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校校训

今天在座诸君,应该有不少是曲阜师范大学毕业的,那是我的母校,我在那里度过了四年的大学生活,现在回想大学时光,我学了哪些具体的内容已经印象不深了,但校门口那块长长的大石碑上刻着的八个字,还历历在目,那就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也是学校对我们这些未来人民教师的要求和期待。但直到我从学校毕业,也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向我讲解过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我一直从字面意义上浅显地来理解这句话,要不厌其烦的学习,不知疲倦的教书育人。以我的认识来看,这句话是圣人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只是把这句话当做是学校的美好愿望,是对她众多学子的期望。

后来有幸读了梁启超先生的《教育家的自家田地》,这是先生在1922年应邀为东南大学暑期学校学员演讲的内容,巧合的是,我也曾在东南大学有过短暂的学习经历。透过先生的解读,我才明白学不难,不厌却难,诲人不难,不倦却难。我们学习是出于个人兴趣或者成长的需要,我们教书育人是工作需要、使命所在。坚持一时容易,长久却很难,因为厌倦是人生常态,懒惰拖延是人之本性,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安逸享乐的小我,如何去战胜他呢?光喊口号、鼓士气,自己给自己打鸡血也许短时间内有效,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时间长了会脱敏、会无所谓,怎样才能克服这种人之本性呢?梁启超先生说:“根本救治法,是从自己劳作中看出快乐——看得像雪一般亮,信得像铁一般坚。”如此好之乐之,自然不会厌倦。我把“看出快乐”理解为痴迷,如痴如醉才能激发强大的持续的内驱力,当然,这种内驱力一段形成,会激励我们不断学习。虽然我们作为教师,每天面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大多数人都能从教书育人中获得一些快乐,但如果问这种快乐能否让我们不知疲倦地持续下去,回顾周边同仁,恐怕少有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

作为教师,我们好之乐之的“好”和“乐”要如何获得呢?先生也有提及,我把它归结为要有职业认同感,作为教师,我们比其他职业的人更加的幸福,一方面,我们面对的对象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的笑容最有感染力。另一方面,我们传授知识和做人道理,虽是付出,但给予付出之后,本身利益并不会损耗,相反还会因为每日和学生的互动、碰撞,有新的认识和体验,自身得到丰盈和成长,这是教师这个职业特有的好处。用启超先生的话来说:“教学生是只会赚钱不会蚀本的买卖”,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确实比其他人幸福快乐。

那怎样才能让这种教学相长时常发生,每日发生呢?怎样才能最大化的实现这样的互惠互利,不枉过每一日教书时光呢?这就需要我们时时新、日日新,学不厌,只有学不厌,自己充实了、丰盈了,才有满满的动力诲人不倦。正如先生所言,“当先生的常常拿‘和学生赛跑’的精神去做学问,教那一门功课,教一回自己务要得一回进步,天天有新教材,年年有新教法,怎么还会倦?”,“只要你日日学,自然不厌;只要你日日诲人,自然不倦。”学不厌才能诲人不倦,诲人不倦自然学而不厌,这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推动、相互成就的过程。

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沉下来、静下来,专心致志地打理好自己的那片田地,在那片田地中好好播种、好好培育,自然也能收获满满!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母校校训)