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敬亭名山,寻诗人仙踪 ————敬亭山游记

        

         中国安徽有一历史名城,为宣城;宣城市区北郊有山一座,大小山峰60余座,名曰敬亭山,最高峰仅三百多米。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诗仙李白曾经7次登临敬亭山,写下著名的诗作——《独坐敬亭山,自此之后的一千多年,白居易,杜牧,韩愈,刘禹锡,王维,孟浩然,李商隐等诸多文人墨客先后登临敬亭山吟诗作赋,留下数以千计的诗文记画流传后世,敬亭山因此成为“江南诗山”。

       带着对一代诗仙的仰慕,今年暑假我们满怀期待的心情,来到了位于宣城水阳江畔的敬亭山,寻访诗仙的踪迹。

        早上八点半左右,我们乘坐出租车来到敬亭山森林公园,找到入口便直接买票顺着道路向上走。道路两边绿树成萌,旁边的田地里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宣城名茶——雪茶,路坡渐渐向上升高,太阳在头顶高照,我们一边不停地擦着脸上的汗,一边愉快地听着树上的蝉鸣前行。行走了大约三里路才到敬亭山脚下。

        远远望去,敬亭山不是很高,像一位秀气的少年,有些疲惫了,正躺着休息。山上郁郁葱葱,长满了各种树木,满眼的青翠,又像一颗遗失在人间的绿宝石,那么莹润,那么通透。


       我们检票之后开始沿着水泥路向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竖立在路边的醒目的石头,上面刻着李白的那首脍炙人口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宁山。

       字迹潇洒,飘逸,我们似乎能感受到一代文豪那种出口成章的文采,挥洒自如的气势。


        继续往前走,在水泥路两边有很多李白生活的雕像。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李白卧饮,只见李白懒散地斜倚在石凳上,眼睛微微眯着,手里握着酒葫芦,对面一位僧人模样的琴师正在抚琴,看着雕像,我们耳边似乎响起一阵低婉轻悠的琴声,在琴声中李白拿起身边的酒葫芦仰头喝了一大口,道一声:“好酒!”,随即吟诵出一句句流传至今的诗篇。

        正值盛夏,爬山的人不多,一些游人估计也是和我们一样趁着假期,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此时山上虽然没有繁花盛开,但在一片片竹林中延着一条条青石板盘曲而上,听着风吹动竹叶的沙沙声,感受着山间特有的清凉,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舒适。在竹林掩映中,踩着一条石阶而下,便能看到著名的玉真公主雕像了,容颜秀美,优雅端庄。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和李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玉真公主和李白相识以后,惊讶于他的才华,便极力向朝中各位大臣和她的皇帝哥哥推荐李白的诗作,于是李白才开始在当时长安的贵族圈中放出光彩,闻名于天下。

        日头逐渐高升,烈日炎炎,汗水不停地顺着脸颊流下来,却丝毫没有影响我们瞻仰诗仙、寻幽探古的心情。沿着山路盘旋而上,一路走走停停,在一块块刻了诗篇的石脾前流连,在一座座雕像前默立,默默地怀念着给我们留下不朽诗篇的诗人,体会着他们豪放的、悠闲的、忧伤的心情。

        下午大约两点,终于登上了山顶。山顶上建有一座四层的木质小楼,名叫“太白独坐楼”,这也是敬亭山最著名、最重点的景点了。小楼目前开放的只有三层,二楼是历代保留下来的有关宣城的诗画展,三楼是木雕,描绘了一幅幅有关宣城诗作中的场景以及风土人情。而一楼正中央摆放的就是“太白独坐”的木雕了。木雕长约3米,宽约2米,人物服饰和面部表情栩栩如生,只见李白随意地坐在地上,左腿向内弯曲,右腿伸展,右手放在右腿上,头微微后倾,闭着眼睛,脸上流露出寂寥、失意与惆怅。公元761年,李白已岁逾花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的漂泊流离,经历了蒙冤被囚禁的牢狱之灾,经历了带罪流放的屈辱之后,他兀自一人步履蹒跚地爬上敬亭山,独坐许久,想想曾经有过辉煌发达,有过荣华富贵,最后却蒙冤受屈,曾经有过的一切都离他而去,不由得十分伤感,孤独凄凉袭上心头,情不自禁地吟下了《独坐敬亭山》这首千古绝唱。我们久久地望着这座独坐的雕像,感受着那种文人被迫害的无法诉说的苦楚,诗人独自一人在山上坐着,看着鸟儿飞尽,白云流走,最后剩下的只有身下的这座敬亭山,与他相依相伴,孤独伤感之情油然而生……


       三点半,我们顺着来时的路下了山,李白的寂寥、失落的神情却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却。唐代是我们国家诗歌空前繁荣的一个时期,而李白又是众多诗人中最出众、最优秀的一位,这是公认的事实,他为我国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以磨灭的贡献,哪怕他遭受迫害,哪怕他已离世一千多年,他的名字仍然活在我们的世界,活在我们的生命中,并且将会继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登敬亭名山,寻诗人仙踪 ————敬亭山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