁催出了三千丈的白发垂肩,再久的繁华不过是春梦一现。忽然间,我发现居民家飘出一缕缕轻烟,从杨柳树两边升起,渐渐爬上了高耸的屋檐。

赏:这支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接着用“甚情绪灯前”的一个“甚”字,领起以下三句,由景及情,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白发因愁而生,五十年的岁月像梦一样过去。陡然一转,看到窗外的烟火人家,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

六、明·王磐《清江引·请明日出游》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译:清明节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望却不知哪处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我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赏: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七、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译:一树树杨柳披拂着新火的轻烟,沿随着官墙透迤蜿蜒;杏仁麦粥香气溢散,家家户户互相馈送,一片腾欢。

都城南京的城郭四周,举目但见无尽的青山;节逢清明,更令客子无不把家乡深深怀念。

看那卞壶祠边春草迷乱,莫愁女的故居前已被落花铺满。

幸亏还有馆中诸公共同作伴,不妨打来美酒痛醉一番。

赏:“清明无客不思家”,既曰“无客不”,自然也包括作者自己在内。不过,全诗直接抒写思家之情语,仅此一句,其余则着力描写最物,如垂柳、杏酪、青山、芳草、落花等,可谓色彩缤纷,明丽如画,甚至有画所难到者。但这一切,似并未使作者陶醉,从而消释其思家之情,相反地,见景生情,反而更衬托、引发了他的思乡情。幸而有几位同院的故友,可与沽酒共饮,一醉京华。其意正是针对暗含于上述节物风光描写中的寡欢、不幸心情而言,而“醉京华”之“醉”,也是为了谴闷宽怀而醉,而非缘欢快而取醉。

八、清·屈大均《壬戌清明作》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

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

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译:阵阵轻寒,弥漫在清晨,片片阴云,笼罩在暮色时分。愁闷里,竟然未觉到春意已沉。

落花滴泪,是因为有风雨的侵临,啼鸟无情,自古而今都是如此。

故国的江山啊,突然称为梦寐,中华英杰人物又一次消沉。

那醉梦独醒的猛士啊,四海之广,却无处可以立身,年年的寒食,徒然上我客子之心。

赏:首联写环境氛围,暗示斗争倒向“清”的情况和自己失落的心情。颔联用双关语对比地写眼前的现实,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得意的“啼鸟”来比喻卖力为清廷帮腔的小人。颈联感情强烈,饱含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尾联流露出失望之情,表达了反清无望的幽愤。

九、清·纳兰性德《踏莎美人·清明》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 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译:游春晚归,郊游的日子临近,收到邻家女子的书信:樱桃花落,已是清明时节,干嘛不精心梳妆一番出门呢!

一双淡眉弯弯,一副柔肠几寸,更不敢招惹青春流逝之恨。莺儿掠过清晨的窗外,仿佛窥探了我的梦境,婉转的叫声仿佛在说:这个人如此憔悴,可怜可怜。

赏:拾翠踏青,隔壁的女友早早写信相约。可是这位女主角却陷入了莫名的春愁:清明快要到了,正是游春踏青的好时节,然而樱桃花都谢了,清明将过,却不知为了何事而蹉跎。只因疏慵倦怠,本就愁绪满怀,于是不愿再去沾惹新恨了。如此愁绪谁能明了,恐怕唯有那清晓窗外的流莺知晓了。花样年岁的女孩,心中生长出了隐隐约约的欲望。女伴之间的嬉戏,已经无法满足这位女孩孤寂的心了,她需要更多的心灵慰藉,需要一位灵魂的伴侣。

但是在那个时代,女子是没有主动追求爱的权利的。她们大多处于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爱欲有来处,无去处,只能在盈盈春景中独自辗转,将如春草般萌芽的欲望一点一滴地消磨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古代的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